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跟一位心理咨询师做沟通的时候,她谈到一个场景我个人认为很典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和学习。这个场景在很多家庭当中可能出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场景是这样的,妻子对丈夫发牢骚说道:“我每天面对着乱七八糟的一堆事情心情乱糟糟的,你又不帮我分担,我要跟你分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丈夫一:“亲爱的,我知道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很辛苦也受了很多委屈。我以后一定多注意,多帮你分担。走,带你去吃好吃的,顺带看想买点什么,今天一站式搞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丈夫二:“你看你现在妥妥的一个黄脸婆,身材完全走样了,看你胖成什么样子。你如果跟我分开了,我看你能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谁还能要你。离开我之后你可能过的还不如现在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请问大家,面对这样一个场景,你们是希望听到丈夫一的回答,还是听到丈夫二的回答呢?当这位咨询师将同样的问题问我的时候,我突然一下子就愣住了。虽然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家没有出现过。但是类似的场景却出现了很多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向我抱怨学习很辛苦,向我抱怨身边同学的言语行为不可理喻,或者抱怨老师在言语方面不可理喻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是给孩子讲大道理,用“都是为了你好”作为借口来糊弄过去。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情绪,也没有真正的跟他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向我们抱怨完了之后,想放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行为来处理,并没有把它当成情绪来进行化解和安抚。通过这样一个小片段,让我明白以后不论是跟孩子、家人、或者是身边的朋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先区分是情绪还是行为。只有区分对了,才能用对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才能够拿出对方心里想要的处理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日记星球10689号星宝宝,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101期写作训练营,这是我的第737篇原创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