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之旅

任佳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月21-25日, 槟城</p> <p class="ql-block">20日晚由马累乘飞机经吉隆坡, 21日上午抵达槟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我们第二次来马来西亚了. 第一次还是2015年, 整整10年了. 那时马来西亚还没有对中国免签, 所以来旅游的中国人还不多, 我们也只到了吉隆坡和马六甲两个城市。那次我们对马来西亚的印象相当好:美食、热带风景,以及中文说得和国内没有任何区别的热情帮助我们的华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次我们选择了上次没有到过的几个城市:槟城、兰卡威、仙本那和哥打京那巴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槟城, 马来文是Penang. 考虑到南方l与n不分, Penang应该就是槟榔, 或者说槟榔是马来语Penang的音译. 所以槟城就是槟榔之城的意思. 实际上槟城也的确盛产槟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槟城山,曾经是英国官员的居住地。当时没有无线电,山上山下靠旗语联系。现在有缆车上下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槟城山俯瞰槟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槟榔和马来西亚连在一起, 很自然使人想到那首著名的抗战歌曲《梅娘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嚼着那鲜红的槟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送我们的勇士还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这首歌的背景是不是槟城 , 但当年槟城的确有不少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例如组成著名的南洋机工, 为滇缅公路上的汽车提供维修服务,有不少人因此牺牲。当年马来西亚的华人,心目中的祖国真是中国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在槟城依然有很多华人. 我在爱彼迎上所订的槟城民宿的房东就是华人, 使用微信联系, 并且很多习惯用语就是当下大陆的网络语言. 她告诉我们从机场到住处用Grab打车最方便. 于是D用她的苹果手机下载了Grab(我的华为手机不能下载. 但我后来试试看用滴滴能否打车时, 发现也能, 并且显示是通过Grab打的, 也许他们之间有合作. 不过我没实际打过, 不知是否好用, 价钱是否一样). 这是我们第一次用Grab,发现非常好用。在随后的旅程中, 用Grab打车成了我们日常的必需, 因为在我们到过的几个城市中, 根本见不到传统的有顶灯的在路上转悠的传统出租车, 一切打车都是通过Grab在网上进行的.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算下来, 在我们在槟城用Grab的次数中, 有一半的时间是华人司机. 一次一个父亲来自海南的华人司机告诉我, 槟城的华人超过百分之六十, 这和上述比例大体上是一致的. 我说好像马来西亚华人中文都说得很好, 他告诉我他们从小都上中文学校, 为办这些学校募捐时, 往往很快就能募到足够的款项, 因为会得到有钱人的大笔捐款。他还说,在马来西亚,。政治命脉掌握在马来人手中,而经济命脉则掌握在华人手中。华人与马来人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群体,交集不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娘惹食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写完这篇文章之后,用刚学会用的DeepSeek问了一下,槟城的华人比例为41.3, 马来人为42.6(2020年数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根据比例来看,马来西亚的华人应该多于泰国的华人,但泰国华人的政治地位似乎更高。不知这是不是因为马来西亚的华人更加心怀中华,不太愿意参与当地的事情?比如,好像就没有泰国华人在抗战时回乡参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槟城,我觉得改为冰城更合适一些,因为我并没有在这里看到槟榔(可能是因为现代医学证明槟榔有致癌作用而被禁售了),倒是有遍布大街小巷的冷饮店,卖各式各样的冰制品,因为槟城实在是太热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槟城的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值春节前夕,槟城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写满了“恭喜发财”的祝福,比国内的年味还要足。我们的住处附近有好几个在早期华人的私人住宅的基础上改建的博物馆,讲述着华人为躲避战乱、动荡、贫穷而飘洋过海来这里谋生的历史,讲述着由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文化、服饰、美食。其中有一个张弼士博物馆,是在他为他最后一位姨太太建的豪宅的基础上建的,有一部分是博物馆,有一部分是酒店。张弼士有多重身份:是清廷的外交官,是南洋富商,还是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在那样一个官商不分的环境里,估计没少搞腐败。不过据博物馆的介绍,此宅后来在博物馆的承建商接手时,像个大杂院似的,住了几十户住户。不知张的后人而今安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沧海桑田,如果房屋有知,不知要生出多少感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富豪毕竟只是个别的,大多数人都过着普通的日子。在夜市,在大排档,在小餐馆,在Grab叫来的出租车上,到处都有为生计忙碌的身影。我想到了曾经被痛批的胡风的名言“到处有生活”,不知胡风的原意是什么,至少从字面上说,这难道不是常识吗?批个什么鸟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还看到过一个名曰“姓周桥”的地方。所谓桥,就是建在海岸边支起了一排排的木板,在上面建起了房子。这些房子一个挨着一个,依然还有人住,但好像没看到上下水管,不知是真没有还是隐蔽起来了,然而房子下面的海水的确很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也是从槟城开始,我们发现每一地都有大量的中国游客。