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词《鹧鸪天》这个词牌,据说来自一句唐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至于是哪位诗人写的,就无从考证了。鹧鸪鸟是南方的一种鸟,喜欢温暖的阳光,总是朝着阳光飞去,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随阳鸟”。我们现在听它的叫声,觉得婉转凄恻,并不动听,甚至让人生厌。但古代诗人能听懂鸟语,认为这种鸟能自己呼唤自己,也就能呼唤人的心灵,于是将人的感情加在鸟身上,这鸟儿不复是它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宋代填《鹧鸪天》的诗人很多,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然而我尤喜晏几道《鹧鸪天》。</p><p class="ql-block">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北宋著名词人。晏殊47岁老来得子,对这个小儿子宠爱有加,晏几道自幼天资聪明,继承了晏殊优良的文学细胞。晏几道出生在宰相家庭,他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但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没有在宰相家庭得到什么好处。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出身,他看不起达官贵族,更不依附权贵,他只做过小官吏,一生在贫困中度过,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p> <p class="ql-block"> 大凡至情至善之人,才能有至情至心之作,可谓言由心生啊,小晏一首《鹧鸪天》,写得入情三分,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span></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写了一对恋人从初识、分别、重逢三部曲,短短的一首小令,小晏把两人的情深意切,情意绵绵,写得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上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前两句双重意境,一着笔于对方,一落笔于自身,以“当年”二字统领全篇,特别标明时间范围,可见印象之深;虽未直言,也清楚显露出对于往日歌舞旖旎生涯的眷念忆恋情怀。从“当年”二字可知,这是一首回忆从前过往的作品,但读来却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回味。词中用了许多色彩明艳的词,“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写得很华丽,营造了一段美丽而铭心的邂逅:回想当年相逢之日,在一次歌筵上,与歌女初相遇,四目含情,深情凝望。你一杯一杯是殷勤地劝酒,我一杯一杯是拼命地喝,仿佛杯里有我的梦想,有我的爱恋,有我的希望。醉意中,你关心的话语,暖人的问候,让我欲罢不能。那时的你身穿华服,是多么温柔、美丽、多情,而不胜酒力的我,开怀畅饮直喝得酒醉脸通红。追忆往事,词人采用以“实”写定调,后用“虚”笔对进行补叙,是为逆提顿笔法,它像一幕水幕电影,在眼前一现,又化为乌有,为下句写情做铺垫,给读者提供了多重的阅读,这样的句子最令人揣摩和寻味。</p> <p class="ql-block"> 上片第一句是大写意,而第二句则将镜头拉近为特写,大开大合,自然衔接。三、四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两句乃传神之笔,写享乐之放纵,却具有风雅,可谓大家手笔。“舞低杨柳楼心月”,借时间的推移,层层推进,化静态为动态,从侧面表现出舞姿的尽态极妍,渲染欢乐气氛,独出机杼,把读者带回到当年的情景:在酒香潦绕的旋律中,将一首音乐循环弹唱,歌女翩翩起舞,曼妙的舞姿,从月上柳梢头的傍晚开始,一直舞到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把心中的忧伤,烦恼,在酒韵悠香中舞成流年里厚重的记忆,将相遇的美丽永久珍藏。词人与歌女尽情地唱啊跳啊,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依旧在幸福的舞姿里回旋,令人读之动容。这两句对仗高雅别致,把两情相悦、风流妩媚、清新俊逸,写得淋漓尽致,试问天下佳句有几何?唯小晏也。</p> <p class="ql-block"> 下片主要写“归来”的情事,层层推进,语言精警,晓畅自然,旨远兴僻,耐人寻味。“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这三句写别后相思,口语般的描叙,朦胧化的感受,新奇大胆的想象,真切细致的回忆,呈现出梦境,似曾相识又恍如初见。“从别后” 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疏淡的白描表现久别重逢的悲喜交集之情。“剩把”、”犹恐”四字,把今宵相遇,却疑梦的微妙情感升华。自从那日离别后,许多年过去了,词人总是怀念那段美好的相逢,一次次泛黄的纸笺上写着这样一段故事:那一年,那一段,最美的情感,念起,湿润我的眼眸。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相思情怀在折磨我。一段萍水相逢的季遇,一些呢喃的话语,灿烂的、倾心的、美丽的,凝结成画,入情入境,极为伤感。词人以梦结情,缕缕情思顿时漫溢开来,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读完此句,我不由得感慨:时光可煮,韶华不负,一切回忆皆因心动!</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高妙之处,端在结句,把感情推向了高潮,言有尽而味犹存。“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饱含了词人与歌女何等的思念与无限的情愫,“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虽是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意境更含蓄、更有力、更扣人心弦,更为轻灵婉折。让人不能不怀疑这次意外的相逢,究竟是真是幻,是梦是醒?词人害怕梦中的相会终归是泡影,更害怕梦醒后的相思更刻骨、更铭心。词人高高举起银灯把伊人细看,不敢相信这次相逢。“银釭”两字,透露出一种无言的辛酸,不由令人发出无言的感叹:这一种相遇,一见倾心;这一份懂得,温暖心间;这一份眷恋,魂牵梦萦。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人借景抒情,深婉且含蓄,达到了思沉郁,言虽简,意却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晏几道的词,典雅清丽, 用前人的话概括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因为晏几道的词写得情深、情真,所以一直为后人所传唱,至今仍凫凫不息的,真可谓知音难得。</p><p class="ql-block"> 读罢晏几道的词,为他的深情而感动。仲夏,我在成都与挚友相处四日,携手游玩,共赏诗词,尽宾主之欢。临别,友赠我一首七律,我和友一首《鹧鸪天》,既表达与友难分难舍之情,也和了晏几道之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鹧鸪天•答友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日分离未尽时,知音邂逅始相知。书山仄径同追梦,文路平川共逐诗。 疏古韵,品新词,谁来重赏忆相思?友人莫叹吾归去,他日并肩游碧池。</span></p><p class="ql-block"> <b>此评发表于河南《汝州诗词》2024年总第35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