她是时代浪潮里千万人的缩影,见证着你我的岁月

乐活老翁

出生于1951年的王阿姨,正赶上了变迁最快的时代。她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惊涛骇浪,但是生活的小船“摇摇晃晃”,在轻柔的逆风下终驶向理想的彼岸。在她的身上,有你我的影子和故事,她是时代浪潮里千万人的缩影。<br><br><br><br>热血青年不负韶华<br><br>1968年,王阿姨还是一名初二的学生,那时候她和同学们组了名为“争朝夕”的队伍,一起坐火车去北京转了一圈。王阿姨说,那时候去北京的人很多,也不需要买票,火车上挤满了人,就连盥洗室也站不下,可大家还是争着去一睹首都风采。<br><br>从北京回来以后,王阿姨被首都的风貌深深触动了,毫不犹豫扎进知青下乡的队伍,把满腔的激情都投入到金色的土地里。六年期间的劳作,王阿姨兢兢业业,从最开始的每天3个半工时做到7个半工时,逐渐成为妇女队伍里的佼佼者。<div><br></div><div>王阿姨说,种植水稻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春种秋收,万物遵循自然规律,除了要学会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实践运用。那时候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埋头苦干,心里想着要为乡村建设献一份力。<br><br><br><br>与挫折和解,无问东西<br><br>王阿姨的身上有股劲,她从不患得患失,不会被当下的情况所影响,因为她始终朝前看。<br><br>参加工作以后,王阿姨前前后后做了好几种不同的工作,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跳出舒适圈”,她用诙谐的词“人在囧途”来形容,但这份“囧”以旁人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时代独有的滤镜。<br></div><div><br></div><div>一开始,王阿姨在化肥厂做行政,那时候负责员工中餐菜品的报销。但是随着儿子长大,王阿姨想为孩子换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是辞去工作举家搬去了镇海生活。王阿姨成为了棉纺织厂的工人,但是没做三年遇上了改革,当时还是农村户口的王阿姨不得不又辞去了工作,面对挫折,更应该逆风飞扬,王阿姨打起十二分精神,通过几年的努力,总算把户口问题解决了。<br><br>户口解决了,心中的大石头也就落地了,此时的王阿姨心里十分高兴!但是人生回首,却已经到了35岁的年纪,虽有些惋惜和落寞,但是她始终认为“阳光”照进生活,人一定要朝前看!<br></div><div><br></div><div>就这样,秉持着信心,王阿姨做过外贸公司的跟单员,还开过自己的音像店。可以说在王阿姨的人生里,有太多短暂的精彩和斑斓的经历,无论生活带给她的是苦涩还是甜蜜,在她心里,都化为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br><br><br><br>在生活的角落里找到“心”力量<br><br>退休之后的王阿姨依旧为家庭操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伴的身体开始走向下坡路,由于基础疾病加上器官退化,非常需要王阿姨照顾,所以王阿姨也是全心全意守在丈夫身边。来到星健兰亭的第1年,王阿姨和老伴没参加过任何的活动和课程。<br><br>但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王阿姨爱上国画了,她“迷迷糊糊” “闯”进几次国画教室,每次去旁听都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让她向往,久而久之越听越“上头”。随后,王阿姨加入了国画小组。<br></div><div><br></div><div>“我就是觉得在画画过程中,心非常平静,完全不会被外界干扰,就连生活琐事都可以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感觉让王阿姨终于有时间和自己独处。<br><br><br>//////////<br>也许生活中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但若是失去了改变的想法,那么生活将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不怨岁月悠悠、不叹时光匆匆,淡淡的时光里,最难得的,是那颗宁静的心。<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