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台湾战后七十年》(作者陈世昌著)读书笔记

谷振国

<p class="ql-block">  这本《台湾战后七十年》全景展现了1945年至2015年台湾发展历程。书中用12个章节深入剖析政治层面国民党统治更迭、党外运动兴起;经济上从农业起步到工业腾飞的转型;文化方面本土意识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也阐述两岸关系的起伏波折,为我们全面了解战后台湾提供了较详实资料。这本书虽然极大的丰富了我对台湾历史的了解,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下三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陈布雷为什自尽?</p><p class="ql-block"> 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籍,给我留下了陈布雷对蒋介石绝望而死的印象,甚至有的资料直接认为陈布雷的自尽是“尸谏”行为。在1948年,国民党的全国形势每况愈下,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重要幕僚,对时局深感绝望。他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与共产党和平谈判,但均被驳回。在自杀前一天,陈布雷最后一次向蒋介石进言,劝其停战求和,组建联合政府,却遭到蒋介石的严厉斥责和羞辱。在深感无力回天、无法阻止蒋介石和国民党走向灭亡的情况下,陈布雷选择了自杀。</p><p class="ql-block"> 而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陈布雷羞愤而死。陈是蒋介石的机要秘书,追随蒋介石长达22年,一向忠心耿耿。蒋介石的大多数文稿和文告皆出自他的手笔,面对解放战争的败局,他曾向蒋介石建议,不如和共产党和谈,才有利大局,遭蒋介石痛斥,并声言“和谈即投降”。陈布雷育有六男两女,长女陈秀是中共地下党员,次女陈琏及其夫袁永熙均是中共党员,陈布雷本人却被蒙在鼓里,事情揭发后,陈布雷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羞愤自尽。</p><p class="ql-block"> 书中虽然作者也提到了陈布雷建议蒋介石和共产党和谈并遭到蒋介石痛斥的史实,但作者认为陈布雷自尽的真正原因是出于羞愤,是羞愤自己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自己的子女加入共产党而其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至于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在陈布雷没有留下遗书的情况下,我想所有关于其自尽原因的解释都只是一种分析罢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西安事变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所有历史知识都告诉我们,西安事变是在中共派周恩来参与谈判、宋美龄等从中斡旋下,最终促成了蒋介石口头承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使得事变才能和平解决,国共才能开启第二次合作,才能最终促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但在本书中又有了一个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的另外版本:蒋经国在1925年前往苏联中山大学留学,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进行大屠杀,公开反共反苏,苏联便扣押蒋经国作为人质,不让其回国。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宋子文、周恩来等人飞抵西安谈判,周恩来则带着苏联斯大林的命令,以苏联释放将经国回到中国作为谈判筹码,与蒋介石进行谈判,经过13天,蒋介石口头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落幕。结果是本来面对东北军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第六次联合围剿的中共因此转危为安,得到喘息的机会,得以伺机再起,蒋经国则从苏联被释放回国,改变了他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关于在西安事变中“苏联释放将经国回到中国作为谈判筹码”一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书中看到,是否真实不得而知。简单查阅相关资料,蒋经国从苏联返回中国的时间是1937年3月25日从莫斯科出发的,4月18日才到达国内,并不是西安事变后马上就回国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台湾早已把“籍贯栏”改为“出生地栏”</p><p class="ql-block"> 从百度词条解释来看, “籍贯”是指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那么,到底是“祖居”的地方还是“个人”出生的地方呢?既然有两种解释,我们在填个人档案的时候按哪个理解去填呢?何况“祖居”的地方是不是也不容易搞准确呢?</p><p class="ql-block"> 鉴于此,本人就曾想:为什么不把人事档案的“籍贯栏”改为更加容易理解的“出生地栏”呢。</p><p class="ql-block"> 在这本书里让我看到,早在1992年,当时执政台湾的李登辉为了实现省籍平等、破除省籍对立,宣布国民身份证和人事资料上的“籍贯栏”改为“出生地栏”。</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也由此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有一种说法称这是李登辉台独的开始,修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推动“台独”理念,淡化台湾民众与大陆的联系,通过这一修改,大多数人的户籍就变为“台湾籍”,旨在强化台湾民众对“台湾主体性”的认同,削弱对祖籍地的认知和情感纽带。这一举措是李登辉“台独”政治倾向的体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是“二二八”事件为台独埋下了种子,并没有把户籍改革与台独联系在一起。正如本书封面上所讲“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再说这本书是中国公开出版的,希望不要人为上纲上线,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看这本书,我觉得台湾于我的生活而言是美食期望值高的地方,写着繁体字依稀透着点民国风范的地方……而本书以“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的态度,将许多复杂的形态分开,我觉得是给普众劈开一种新的打开方式,少些盲目自从,多点就史论史的清晰。”——喜欢读者的这一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