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凤城一中院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挑檐楼阁一魁星楼和精美的棂星门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辽东著名的凤城文庙建筑群有幸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每名凤城走出去的游子,回到家乡后,都要来看一眼魁星楼和棂星门。</p><p class="ql-block"> 有历史文化研究者说,凡是建有文庙、书院的地方,都是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正、人杰地灵之处。凤城文庙的诞生,有其渊远的历史文化根源。凤城的发展史,简要概述为发现于龙洞,兴盛于武次,复兴于明朝凤凰城。到了清代,凤凰城已经是辽东重镇,当时盛京将军奉天府域内设二京、二府、三州、七县、一城,其中一城即凤凰城,可见凤凰城在当时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凤城辽代就有私塾,金代设女直学,“府州学二十二,中都、上京.....开州……陕西置之”。</p><p class="ql-block"> 清朝间,凤城先后设立凤凰城城守尉、东边兵备道、凤凰直隶厅等衙署,凤凰城不仅是辽东的政治重镇,也是经济繁华区域。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凤凰城已经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李文德考取举人。清朝中期,在凤凰城东南就建有文昌祠,供奉文星。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东边观察使的陈本植在凤凰城内的上帝庙前建起东边兵备道道员公署,同时,在凤凰城东南部原文昌祠附近择地筹资建文庙。光绪二年文庙工程如期开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由凤城知名绅士一崔家大院的崔德璘监修。光绪三年工程竣工。同时,又于文庙西侧修建启凤书院,设儒学署,确定文武贡士学额,推动儒学教育;东侧建魁星楼、文昌宫等建筑,祭祀文星、孔子,营造崇文重教氛围。其实,后人所说的文庙,实际上是包括文庙、启凤书院、魁星楼、文昌宫等在内的建筑群,整个工程于光绪六年(1880年)全部完工,花销白银3万余两。建文庙期间,为筹资“不得已为捐募计”,倡导者陈本植等“割廉俸二千金”,“邑绅崔德璘、汪培霖等董其役縻金三万有奇”。</p><p class="ql-block">凤城文庙</p><p class="ql-block">凤城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翌年竣工,位置在现在凤城第一中学教学楼位置。“光绪三年创建圣殿、崇圣殿及两庑、东西庑、孝子祠、节妇祠、名</p><p class="ql-block">宦祠、乡贤祠、戟门、棂 文庙 </p><p class="ql-block">星门、礼门、义路、圣域、贤关诸门,共殿二庑四祠四门六,余如泮池、石桥、缭墙、照壁、左右下马碑皆备”。</p><p class="ql-block">老人们回忆,凤城文庙共有殿堂27间,占地621平方米,两层深院。前院的正殿高大宏伟,花岗岩巨石为基,上为由条形石砌成的一米多高的庙台,台上周围立有一米高的汉白玉栏杆,中间建有殿堂,青砖碧瓦,廊檐木雕错落,大红木柱托檐,四个檐角各挂一支铜铃,于微风细雨中玲玲作响。殿内供奉“至成大圣先师”之牌位。东西配殿供奉孔子得意门生72贤之牌位。后院的正殿及东西配殿,建筑规模要比前院各殿小一些,据说是供奉孔子先人牌位的处所。整个届院内对称排列着古柏苍松,枝叶茂盛,甚是威严壮观。前院有石甬道,由大门一直排列到正殿台阶下。甬道中间有一座不大的石拱桥,桥下有石砌的圆形水池,池中常年有水,拱桥上有石栏杆。据说谁考取状元才可从此桥经过,故称“入泮”。</p> <p class="ql-block">凤城文庙(1945年冬凤城第一次解放后我曾在此就读高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庙建筑四周被高大的红墙包围,红墙东西两侧分别开门。凤城文庙原来没有开正门,据说只有出了状元才能走正门,所以,后来使用的正门即棂星门,原来是封闭的。早期文庙只有东、西两个门,东为圣域门,西为贤路门,门边有巨型青石碑,碑身立于石龟背上,上面刻有正楷的“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字样,碑的旁边设有下马石。</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文庙建筑群被用于办学校,20世纪70年代建凤城一中教学楼时被拆迁,只有院中的石甬道和棂星门保存下来,石甬道和拱桥在前几年校园改造中被拆,唯有棂星门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保存至今。在凤城一中的院内,目前还留存有原文庙的础石四基,古钟一座,还有部分建筑构件、生活器皿等,是难得的文物。</p><p class="ql-block"><b>棂星门</b></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系凤城文庙的正门,因为当初规定只有出了状元后才能走正门,所以一直封闭,后期为了方便通行才开启使用。现存的棂星门经过多次修缮,但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凤城的文庙棂星门为三间四柱斗拱对称牌楼式,木质构造,四根粗大的立柱构成门的主体框架,立柱中间两根高、左右略低,每根立柱两侧有石鼓夹抱,立柱上搭建叠加 棂星门 式斗拱,自下而上依次外伸,组成层次分明的梯形楼体,门顶覆盖琉璃瓦,飞檐挑翘,楼脊两端设有花纹装饰,门的两侧与左右墙垣相接,墙宽0.34米。