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于忠东 【评析】蔡建荣</p><p class="ql-block"> 当传统灯谜艺术与国潮IP相遇,于忠东先生创作的——观《哪吒之魔童闹海》(六字网络表情包)一谜,恰似一柄三昧真火,点燃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共鸣。这则谜作以精妙的语言结构为风火轮,载着千年谜学智慧穿越时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绽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谜面以现象级动画为切入点,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暗藏机关。"魔童"二字既指哪吒反叛天命的少年形象,又暗合谜底"小"字之核;"闹海"壮举对应"厉害的"之评,将神话叙事与口语表达熔铸一炉。更妙在"观"字作为题眼,既提示观赏行为,又暗含评判之意,为谜底断读埋下草蛇灰线。</p> <p class="ql-block">扣合手法堪称断读艺术的典范。"看你小厉害的"本为日常夸赞之语,经谜人巧手点化,顿生三重意境:表层保留口语化的亲切,中层通过"看/你小/厉害的"的断句重构,精准对应哪吒虽为孩童却法力通天的核心设定,深层更暗合"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文化心理。这种"一词三境"的建构,恰似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在方寸之间铺展多维叙事空间。</p><p class="ql-block"> 此谜的文化密码值得细品。创作者将"小"字置于谜底中央,既是对哪吒角色特质的提炼,也是对传统灯谜"缩龙成寸"技艺的传承——明代《广社》已有"小儿强解事"之谜,于谜在此化古为新,让"小"字承载起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语义。而"厉害的"选用网络流行语,既降低猜射门槛,又使传统灯谜焕发青春活力,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创新,恰似哪吒以莲藕重塑真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形态。</p> <p class="ql-block">在传播学层面,该谜作展现了传统文化IP化的成功范式。借势《哪吒》电影超百亿票房的热度,让灯谜艺术突破圈层壁垒,正如清代顾震涛《打灯谜》诗云"银花火树敞琳宫,射虎深宵兴未穷",当代谜人亦需找到连接大众的文化触点。更可贵的是,谜底选择网络表情包为载体,使猜谜过程本身成为古今对话的仪式——当年轻人对着手机输入"看你小厉害的",实则已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数字转译。</p> <p class="ql-block">此谜犹似混天绫,一端系着《乐府诗集》"石阙生口中"的古老智慧,一端连着Z世代的表情包文化,在飘摇舞动间绘就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绮丽图景。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刻舟求剑的固守,而是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革新魄力,让古老谜艺在与时代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生命火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