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酒堡"米酒飘香四溢

oyzz(兆中)

<p class="ql-block">  古老建筑的入口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伫立着。那门上方挂着的牌匾,“客家酒堡”几个字,仿佛在低语着往昔岁月的故事。这里,是客家米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米酒的香醇气息。</p> <p class="ql-block">蛇年正月初,我们慕名来到龙南探寻“客家酒堡”这古老的地方,站在这客家酒堡前,古老的堡门,墙面斑驳,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客家酒堡”四个字,透着浓浓的地域风情。客家酒堡,曾是李氏家族聚居的堡垒,庇护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客家酒堡”是客家米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之地,又称“渔仔潭围”。渔仔潭围集客家民俗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保存了客家酿酒的传统工艺。李姓家族曾由栗园围迁居至此,历经11代,后有黎姓迁入。围内曾常年储藏可供居民3个月生活所需的粮食和米酒。渔子潭围是龙南客家围屋中山水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围屋代表。如今,它虽不再是生活的唯一中心,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古老的围屋,灰沉的墙垣,“客家酒堡”四字古朴而苍劲。门口随意摆放的物件,像是时光留下的注脚,诉说着原住民的日常。这里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酿酒技艺在这一方天地里代代传承,那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原住民坚守于此,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存在,让这围屋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  从高处俯瞰,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灰色瓦片覆盖的屋顶,斑驳的墙壁,仿佛一幅古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些房屋,承载着客家米酒酿造的悠久历史,每一座房屋里,都可能藏着米酒酿造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致谢原图作者</p> <p class="ql-block"> 围屋那斑驳的墙面,是岁月一笔一划勾勒的纹路,每一道痕迹都藏着过往的故事。门口几个人或交谈或驻足,带着生活的烟火气。一旁的池塘,平静如镜,倒映着围屋的身影,好似把历史都收纳其中</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建筑群落,那石墙环绕的房子,拱顶设计的大门,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游客们在这里参观游览,感受着客家酒堡的独特魅力。这里宁静优美,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米酒的香气似乎也弥漫在这山水之间,让人沉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客家酒堡”,承载着客家独特的文化韵味,是历史与传统的印记 。在古时,虽无这般特定称谓,但类似的聚落建筑亦是文化传承之所 。女子置身其间,仿佛在探寻岁月的故事 。香炉象征着宗族祭祀的传统,而那古旧房屋与斑驳墙面,默默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p><p class="ql-block">《访客家酒堡》</p><p class="ql-block">酒堡门开岁月悠,佳人探古意难休 。</p><p class="ql-block">香炉静立祠堂外,斑驳墙间韵自留 。</p> <p class="ql-block">客家阿婆背幼孙,酿酒传承情意深。</p><p class="ql-block">笑容引得游客至,乡村故事韵犹存。</p><p class="ql-block"> 图为 酿酒传承人;李氏阿婆</p> <p class="ql-block">  阿婆酌了一小杯甜米酒给我喝,至今醇香浓郁的米酒还甜在心田</p> <p class="ql-block"> 屋内灶火正熊熊,</p><p class="ql-block"> 大人忙碌小孩从。</p><p class="ql-block"> 添柴帮忙兴致起,</p><p class="ql-block"> 温馨场景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老人专注地揭开甑盖,热气瞬间升腾,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一旁的孩子,小手握着火钳,眼神紧紧盯着炉火,满是好奇与认真。</p><p class="ql-block"> 这场景,像极了一幅古老的画卷。老人传承着古法蒸酒的技艺,那是与时光对抗的坚守;孩子懵懂地参与其中,恰似希望的种子在萌发。</p> <p class="ql-block">  酿酒师傅把凉水倒进糯米桶里,这应该是米酒酿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那蒸气散发着淡淡的米香,仿佛能让人看到米酒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过程。