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见识的广博与狭隘、深厚与肤浅,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力。</p><p class="ql-block">一个经多识广的人往往沉静而谦逊,因为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这种谦逊是认知力在其行为上的直接反映。</p><p class="ql-block">人们往往以井底之蛙作寓,就是这个道理。坐井观天,咶噪不己,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有一个道理很能说明问题,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未知事项是提不出任何疑问的。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一知半解的事项而不自知时,往往如井底之蛙。</p><p class="ql-block">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恰恰是学到了东西的学生,越提问问题越多,往往说明是学进去了的表现。当越学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多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不知道的领域更多时,人便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正常人的反映是漫漫地谦逊了起来。这便是认知力,一个君子的认知力,这种人才是真正能成事的人物,才能称得上饱学之士。</p><p class="ql-block">反之,我们常发现的那种意得气满的人,傲慢而夸夸其谈的人,却常常是见识有限,积累肤浅的半瓶子,这种人认知力当然版本很低了。</p><p class="ql-block">过去我们对落后的族群往往嗤之以茹毛饮血,却不知道牛肉、魚肉等很多肉生吃其实是一种奢华的烹饪。这就是我们的见识太少,因而不具备高一个量级的认知力。都是生吃肉,怎么吃,吃什么,如何吃,是大有讲究的,茹毛饮血与奢花烹饪之别立见,文明与野蛮分野。</p><p class="ql-block">话说有两个农夫劳作之余闲聊,甲说:天这么冷,不知皇上穿什么鞋?</p><p class="ql-block">乙说:人家肯定穿的不是金窝窝(关中人对棉鞋的称呼),就是玉石窝窝。</p><p class="ql-block"> 甲反讥说:玉石窝窝?那还不把皇上冰死。</p><p class="ql-block">乙反唇相讥说:看你把皇上说的笨的,人家不敢在玉石里面铺些麦桔?</p><p class="ql-block">农夫有农夫的见识。在他们看来,贵为皇上,锦衣玉食,不是山珍便是海味,哪里能跟下里巴人一样穿布蹬棉。在他们的认知里,麦桔铺床,不烧炕也是暖和的。</p><p class="ql-block">古代一个好女人一辈子围着锅转,一个好男人也就逛搭三州县,贫穷限制了想象,见识的多少决定了认知的程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