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期微影展

二大爷

过年期间,我协会会员不辞辛苦,拍摄了大量年味照片。其中值得表扬的是过新新,主动选题,表现交通。为大家树立了榜样。现将大家部分照片汇集,上传共享。为让大家明白为什么选这些照片,每张照片都加了一句话点评。请欣赏。 过新新摄《过年期间的北京五大火车站》。组照把过年期间的北京五大火车站表现的年味儿十足。 过新新摄《过年期间的北京地铁》。春节坐地铁去拍北京五大火车站。地铁站贴的福字说明了一切。 过新新摄《春节的北京站》。过年北京站广场装饰一新。 过新新摄《过年的北京西站》。北京西站毫不逊色。 尤其是一排红灯笼,年味儿十足。 过新新摄《高大魁梧的清河站》。拍出了清河站的雄伟壮观。 过新新摄《枢纽站》。这几条指示线说明了各种交通方式在这里汇集。 过新新摄《朝阳站的钢结构》。钢结构的细节还有很多,都拍的很好。选这张只不过是主体全貌。 过新新摄《大年初一的火车站志愿者》。为交通志愿者留影点赞。 过新新摄《大年初二的北京北站》。满眼的国旗烘托出这是中国年。 过新新摄《为交通安全站岗》。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交通安全员,才有了大家过年的平安行。 过新新摄《北京南站的旅客大厅》。既有年味儿又展现了大厅的宏伟壮丽。 过新新摄《北京北站》。拍摄石狮子代表了北京北站典型的中国风。 过新新摄《进入北京北站》。进站口的安检。说明过年期间安全是始终放在第一位。 过新新摄《温暖的服务》。通过旅客服务中心这个窗口,给大家带来了过年的温暖。 过新新摄《红毯》。火车站的红毯,不仅代表红红火火。也代表旅客是贵宾,一切以旅客为中心。 封天成摄《北京前门》。张灯结彩意味过年了。前门是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地标。 封天成摄《打金钱眼》。这是过年的一个传统项目。用一排影子表现打金钱眼儿的热闹人群。既含蓄又有味儿。比直接照人好多了。 封天成摄《地坛庙会一角 》。光影有特点。明暗有机联系。红色贯穿整体。小女孩儿的白色衣服和卖风车的黑色衣服相呼应。 田景玥摄《喜盈门》。北海的积翠牌坊像一个红色大门,迎接年的到来。画面中规中矩,画质无可挑剔。 田景玥摄《民俗舞狮》。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过年项目,全国各地舞狮团汇聚北京东岳庙。大展身手。画面端正,内容丰富,清晰度非常高。 翁磊摄《走进四合院》。四合院代表了老北京,过年的传统习俗装饰大门,年味儿十足。 翁磊摄《红红火火过大年》。整张片子以红色为基调。烘托了节日气氛。 孙静摄《过年了》。以古老沧桑的树木、建筑作为背景。红灯笼凸现过年的氛围。 孙静摄《地坛庙会》。这样的照片很多人都拍过。人和景的协调这张比较合适。 徐翠明摄《啃串儿》。吃相有特点。两道光线有特点。加上摊位的热气腾腾。有点意思。 <p class="ql-block">徐翠明摄《庙会上的志愿者》。为群众指路,推销服务。表现了志愿者的主动性。</p> 徐翠明摄《守护》。这组人民警察,站在高处瞭望,平常很少见到这种镜头。情景特殊性成就了这组照片。摄影者就是要记录平时看不到的景象。 徐翠明摄《给您拜年了》。这张照片主题突出。环境衬托的恰到好处。 徐翠明摄《过年合个影》。过年团聚非常重要。留个影也必不可少。过年通过自拍合影。皆大欢喜。 经木斯摄《年夜团圆饭》。虽然没有出现整个的人。但年夜饭的气氛十足。 经木斯摄《过年的木偶剧院》。金色的阳光投射到木偶剧院,节日气氛更浓。 经木斯摄《人行过街桥》。一排红灯把桥面装点。以交通为主题的年味照片是我协会的特色,应该提倡。 <p class="ql-block">杜晓英摄《火爆的电影院》。春节档电影哪吒2创票房记录。是第一个非好莱坞电影进入世界前10名。照片选题内容好,有特点。</p> 杜晓英摄《逛商场》。选题、视角不一般化。不停留在拍逛庙会等跟风题材。也不在买卖上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进商场的电梯来表现幸福生活步步高。 李祖平摄《回忆童年》。通过老人玩风车表现过年,可圈可点。风车的光影投射在老人脸上。使老人和风车联系更紧密。 李祖平摄《调皮的小阿哥》。穿上古装的儿童做鬼脸儿、搞怪像,让人忍俊不禁。 李祖平摄《意犹未尽》。小胖子吃完了炸土豆串还不舍得放手。俩孩子吃的手上、脸上都花了。可以说照片将主题表现的入骨三分。 梁德明摄《蛇年大吉》。抓条灵蛇回家去。白蛇因为有许仙了,青蛇还无主,正好。 梁德明摄《鱼翔浅底》。孩子高举鱼灯缓缓前进!既有动感,又有静态。象征年年有余。 梁德明摄《礼花四射》。花灯犹如礼花。通过明暗对比,渲染过年气氛。 <p class="ql-block">梁德明摄《年的色彩》。红的基调,玫瑰色的爱。天地一统,亲情大爱无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