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闲且读书----2025悦读笔记(一)

一江春水1990

<p class="ql-block">一、《浮世绘——日本美学再发现》姜建强著,5星。</p><p class="ql-block">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对于浮世绘我只看过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其余一无所知。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时就挺亮眼,图画漂亮,文辞优美。借回家看完还是念念不忘,遂下单买了带到了非洲,心仪的书总是让人欢喜。</p><p class="ql-block">浮世绘的本意跟佛教有关,是指“虚无缥缈世界的绘画”,在佛教里,“浮世”一词指代人的生老病死和生死轮回,以及人世经历的虚无缥缈的过程。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以花魁美人、歌姬舞女、春宫魅惑、民俗风情为创作题材,展现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重点介绍了铃木春信、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歌川广重这四位浮世绘主要代表人物的百幅画作,通过分析它们的用色、笔触、主题等,深度解析了日本人对于美的理解。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无论俳句还是浮世绘,均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欣赏它们的时候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作者用绮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世界,并且把每个艺术家的风格等概括得很精准:细弱与倦意的春信式、对女人最用心的歌磨、画过李白的画狂老人葛饰北斋、确立了日式物哀与愁情的歌川广重,确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p><p class="ql-block">美中不足的就是图片有的太小,辨认不清,影响观感,是限于篇幅吧?</p> <p class="ql-block">(二)、《风雅三千年》任淡如著,5星。</p><p class="ql-block">我本以为我对传统诗词这块是有一定了解的,看这本书是为了温故;谁知打开后汗颜:书中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实为知新——坚定了继续贯彻三联主旨的决心。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诗词的极简史,是我看过的相关书里将诗词与历史结合最好的书。大多书籍从文学角度出发,更专注于作者和诗词本身,而实际上没有人可以独立存在于世,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息息相关。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时代背景下的讲述才能更接近诗词本身,才能更好的理解诗人和词人表达的或个人境遇或家国情怀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本书时间脉络很清晰,从三千年前的周代到元朝灭亡,从《诗经》到元散曲,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篇章,用300多页的篇幅简括了中国的诗词天下。如书中所言,《风雅三千年》“如同一位引路者,带领读者漫步在时间的旷野里,徜徉在古老的阡陌与水泽间,看到高山化为山谷、沧海变为桑田,感知夏冬的枯荣、家国的兴衰,然后驻足仰望那星光闪烁的万古长空”。我很喜欢作者的文笔,秀美文雅充满诗意,好像林黛玉读《西厢记》:“辞藻警人,余香满口”。</p><p class="ql-block">令人感动的是,她给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诗人专门写了一篇。我小时候不懂,也以为“佚名”是个很厉害的人,怎么哪哪都有他?其实佚名是由无数的歌者汇成,正是有他们的存在,那些细碎的喜怒哀乐爱恨生死,才能跨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展现给我们,才能留下思乡的《鼓吹曲辞•巫山高》《杂曲歌辞•悲歌》、渴望止戈的《鼓吹曲辞•战城南》、诉说悲苦的《相和歌辞•孤儿行》……</p><p class="ql-block">诗歌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风雅三千年的传奇还将继续。</p> <p class="ql-block">(三)、《唐诗光明顶》王晓磊著,4星。</p><p class="ql-block">他的唐诗三部曲之二。“光明顶”寓意最高峰,本书从开元元年北固山下王湾的小船讲到安史之乱湘江上杜甫病故的小船,串联了大唐盛世中诗人的高光和暗谷。作者以犀利又幽默的笔触解析诗人们的风华无双:冲出岭南、征服长安的“小镇做题家”张九龄;拥有最好的开场,从高峰跌落也能活出诗情画意的王维;失意半生、终青云直上的高适;还有最强搭档——李白和杜甫……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诗人们组成了大唐最耀眼的那片星光,他们以凡人之躯写下的不朽篇章,在时代的激流中回旋,直至今日。</p><p class="ql-block">作者将诗人的诗作、生平和时代相结合,把载入史册的他们还原成真实的人,立体多纬度地呈现了他们的忧愁和欢乐,恬淡和奋进。人生境遇起起落落起,这些名留千古的诗人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也是艰难前行的,怎样面对失意面对离别面对困苦,是不变的人生课题。从他人身上汲取生活的力量,是阅读的一大好处。</p><p class="ql-block">王晓磊原是个记者,后开始解读唐诗和金庸,他的文字有灵气,诙谐独到,时常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是我喜欢的调子。</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光压着暗,青春压着苟且,信心是最响亮的调子,明天是最让人期待的物事。恰如李白那句’阳春召我以烟景’,这一年就是唐诗的烟花三月。”</p> <p class="ql-block">(四)、《中国记忆散文卷》王剑冰主编,4星。</p><p class="ql-block">“在茫茫的时间之海中找到消弭的历史回声。”</p><p class="ql-block">这本书2009年出版,放在家里也好多年了,近日拿来重温,大都是经典,好多是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再看依然亲切。虽然不是每篇都喜欢,不过有我欣赏的三毛、刘亮程、史铁生、余光中、余秋雨等的作品就够了。不像小说有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散文多是沉静安然的,或抒情,或叙事,山川风物人生况味,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很适合一个人的阅读。</p> <p class="ql-block">(五)、《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丰子恺著,4星。</p><p class="ql-block">以前看过他的漫画,文章没怎么看过,这次认真读完这本书,感慨颇多。这是一本散文漫画精选集,共分为五章:人生之味、时间之味、孤独之味、艺术之味和生活之味,说尽世间百态生活滋味。他用自然冲和的文字,叙说周遭琐事,以小见大,多有深意,于平常中看见美看见真,带着超脱尘世的洒脱安然;再配上极有特色的漫画——寥寥几笔勾勒出或温情或恬淡的画面,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温暖又睿智,很好的阅读体验。</p><p class="ql-block">他的一生也有颠沛流离,可是他并不因生活困苦而怨怼,而是始终宠辱不惊乐此不疲地生活,真正践行了他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掩卷默想,无它,惟有共勉。</p> <p class="ql-block">在非洲,我的空闲时间挺多,可以安安静静读书——再配上茶和音乐就更怡人了。虽然现在是AI盛行的时代,为了预防老年痴呆,也为了避免头脑空空思想被冻结,仍然愿意缓慢而笨拙地记录生活写下所思所想。</p> <p class="ql-block">配图均出自丰子恺漫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