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谷地拜年情(散文)

河湟人岩松

<p class="ql-block">河湟谷地拜年情(散文)</p><p class="ql-block"> 作者:河湟人岩松</p><p class="ql-block"> 河湟谷地,这片被黄河、湟水滋养的古老土地上,春节的热闹与温情总是被拜年这一习俗烘托得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河湟谷地的山川间,缺少温度的阳光穿透云雾,照耀着每一个村镇、县城、城市。家家户户的门楣上贴着鲜艳红色春联,每一副春联的字里行间表达着主人的美好心愿,金灿灿的“福”字在寒风中显的格外亮眼,仿佛是给人们送上的暖心祈愿。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裳,脸上洋溢着憨憨的笑容。他们迫不及待地出门,去给长辈们拜年。</p><p class="ql-block"> 拜年的人越来越多,邻里之间,亲朋好友友间相互拜年,“新年快乐”的问候声和笑谈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欢快的新春交响。长辈们坐在炕头上,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热情地迎接每一个前来拜年的晚辈。家庭主妇们端上热气腾腾的红枣茶、摆上精心烹制的“馓子”、“花花”、“翻跟头”、糖果、花生、瓜籽……这些油炸成各种形状的年食,是各家心灵手巧的主妇们从腊月就精心制做的,每一种传统美味都蕰藏着浓浓的家乡味道。晚辈们则恭敬地按各家的礼数行礼拜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过年好?祝爷爷(奶奶)、伯伯(麻麻)、叔叔(婶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一边回应着祝福,一边掏出红包,递给孩子们。孩子们接过红包,眼神里充满了对长辈的感激之情,收获长辈们意味深长的祝福和寄托着一份份厚望的红包。</p><p class="ql-block"> 在民风淳朴河湟谷地,拜年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礼仪的传承。亲人之间的拜年更是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人们拜年时,会带上一些自制的特色年货如花卷、卷、油饼、馓子、花花、酸奶、酿皮、甜醅等等,这些在河湟谷地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特色美食。通过亲朋好友,邻里间互相赠送,在分享彼此劳动成果的同时也分享着新春来临的喜悦。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是河湟谷地独有的民间风俗,它让整个河湟地区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和厚重的人情味。</p><p class="ql-block"> 拜年的过程是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也是勾起人们回忆往事的时刻。长辈们会趁这个机会,给晚辈讲述家族变迁的历史,讲述老先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的故事。让晚辈们知晓家族的辛酸与荣耀,教导晚辈们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大爱精神,珍惜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种教诲在拜年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深刻,长辈们如园丁般将一粒粒种子,播撒在晚辈的心田里,让其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河湟谷地的城镇被璀灿的灯光点亮。人们围坐在热炕头,享用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推心置腹地拉家常传礼仪。拜年的情愫在这些日子里达到了高潮,它让每一个生活在河湟谷地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亲情和邻里情的珍贵。这不仅仅是新年的仪式,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拜年是人与人之间增强情感的纽带,它将生活在河湟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传承下来的深厚情谊都不会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河湟地区的拜年习俗中,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同舟共济的美德,看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河湟谷地是一片充满温情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美好家园,传承着自己的文化,让一个又一个新年充满了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