棂星门分为三洞门,总宽13.8米,高5米,其中中间门宽2.50米、高3米,两侧门各宽2.20米、2.25米。门前额书“棂星”,后额书“启凤”。</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棂星门不仅是令人仰慕的历史文物,也是凤城一中这座百年历史名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 文昌宫</b></p><p class="ql-block"> 文昌宫前身为文昌祠,是凤城文庙建筑群中资历最老的建筑,有文字记载为同治元年(1862年)建。“文昌宫在城外南隅,其地原名道士园子,为凤凰山庙下院。同治元年,道士杨诚新所修,光绪初观察使陈公即其地改建文庙遂移宫于庙东,计建正殿三楹,两廊各五楹,过厅三楹,东西配房各三楹,山门三楹”(《凤城县志》)。因此,移建于文庙东侧的文昌宫共二十五楹,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在文庙建筑群拆迁时,留存有文昌宫石碑一通,除碑头、碑基损毁外,碑体保存完好,收藏于凤凰山。</p> <p class="ql-block">文庙古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魁星楼</b></p><p class="ql-block"> 魁星楼位于棂星门东侧百余米处,为文庙同期建筑,也是清末凤城最高的楼阁。“筑奎星阁于门(文昌宫)之东”。魁星楼为八面八角重檐宝顶木结构、榫卯双层建筑,上盖琉璃瓦。楼阁由台基、楼体、楼顶三部分组成,通高17.92米。台基由花岗岩石料砌筑。楼体为两层木结构建筑,高14.65米,由外8柱和内8柱组成,外8柱支撑一层挑檐,内8柱支撑通体楼阁。两层楼阁间由内</p><p class="ql-block">魁星楼</p><p class="ql-block">旋木梯相通,每层有8扇木制格</p><p class="ql-block">窗,一层为八角形,二层为方形。每层楼阁挑檐有八脊,每条脊上都饰有龙头形状的雕刻。“高三丈强,八角形,远望下圆上尖,如文笔。春秋之际,向晚登瞻,街衢洞达,阡陌纵横,东则三篙绿水,风送客舟;南则半壁青山,霞迷樵径,令人心旷神怡”。所以,“魁星远眺”是凤城最著名的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魁星楼楼门两侧有金字对联,上联是“魁照龙原神佑学子及彡甲”,下联是“星射参首御点文章第一名”。通过楼内旋梯登上二楼,上面供奉的是“魁星点斗”塑像。日本侵华期间,楼中的魁星雕像下落不明。如今的塑像是2006年重塑的。</p><p class="ql-block"> 魁星楼的木质楼阁部分经过多次修缮,始终保持原有的风貌,台基部分基本上是清代原建筑。</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我曾在此大操场参加为黑茶山遇难烈士举行的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b> 启凤书院</b></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年(1877年)在文庙西侧修建启凤书院、东侧建魁星楼等建筑,至光绪六年(1880年)全部完工,这也是辽东东部最早的书院。书院建筑巍峨壮观,“凡讲堂三楹、东西连脊之配房各五楹、堂后山长寓五楹,西配房亦如之,堂前东西文场各五楹,场后配房亦如之,前厅三楹,西配房亦如之,共房五十三楹”并“课桌百余具”。各室均有匾额、门联,如堂柱联为“天开龙虎榜、云锁凤凰山”。启凤书院是文庙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启凤书院的主讲人称山长,曾任过山长的有昌黎举人马铭乾,开原县举人赵庚麟,海城县举人周禧,浙江举人金环,山东宁海进士林桂森等,可见启凤书院当时也是雄踞一方,人才荟萃。</p><p class="ql-block"> 启凤书院不仅是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记载和见证,更是崇文重教的基地和摇篮,从启凤书院诞生,到凤城一中荣膺辽宁省示范中学,这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启凤书院开办之初,1876年-1897年21年间考中举人10人,其中进士1人,与1780年-1875年近百年间考中举人12人相当。此后百年间,这里更是人才辈出,刘澜波、黄显声、白春礼、徐善衍、刘振堂、刘书鹤等社会名人层出不穷,仅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6年的四十年间,凤城一中的40年间,凤城一中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考生就达105名,2008 年、2012年分别有8名考生被上述两所名校录取,创造了辽东教育奇迹,凤城一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辽宁省名校、模范校。经过130多年的风雨洗礼,魁星楼、棂星门有幸保存下来,实周易,如今已列入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每当高考前夕,人们集在魁星楼周围,烧香祭拜,祈求魁星保佑学子金榜题名。(凤城印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启凤书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现在凤城一中大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