这种传统的酿造工艺,是客家酒堡传承至今的瑰宝。</p> 酿酒继承人,李氏阿哥 <p class="ql-block">  昏暗的老屋内,墙面斑驳发黑,透着岁月沧桑 。一人身着黑衣,弯腰在大盆前忙碌,屋内摆放着大锅、木凳、红桶等物件,还有堆放的杂物 。顶上几处透光的缝隙,让微弱光线洒落 。</p><p class="ql-block"> 此景充满生活的质朴气息,这老屋或许是客家酒堡内的一处劳作场所 。在大唐,寻常人家的生活场景虽风格不同,但那份对生活的勤勉态度相通 。屋内的忙碌身影,以及这些看似简陋的器具,都在诉说着平凡日子里的烟火故事,展现出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生活底蕴 。</p><p class="ql-block">《老屋劳作》</p><p class="ql-block">老屋昏沉岁月悠,微光透隙映人酬 。</p><p class="ql-block">盆前忙碌寻常事,烟火深藏意未休 。</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围屋建筑映入眼帘,灰黑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墙面斑驳,布满岁月痕迹 。几扇带有几何图案的窗棂古朴雅致,一缕缕青烟从屋顶袅袅升起 。地面是古朴的石板路,旁边倚着一根竹制的杆子 。</p><p class="ql-block"> 此围屋乃客家文化的经典建筑,承载着家族聚居的历史记忆 。在古时,虽建筑风格有别,但聚居的家族文化与之有相通之处 。青烟升腾,似是生活的烟火气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那斑驳的墙面、古老的窗棂,无一不在展现着时光的沉淀,让人仿佛能触摸到曾经的岁月,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与乡土情怀 。</p><p class="ql-block">《访古围屋》</p><p class="ql-block">古瓦苍墙岁月悠,窗棂斑驳韵长留 。</p><p class="ql-block">青烟袅袅传今古,围屋深深忆旧愁 。</p> <p class="ql-block">那圆形井口旁边的牌子上写着“酒井”,这酒井里的水,或许是酿造米酒的重要水源。井水清澈,为米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也见证着米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龙南客家酒堡:老和尚的神奇预言</p><p class="ql-block"> 探索龙南,除了著名的关西围屋,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客家酒堡—渔仔潭围。这里曾是李氏家族的住所,虽然设施完备,但缺一口井,用水十分不便。</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一位老和尚在门口坐下休息,开基祖李遇德上前询问是否需要餐食。老和尚示意后,李氏拿来水酒和食物款待。老和尚只是喝酒,并不吃饭,还连连称赞好酒。之后的十天里,老和尚一直在这里,李遇德嘱咐家人好生招待。</p><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李遇德外出有事,家中一子孙忍无可忍,想赶走老和尚。老和尚认为对方没必要跟自己计较这几碗水酒,说罢把碗扔在墙边,并表示以后李氏家族每日打十桶水酒上来,可以靠这里挖出的井衣食无忧、祖祖辈辈。老和尚离开后,李氏族人在墙边只挖了一米,便有水酒涌出,此后李氏家族也靠每日十桶水酒的产出富甲一方。</p><p class="ql-block">直到一个刘姓媳妇为了客人的一个金元宝,多打了一桶上来,发现这桶水酒全部变成了水</p> <p class="ql-block">黑色酒坛子摆放在石碑前,石碑上写着“不可贪”。这或许是告诫人们在米酒酿造过程中要遵循传统工艺,不可急于求成。这些酒坛子里装着的,是客家人的智慧结晶,也是米酒飘香四溢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内部,昏暗的光线,木质结构显得有些破旧但依然坚固耐用。屋顶上的天窗让阳光洒进屋内,照亮了供桌上的祭品。那对联和红灯笼,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或许曾经是米酒酿造的地方,如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气息,仿佛能让人看到往昔米酒酿造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阿婆抱着孙子,儿子也拥着孩子,他们亲昵的模样,仿佛时间都变得柔软。孩子纯真的笑颜,大人温柔的眼神,交织出三代人浓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这老房子的墙壁虽已斑驳,却好似有了温度,见证着这家人的团聚与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常常为了目标奔波,却忽略了身边这些简单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此刻,看着他们,我明白亲情是这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家人们的拥抱与陪伴,永远是心灵最温暖的港湾。而这些平凡生活中的温馨瞬间,才是生命中最值得铭记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总是行色匆匆,渴望着远方的繁华。而围屋这样的存在,却让我们懂得,在追逐的路上,偶尔停下脚步,回望那些古老的建筑、传统的生活方式,会发现,原来宁静与智慧就藏在这些被时光雕琢的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