在国内旅游酒店门票都太贵,餐馆的坑又大又多,一旦有得选择,大家都用脚投票了。希望这能倒逼国内的旅游环境的好转,而不是反过来,即国外的把国内的一些坏作法学了去------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有些地方实际上已经出现一些端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月25-30, 兰卡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槟城出发,飞行半小时后就到了兰卡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我迄今为止乘坐的飞行时间最短的航班,还是亚航。实际上我们这次所有的航班都是亚航。亚航廉价,只能带七公斤手提行李,飞机上没有任何餐饮供应,上下飞机大多数都要走悬梯,乘客拖着大包小包地像赶公共汽车;机上的空姐就是个普通服务员,谈不上面容精致仪态优雅,乘客开始下飞机她们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下一次飞行。国内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廉价航班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出了机场,用Grab叫来了出租车,司机用中文跟我们说“新年快乐”。他不是华人,但会几句中文,也知道现在是中国新年。后来在一个韩国餐馆,老板娘也跟我们说“新年快乐,恭喜发财”。文革期间把“发财”、“发家”批了个体无完肤,折腾完了还是要“恭喜发财”,可见革命是很难改变文化传统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们曾经不遗余力地批孔,而今孔子学院却遍布全球。不过这声“恭喜发财”到底是恭喜别人发财的多还是祈祷自己发财的多,似乎要打个问号。我想起槟城那个Grab司机的话,经济命脉掌握的华人手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与在槟城住在城区不同,我们在兰卡威住在一个小村子里,四周都是田亩,早晨坐在小餐厅吃早餐时,沐浴着带着露水的湿气和青草的香气的凉风,看着黄牛带着牛宝宝在刚收割的稻田里悠闲地漫步,吃草,就像欣赏一幅美丽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看起来这个村子相当富裕。村子里的人家都有带有大院子的房子,绿化环境也很好。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正在筹备的婚礼,所用的餐桌和餐具很干净、讲究。我们的民宿附近还有不少民宿,常常可以看到当地人骑摩托车带着外国游客出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民宿的老板有点不地道。第一天刚到的时候,我问他附近有没有餐馆,回答说没有,并表示愿意开车带我们去最近的餐馆。这样他把我们直接送到了一个华丽的中餐馆, 看起来华人老板是他的朋友,在门口和他非常热络。人生地不熟,我们就在此用餐了,花了100多马币。吃完出来一看,旁边还有好几家餐馆,比这个都便宜。我们后来还发现在我们住处步行5分钟就有几家马来参观,一份两人套餐只要50马币。这个老板是菲律宾人,必须立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即使是在这个城市近郊的乡村,也可以感受到马来西亚的地大——相对于人口的地大。房子间的距离很大,树木和绿地很多,房子周围的院落也很大。此外,似乎也很物博,汽车加油十分便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兰卡威是个海滨城市,有几个著名的海滩。可是我们是刚到过马尔代夫的,这些海滩算什么呢?所以一次也没有下海游泳。倒是有一个“水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 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海洋鱼类,以及南极企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被带到这个餐厅高消费了一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地餐馆里50马币的套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乡村景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兰卡威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月31-2月3日,仙本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仙本那是一个小镇,在前些年出版的《走遍全球》中没有介绍。D不知怎么从网上看到这里的信息,就贸然来了。估计那些信息都是托儿们写的,中国人专骗中国人的那种。现在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是个大问题。像以前的《走遍全球》,由专业人士撰写,专业出版社出版,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导游书,不知现在为什么不出版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说中国人专骗中国人,是因为这里几乎见不到除中国人以外的外国人。整个小镇脏乱差,近岸的海水臭气熏天,垃圾横流,并且到处是中文招牌的酒楼。我好像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旅游,中国人喜欢大吃大喝,欧美人喜欢海浪沙滩。这里只有酒楼,没有干净的海水,所以欧美人不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在一个名为“海角一号”的餐厅吃了餐中饭。我觉得这个名字好耳熟啊,想了半天,才想起台湾有个电影叫“海角六号”。好家伙,这名字够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感到实在没什么地方好去了,就研究了一下民宿老板推荐的跳岛游,到了一个乘小快艇需要一个多小时的马布岛。我们在那里参加了一个浮潜项目,但海水脏死了,水里有密密麻麻的悬浮物,不知是什么东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来这里的也几乎都是中国人,其中有个爷们,整天光着个上身,在餐厅也是,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还有一桌中国人,把公用的餐巾纸拿到了他们自己的餐桌上,害得别人要用时都得去他们那桌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时有当地的渔民划着小划子来旅馆卖海产品。