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直钟爱南几先生的中国画,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画作品,每次欣赏,都会细细品读,沉浸其中。 </p><p class="ql-block"> 丁酉孟春,我与夫人专程前往南几先生家中拜访,有幸得见他的《西厢记》人物系列。夫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我们二人商议片刻,当即决定将其收为馆藏,珍而重之。 </p><p class="ql-block"> 乙巳春节,箫逸美术馆举办收藏作品展,南几先生的《西厢记》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次,我有机会近距离细细观赏,愈发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神韵与故事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西厢记》人物系列作品,是南几先生通过对元代杂剧《西厢记》的视觉再现,画家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还赋予了古典故事新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每幅作品以扇面形式,围绕剧情,构图布局巧妙,准确捕捉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人物的神韵和情感。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呼应,主次分明,使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一目了然。例如,在描绘张生与崔莺莺初次相遇的场景时,两人的位置和姿态以及周围环境的烘托,都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略带羞涩的氛围,让观众能够迅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画家善于运用空间的留白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在一些场景中,通过留白让观众的想象力得以延伸,仿佛能看到画面之外的故事在继续发展。同时,虚实相间的处理方式也使得主体人物更加突出,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色彩的运用对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和烘托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厢记》生动的构图和富有情感的色彩运用,显得特别有诗意和韵律感,在表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场景时,多采用柔和、温暖的色调,如粉紫、那破里黄等,这些颜色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甜蜜,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又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不同色调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整个画面的色彩搭配相得益彰,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南几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笔触细腻,线条流畅,生动而富有张力。崔莺莺温柔、多情且勇敢,她的神态与举止被刻画得极为细腻,眼神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坚定;张生才华横溢、真诚执着,从他的身姿与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对崔莺莺的深情与专注;红娘机智、善良、侠肝义胆,她在画面中显得活泼灵动,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画家通过对人物外貌、服饰、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绘,使这些角色仿佛从书中走出,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人物刻画上,南几先生注重细节的把握,通过微小的动作与表情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描绘崔莺莺思念张生的场景时,画家通过她微微低垂的眼眸、手持团扇半遮面的羞涩,以及轻轻抚摸信物的动作,将她内心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跌宕起伏的剧情在画面中一一再现,观者如身临其境,画作的艺术性得以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 《西厢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思想内涵。南几先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文字描绘的故事与人物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他在保留原著精神与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对《西厢记》进行了重新演绎,赋予了这一古老故事新的生命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在欣赏画作时,不仅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更在心灵上引发了共鸣与思考,感受到文学与艺术的双重魅力。</p><p class="ql-block"> 箫逸</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p> <p class="ql-block">〇关于《西厢记 扇画六图》</p><p class="ql-block"> 这一组《西厢记》用扇面纸绘制,2014年夏天完成,共六幅画面。2015还展示在灵溪的个人画展之上。我曾用不同形式与方法多次画过《西厢记》等戏曲故事组画。这一组画得相对工整,并有意发挥自己在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各方面的基础技能,使作品更加丰富有趣而耐看好玩。每一幅画上除精心刻划人物关系外,配合情节在布景安排上都下了功夫,如有意画进了仙鹤形象,假山石岩,竹木花草之属,同时还有大段题词。整个扇面的空间丰满充实,但又自然互补不觉壅塞。这样的作派多少有点买弄之嫌,还可以读到本人的连环画构造能力。终因能对中国画的全力把握,而不至于使作品沦为简单浅薄。</p><p class="ql-block"> 当然,现在再回头看看,作品的不足也是明显的。首先,这类画作多少还是只停留在仅供把玩之境,这与作为艺术创作的现代境界肯定是有很大距离的。就是在“把玩”这个层面上,可以推敲和提高的工作还是有不少,因为创作的匆忙和投入不够。这个问题如展开说,自然又要回到上面提到的艺术创作根本性问题之上来。可喜的是,它还是受到了朋友们的喜欢。</p><p class="ql-block"> 南几 2025-02-17</p> <p class="ql-block">南几简介</p><p class="ql-block">南几 本名曾成金</p><p class="ql-block"> 号南几 幾者</p><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称石壁精舍 睦兰草堂 </p><p class="ql-block"> 1947年(丁亥)生人 属猪</p><p class="ql-block"> 196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美)附中 </p><p class="ql-block"> 1979年毕业于该院中国画系</p><p class="ql-block"> 197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 </p><p class="ql-block"> 199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曾任温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p><p class="ql-block"> 曾在各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十多次</p><p class="ql-block"> 出版过不同形式的中国绘画图册十多本 等</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线上展示作品达一百八十多卷计作品上万多件 发表相关文章达三十多万字</p><p class="ql-block"> 热爱中国书画艺术传统 注重全面修养 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 从艺已六十余载</p><p class="ql-block"> 居古鳌头镇上</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