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出行第113天),多云 酒店的早餐,说是哈尼族特色的,但只有这枚红蛋是独特的,服务员说是与一种蔬菜一起煮的,代表平安喜乐。 用过早餐,上高速,离开墨江,离开北回归线,去元阳看梯田。 <b>元阳县</b>位于云南省南部,哀牢山脉南段,红河南岸,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县。元阳县土地全为山地,无一平川,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相对高差2795.6米,年平均气温24.4℃;年平均降雨量899.5毫米,是云南热带水果和云雾茶及黄金的重要产地之一。<div><br></div><div>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各民族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址、历史文物、民居建筑、服饰、饮食、乐器、歌舞刀具、宗教器物、交际礼品、工艺品、生活器具、生产工具,以及神化传说、诗史谣谚、寓言故事、音乐舞蹈、节庆活动、民间习俗、生活礼仪、禁忌形式、宗教祭典、村规民约、道德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12项,孕育出了梯田文化、火塘文化、贝玛文化、谱蝶文化等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其中:民族服饰有彝族的日月系腰服、苗族的百褶裙、瑶族的马尾帽、壮族的系腰带、傣族的花腰服等;民族传统节日有哈尼族的“昂玛突”、“开秧门”、“苦扎扎”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等丰富多彩的节日。</div> 元阳县为哈尼族聚居大县,哈尼文化包括以森林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以梯田为标志的农耕文化,以长街宴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以蘑菇房为标志的建筑文化,以服饰刺绣为主的服饰文化,以“苦扎扎”节为标志的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龙头”、村民间往来为主的礼俗文化,以棕扇舞、木雀舞为标志的歌圩文化,以图腾、手刺绣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贝玛为标志的宗教文化,以哈尼医学为主体的医学文化,以铓锣为标志的铓鼓文化,以丧葬为标志的礼仪文化等等。 到元阳,下高速,去元阳梯田景区的路上,遇到了大雾。 中午12点多到达<b>元阳梯田景区</b>的酒店住下。 今天天气不太好,阴天,风大,雾大,降温,气象条件不好。 随手拍了几张,效果还是不错的。 到游客中心买门票,门票三天有效,但一些小景点不包含在内。 参观<b>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b>。 <b>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b>(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展示中心)位于元阳县哈尼小镇,2019年3月30日正式开馆。 <div>鸟瞰博物馆,其外观像一只白鹇鸟(哈尼族的吉祥物),哈尼人信奉白鹇鸟,白鹇鸟保佑哈尼人,人与鸟相伴,鸟与人相随。结构上则是哈尼人开凿的层层梯田,依山就势,呈阶梯状。体现了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核心元素——“四素同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价值体系。</div> 博物馆占地面积4786.14平方米,建筑面积7860平方米。博物馆一、二楼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静态展示区,三楼为哈尼哈巴传承展示区。共有六个静态展厅和一个表演大厅,展厅通过图文和影像等方式,系统地展示和介绍了哈尼族的迁徙、文化、民俗,哈尼梯田的发展与保护。 <b>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第三条评价</b>:红河哈尼梯田完美地反应出一个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体系,该体系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而得以加强。 <b>哈尼族迁徙</b>。哈尼族渊源于西北高原的古氏羌游牧族群,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因为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与人口激增的矛盾,民族内部与外部纷争,加剧等诸多历史原因被迫迁徙 。<div><br></div><div>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后来,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最终定居在无量山、哀牢山腹地以至越南、老过、泰国、缅甸北部山区,形成了虽跨国而居,但集中成片的哈尼族聚居区域 。</div> <div>哈尼族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哈尼族在漫长艰苦的迁徙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哈尼人从‘琢水草而迁’的原始游牧、游耕民族逐步转化为文明的农耕定居民族 。</div> 哈尼族的长桌宴。 <a h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178151797179684385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哈尼族的迁徙历史</a> <a href="https://www.toutiao.com/video/744601256822675917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哈尼先祖进入红河南岸</a> <div>传承了1300多年的农耕文明的哈尼梯田“<b>四素同构</b>”系统:山上大片<b>森林</b>是丰富的资源库,山间<b>村寨</b>是生息繁衍之所,村寨下的<b>梯田</b>连绵不绝,<b>水系</b>贯穿其间。</div><div><br></div><div>即:<b>四素同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b>。</div> <a href="https://www.ixigua.com/694643258863439107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与梯田融为一体的博物馆!这设计绝了!