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巨蛋”看戏

常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巨 蛋</b></p><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表演中心。它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于200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国家大剧院的外观呈半椭圆形,由钛金属板和玻璃幕墙构成,宛如一颗巨大的水滴,因此也被称为“巨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内部设有三个主要演出厅: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歌剧院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等大型演出,音乐厅则适合交响乐、室内乐等音乐表演,戏剧场则用于话剧、戏曲等演出。此外,剧院还设有展览厅、艺术商店、餐厅等配套设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每年举办大量高水平的国内外艺术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艺术家。它不仅是一个表演场所,也是推动中国艺术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女儿给我买了一张国家大剧院的戏剧票,甚兴!国家大剧院对我来说一直是很神密的地方。1989年春,我调入西交民巷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路过这个地方,上班休息散步时也经常到这里来。当时,这个地方挖了个大坑,据说已经三四年了,是准备修建议会大厦,因经费不足搁置。</p><p class="ql-block">2002年初,这里被围起来了,传说是要建“国家大剧院”,我有点想不明白,大剧院是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怎么建在中南海附近?我觉得更神秘。</p><p class="ql-block">2005年夏,我离开了西交民巷。</p><p class="ql-block">今天,女儿给我买了一张“游园惊梦”的戏票,我打车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夜幕来临时</b></p><p class="ql-block">夜幕像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绸缎,轻柔地覆盖了整座城市。华灯初上,街边的路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与车辆川流不息的红色尾灯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如梦似幻的都市夜景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坐在出租车的后座,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街景,满心期待着即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节目。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城市的喧嚣似乎也在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出租车缓缓停下,我终于抵达了国家大剧院。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屏住了呼吸:国家大剧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建筑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得清晰分明,那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仿佛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艺术品,既现代又充满了科技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水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国家大剧院的全貌,光影交错,如梦如幻。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倒映在水中的灯光也随之摇曳,仿佛是一场无声的光影盛宴。周围的树木在灯光的映照下,投下一片片斑驳的树影,为这幅美丽的夜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沿着通往剧院的通道缓缓走去。耳边传来了悠扬的音乐声,仿佛是在向我发出热情的邀请。在这美丽的夜景中,我即将踏入国家大剧院,开启一场难忘的艺术之旅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微信查询结果</b></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历程较为曲折,其正式开工建设是在2001年12月13日。具体建设历程关键节点如下:</p><p class="ql-block">- 1958年,国家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等建筑一起被列入“十大国庆工程”,但因经济困难建设工程搁置。</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表示要有计划地建设国家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199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并举办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p><p class="ql-block">- 1999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采用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清华大学配合的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 2001年12月13日,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2日,国家大剧院封顶。</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国家大剧院建设工程竣工并开始试演出。</p> <p class="ql-block">走进了“国家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家大剧院第一层</p> <p class="ql-block">这个第二层</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层</p> <p class="ql-block">进入戏院中的第三层。</p> <p class="ql-block">开戏了</p> <p class="ql-block">《游园惊梦》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折,也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的哲学思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剧情简介:</b></p><p class="ql-block">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她在春日游园时,梦见一位书生柳梦梅,两人在梦中相爱。梦醒后,杜丽娘因思念梦中情人而病逝。死后,她的魂魄与柳梦梅在阴间相遇,最终柳梦梅通过努力使杜丽娘复活,两人终成眷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本剧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1. 文辞优美:《游园惊梦》的唱词和念白极为优美,充满了诗意,尤其是杜丽娘游园时的唱段,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少女的怀春之情。</p><p class="ql-block">2. 情感细腻:剧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p><p class="ql-block">3. 哲学思考:作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探讨了生与死、现实与理想等深刻的哲学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影响:</b></p><p class="ql-block">《游园惊梦》不仅在戏曲界享有盛誉,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多次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包括京剧、昆曲、话剧、电影等。</p> <p class="ql-block">看完节目,我又特意去拍照了几张照片,分享给美友,盼望给你带来快乐!</p> <p class="ql-block">我走出来了,能看到天安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