我们也买了两袋什么不知名的贝壳,倒是不贵,一袋10马币,但旅馆帮忙加工的加工费要35马币。难怪旅馆老板和员工那么积极地推荐我们买并帮着讨价还价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到仙本那的当天傍晚,我们到住处附近的林子里散步,看到一辆辆小车从林子里出来。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处装饰得很华丽的聚会场所,看样子有点像婚礼。一个人在送客上汽车。大概是看到我们是陌生人,他问道:你们在找什么? 我们说,我们住在附近的客栈,过来散散步。然后我们问:这里是婚礼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说是的,这是当地传统的婚礼,远处大马路上的三面旗帜就是这里在办婚礼的标志,并热情说如果想拍照可以拍。于是我们拍了很多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天我们临离开前,那个民宿的老板问我们:你们昨天去看婚礼了?我看到你们朝那边走去了,后来他们说你的客人昨天来看婚礼了。他告诉我们,昨天是他堂弟的婚礼。我顺便问道:这里的传统婚礼是要持续一整天吗?他说,从早上10点到下午5点,你们去的时候刚刚结束。我再问,马路上竖起的旗帜,是说这里有婚礼,欢迎大家都去参加吗?他说,不是不是,要受到邀请才能参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能够了解一些当地的民俗,算是我们的仙本那之行的最大收获了。坐在去机场的面包车上,司机还向我介绍了路边树林中的树名,这应该算是第二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仙本那民宿外观,的确有点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油棕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马布岛的凌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仙本那当地的传统婚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月5-10日,哥打京那巴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马来西亚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哥打京那巴鲁。这个城市和广州隔海相望,离中国的领海线只有一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哥打京那巴鲁这个名字也与中国有关。在马来语中,哥打(kota)是城市的意思,京那(kina)是中国的意思,巴鲁(balu)是寡妇的意思,所以哥打京那巴鲁的意思就是”中国寡妇市“。这源自一个故事——不知真假,也许是传说?——说是有两个来自广州的兄弟在外海打渔,被风浪吹到了这里,回不去了,就在这里娶妻生子。但他们想念家乡,于是决定哥哥先回去看看。然而这一去就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他妻子整日守望他的归来,形同寡妇,直至终老。哥打京那巴鲁由此得名。此外还有一座高山名京那巴鲁山,即中国寡妇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舒婷听到这个故事,也许会说——再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如伏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在的哥打京那巴鲁,依然有相当多的华人,街面上店铺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中文招牌,许多店铺的服务员都是华人,而即使是非华人,也有不少能说简单的汉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时候觉得很好玩,在中文里中国人和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对应的英语却都是Chinese。同样,中文、汉语、华语也都是Chinese。是中文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还是英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城市也是个海滨城市,但海水也不是很干净——我指的是和马尔代夫相比。我觉得,去了马尔代夫之后,就不用到马来西亚了,至少不用到马来西亚的海滨城市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哥打有一个水上清真寺,进去参观时要租用他们的穆斯林服装,但即使这样,参观者还是只能在大厅边缘的一个小长方形区域内拍拍照,相反倒是有些穆斯林信徒,短袖短裤也可以进去祈祷。他们倒是很内在重于形式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还有一个沙巴大学。里面也有一个清真寺,名粉色清真寺,因为它的外观是粉红的。清真和粉红放在一起,叫人觉得怪怪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D在网上看到说沙巴大学的图书馆是东南亚最漂亮的图书馆,哪知费尽脑力脚力找到后,才发现是一个很普通的建筑。网上的东西不可信,这又是一个例证。网上的很多说法都与说者的经历有关,说者又常常用些很主观绝对的词汇,当然不能轻易相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我看来,哥打最值得去的地方是湿地公园。这里是连绵的湿地,湿地上是密密的红树林。我们去得晚了点,错过了最佳观鸟时间,但仍然听到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姿态轻盈的白鹭和其他小动物——我要说是万类海天竞自由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欢度新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曙光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地理上讲, 哥打京那巴鲁离中国很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月10日,回广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终于要回来了。下午8:00飞机,估计一起飞就回到中国了。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行,平安降落白云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