</a> <a href="https://society.yunnan.cn/video/003/039/091/00303909136_vw00000000000001_de8d433e.mp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走进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a> <b>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b>坐落于半山腰,在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域内,是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不仅可欣赏到壮丽的梯田风光,而且还可以观赏哈尼蘑菇房、寨神林、水渠、分水木刻、水碾房、水磨房、水碓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可以参观哈尼族的民族服饰、梨、耙、锄头和织布机等生产生活用具。 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是哈尼人民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 路边随手拍。 晚餐,红烧猪手+清炒豌豆尖,东北大米饭(难得遇到)。 2023年12月18日(出行第114),多云 早上,拉开窗帘,景色好比仙境一般啊,今天的天气不错啊! 早餐后,开车到各景区看丰富多彩的哈尼梯田。 <b>元阳梯田</b>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b>红河哈尼梯田</b>2013年6月22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分布于海拔170米~1980米的山岭之中。梯田级数最多的有3700多级;梯田单块面积最大者10余亩,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红河哈尼梯田开垦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b>多依树景区</b>,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地处海拔1900米,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25°至50°的山坡上,连片万亩梯田,像版画一样连绵壮观。<div><br></div><div>成片的梯田状如海湾,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出及山寨的最佳景点。每天早上景点一开门,背着长枪短跑的摄影发烧友们就会一拥而入抢占机位,将这里上下三层观景台挤得水泄不通。进门前方的位置是最佳摄影机位。</div> 记得2016年初春,和我的同学第一次来元阳梯田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在夜幕下入住多依树景区外。第二天早上天没亮我们就进入景区,由于雾大,刚开始没见到人影,还以为我们可以占到最佳的摄影位置。等进入景区后才发现已经是人山人海了,那场面真的是太壮观了,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这里,压根就找不到立足之地,我们两人只好分开找寻自己的位置了。等到太阳将要露头时,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惊叹声此起彼伏,云雾笼罩着村庄,朝阳的光辉在梯田水面上跳跃,变幻出多样的色彩,真的是太美了。 <b>阿者科村</b>,“阿者科”在哈尼语中是“滑竹成林的地方”。阿者科村始建于1855年,是一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海拔1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村子下面是依山而下的梯田,被誉为“<b>云上梯田人家</b>”。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遗产区五个申遗村寨之一。<div><br></div><div>阿者科村适地营造的传统建造方式、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传统观念、以及自然人文景观所构成和谐人居环境,体现出哈尼族传统聚落营建的凝聚力、勤劳和顽强的精神。</div> 这里居住着60多户哈尼族人家,是保留最完整的哈尼族传统村落之一,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完整保留了村寨、梯田、森林、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 在2021年全国高考的乙卷文综题中,《阿者科计划》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使“阿者科”瞬间红遍大江南北,昔日名不见经传、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古村落,一下吸引了无数目光。 电影《无问西东》曾经在阿者科取景,男女主角回到的“家乡”就是阿者科。<div><br></div><div>电影放映后,这里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游客并没有改变阿者科村民的生活。由于务农收入较低,阿者科在逐渐“空心化”——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年纪大的老人就无力再耕田了。<br><br>哈尼梯田景观的保持需要持续地进行耕种,一旦弃耕现象加剧,就会导致景观消失。<br><br>2018年1月,元阳县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合作,共同编制并实施了“<b>阿者科计划</b>”。</div> 进村子,要另外单独买票。 哈尼人凡建新寨都要树寨门。在村口选两棵大树,用狗血划定寨界,用稻草绳横拉,上面悬挂木刀、木叉、木锤来把守住寨门。寨门与寨界是一条无形划定人鬼分居的界线, 在寨子的上方都有<b>神寨林</b>,是哈尼人一年一度祭祀神灵、寨神的村社祭祀活动场所,祈求寨神保佑寨民。神寨林里的一草一木受全体村民保护,污秽之物不准扔置于神寨林。林木对于涵养水源至关重要,有了森林,才有可能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背后是哈尼人的朴素生态意识。<div><br></div><div><b>祭神寨林</b>是哈尼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耕开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都要在神寨林中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成为哈尼人与自然亲和与人亲和的重要平台。节期三天,头天祭祀,第二、第三天摆长街宴,通宵达旦吟唱<b>哈尼古歌</b>,老人向子孙后代讲述祖先迁徙的历史、传授安身立命的伦理道德、梯田耕作的技术,对每一个村民一年来的德行作出评价。哈尼族没有文字,只靠口口相传。林木、村寨、水系、梯田构成了哈尼人的农业生态和人文生态。</div> 路边有山泉从山上流下,傍着水道的还有水管,长长的石墙,里面是水槽,外面接着石质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下面都放置了一个石槽。<div><br><div>哈尼人认为万物有灵,水是神灵赐予的生命血液,而森林和大山是水的家。村里的水都来自原始森林里,被看做是<b>山神水</b>。村民也是长期直接饮用。</div></div> <b>水碾房</b>主要用来加工稻谷,利用水利杠杆原理带动碾盘,驱动水碾运动,水碾的磨盘容量很大,每次可以投放上百斤的稻谷。 <div><b>蘑菇房</b>是哈尼族原住民的传统民居。哈尼族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哈尼族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div> 蘑菇房有坚实的土墙,厚重的草顶。草顶不仅遮风挡雨,更重要的是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蘑菇房一般为三层楼房。由于哀牢山区湿度较大,地气严重,房屋第一层直接接触地面,不宜人居住,多用于关养牲畜;第二层为人们居住、起居等活动的空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第三层堆放粮食及贮藏物品,该层为顶楼,蘑菇形房顶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粮食及其他物品不易受湿宜于保存。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br> 这片梯田的尽头有一个观景台,在此可以更好地俯瞰山谷。 <b>长街宴</b>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盛宴之一,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分享一年的收获、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以及相互祈愿送福,特别是新生的、新婚的、建新房的都会到龙头处求取福祉。<div><br></div><div>长街宴当天,全寨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家家户户会将1-2桌做好的菜肴端至村内摆起来,无论你是来自哪里都可以参与进来。</div> 村中的小广场。 沐浴日光的哈尼老妇人。 哈尼小帅哥。 实施了“阿者科计划”后,既实现了脱贫攻坚,也保证了“留住乡愁”。群众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传统村落得以保护。<div><b><br></b></div><div><b>阿者科计划——全球旅游减贫的一个中国解决方案。</b></div> 村里就这一家小饭店。 我们买了一份当地老乡烤的点心,忘记叫什么了。 <a href="https://kzx.360kan.com/xxl-kzx-bj/ee5d592729e881f2b7a068dab5632974.mp4-01.mp4?sign=067b380d131ce001072d2e471c5f19bf&time=173968819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梯田上的阿者科</a> <a href="https://tv.360kan.com/player?id=034e7b63f9870d894f3bbbb9594a1172&q=%E9%98%BF%E8%80%85%E7%A7%91%E6%9D%91&src=result-video&srcg=tab_www&sid=7078ca5a268468fd145edd5963ac7e1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界遗产阿者科古村</a> 午餐:红米线+抽筋菜(一种野菜,以前没见过)炒鸭蛋。饭馆老板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我们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野生食材,还给我们介绍了哈尼红米稻。 <b>梯田红米稻</b>生长于海拔1400米到1800米梯田,极能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自身又具备持久抗性,它不需要施肥,因此成了地道的绿色食品。红米矿物质丰富,富含抗癌的红色素和多种氨基酸,是千百年来哈尼族传统稻作文化收获的结晶,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和高品质粮食。 <b>老虎嘴梯田</b>是元阳梯田中面积最大、气势最为壮观的景点。老虎嘴的梯田立体感最强,颜色的层次感丰富,是元阳哈尼梯田最具有代表性、最为壮观的地方。<br> 老虎嘴梯田因有一部分梯田像老虎嘴而得名。站在高岗上的老虎嘴观景台俯瞰,3000多亩梯田形状各异,日光的色彩与田埂线条叠加的光影,气势宏伟,美不胜收。 <b>老虎嘴</b>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老虎嘴被法国报刊列为1993年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被美国摄影家称为最壮丽的田园风光;1993年3月著名导演 杨 <b>·</b> 拉马先生携未婚妻亲临景区后,在梯田的田棚里举行了婚礼,并在此拍摄了风光片《山岭的雕塑家》,流连忘返,盛赞哈尼梯田。 <b>坝达景区</b>又叫麻栗寨景区,坝达梯田面积大、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11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直伸延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坡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傍晚,白茫茫的坡海随着夕阳西下,逐渐变成粉红色、红色。再转变成粉红色、白色。是观赏和拍摄梯田随时光变化而变化的地方。坝达梯田面东靠西,佳观赏时间是在每天傍晚,夕阳西下、满天红霞的时候,摄影家称它是夕阳晚照,是观赏日落、哈尼梯田、云海及村寨等风光的景点之一。 天黑了才回到酒店。 今晚终于吃到<b>芭蕉花</b>了:芭蕉花炒韭菜+爆炒腰花(红油太大了)。 一年四季,梯田皆有其美。哈尼族人习惯在每年六月插秧,因此夏天的元阳,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到了金秋十月,随着作物的成熟,山野也变为了金黄色;但看梯田最美的季节永远是冬天,因为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从而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 日出时应该去多依树,日落时则去老虎嘴,但如果想看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则要去元阳的箐口村。 <br><br>待续。<br><br><br><br>更多的内容<br><br>请关注我的美篇号: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