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2月16日(正月十九),外甥女陪同我们和二姐到香港一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上8:30出门,分别乘公汽、地铁到罗湖口岸会合,出大陆海关、进香港海关,乘港铁东铁线到“红磡”站下,前往维多利亚港北岸游览“星光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乘轮渡⛴️到维多利亚港南岸,到香港国际金融商场二楼午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游览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紫金花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乘地铁到“中环”站,前往太平山缆车总站乘缆车🚡到太平山俯瞰香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山上港式茶餐厅用晚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餐后到“凌霄阁摩天台”俯瞰香港夜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8:30许,转地铁到“金钟”站乘港铁东铁线到罗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10:40到家,结束了14个多小时的行程,虽然比较累,还是很开心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深圳火车站🚉前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香港K11MUSEA】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在维多利亚海港畔的Victoria Dockside,香江的风缓缓吹拂。人们和星光大道上梅艳芳、张国荣等巨星的掌印合影留念,在爬满藤蔓的小凉亭下休憩闲聊,与无处不在的涂鸦和艺术装置互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筹备超过10年、耗资26亿美元建成的项目,改变了维港的生态,为冰冷的摩天大楼带来活力、创意和人情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开创的“文化商业”先河,凝结了新世界集团跨越三代的心血,也是公司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K11品牌创始人郑志刚推动策划的成果。在新世界的庞大商业帝国之上,他肩负起了革故鼎新的历史使命,以独创的商业美学,在钢筋水泥中注入了艺术的温度,准确地击中了时代的情绪,为未来城市提供了前瞻性的理想范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港K11MUSEA】K11 MUSEA 位于尖沙咀维多利亚港边,对望香港中环,背靠星光大道,紧邻香港洲际大酒店、香港太空馆,与崇光百货隔路相对,周边设有多座不同主题的展览馆,无缝接驳地铁尖东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MUSEA概念于“A Muse by the Sea”意为海边的灵感缪斯”。它已成为尖沙咀艺术文化商业的全新地标,旅游考察打卡地。项目横跨10个楼层,每层都有独特的定位和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例如,G层定位为国际精品区,1F为时尚潮流及精品区,2F为当代衣橱区,设有街头艺术主题的艺术空间Design republic,4F为未来实验室区,5F为奢华名店区等。每层都预留了足够的公共空间用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总计有11万方的商业加上写字楼、公寓和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香港星光大道</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尖沙咀维多利亚港岸边的一段观景海滨长廊上,耗资4,000万港币,全长440米,从香港艺术馆旁延伸至新世界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整体是效仿了洛杉矶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以纪念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史,表扬电影巨星的成就和感谢幕后电影从业者的贡献而修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星光大道将杰出电影工作者的芳名与手掌印镶嵌在特制的纪念牌上,并依年代顺序排列在星光大道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手印中有大家熟悉的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等著名演员,也有吴思远、吴宇森、王家卫等著名导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星光大道已经成为了到港游客的必来之地,是香江一处结合了电影魅力、璀璨的维多利亚港夜景及浪漫气息三大特色的招牌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展馆介绍|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简称香港会展中心;英语: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HKCEC)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香港区海边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者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展中心)于1988年11月开幕。自此以后,香港的贸易展览事业蒸蒸日上,奠定香港成为亚洲区贸易活动中心的地位并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会议举办地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作为多项世界性会议的主要会议场地,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亦在此举行外,其他包括1997年世界银行年会,2000年亚洲电讯展等。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亦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作主要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坐落在面积为6.5公顷的填海人工岛上。有三个大型展览馆,提供28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容纳2211个标准展台;又有不同大小的会议厅房共占地3000平方米,以及一个面积4300平方米的会议大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展可供租用总面积为63,580平方米,每天访客流量可达140,000人。会展有架空行人道连邻近的湾仔商业区,附近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有巴士、渡轮、地下铁路等。香港会展中心是亚洲第二大的会议及展览场馆,规模仅次于日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展中心)不单是主办机构首选的展览场地,会展中心位处之城市-香港,也是一个全球汇聚参展商和买家的理想地点。凭藉享誉国际的基建设施与效率,香港亦是通往亚洲各国的理想门槛,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务旅客访港。此外,香港同时是亚太区的主要采购中心,是国际企业买家经常踏足之地。香港在全球展览场地中拥有最强的展览经验,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全球性顶尖活动,次数远胜其他亚洲区内的城市,其中超过40个的活动更是地区性及国际性的重要贸易展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参与各展览会而前来香港的海外访客,所占比率同样出众。在香港举办的贸易展览,占有一半的出席人士皆来自海外,这都是因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加上低税率的税制,为主办机构、参展商及买家提供一个有高度效率的贸易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该两张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香港百年历史的缆车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42年,英国人撬开了香港的大门,当时的香港,是一个75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岛,岛上最高的山,是海拔554米的太平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对山下潮湿的天气,从1860年代开始,富裕的英国商人们纷纷在太平山山顶建造自己的住宅,这就开启了太平山富豪区的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个时候,一名叫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的苏格兰小伙也到了香港,他曾经是苏格兰高地铁路公司的前员工,他觉得香港有必要建立一个电车系统,这里包括了山顶缆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他携手华人立法会议员伍廷芳,在1882年提出修建铁路系统,港英政府很快通过建议,但财团们大部分都住太平山上,他们对山顶缆车很有兴趣,所以率先开发山顶缆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工程从1885年9月展开,至1888年5月30日早上8时,山顶缆车由时任香港总督德辅主持剪彩仪式启用;当日共接载600名乘客,而其首年客流量达150,000人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图是当年的太平山,左手边看到缆车慢慢的上山,正中间就是缆车站。一直到1920年代,山顶缆车是唯一直接连接中区与山顶的交通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时,这位英格兰小伙在缆车还没建好的时候,已经在缆车站隔壁买了一套房子,将房子改建成一家酒店,叫做山顶酒店(上图右手边)。这是第一代山顶酒店,里面包括了一间酒吧,一家餐厅和20间寝室,供夏季游客租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88年,山顶缆车开业后两年,他便卖掉了旅馆获利。然而,因为有了山顶缆车,太平山迅速发展,游客纷纷到山顶看风景,到了1920年,山顶酒店成为当时香港两大酒店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山顶缆车所有路轨,建筑材料和重型机械设备均由香港苦力徒手搬上陡峭险峻的山坡。山顶的缆车总站安装了两对燃煤多管式蒸汽锅炉複合发动机,为拖缆巨轮提供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条单轨地索缆车,全长1350米,连接将山脚的美利军营至海拔398米高的炉峰峡,中途有五个中间站,是亚洲首条地索缆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车箱以每小时4至6英里的速度移动,不停站单程需时约十分钟,刹车员可随时通过电子方式向山顶的发动机驾驶员发出信号,启动或刹停缆车,站之间亦装了电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期来回程车费是分为头等的港币30仙(仙就是分),乘客只能是英国殖民地官员和太平山山顶居民;港币20仙的二等座位,乘客只能是英军和香港警务人员;港币10仙的三等,则是其他人和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缆车前端有两个座位是预留给港督和他夫人专用,座位上镶有一块铜匾,上面写著“此是为港督阁下保留的座位”,直至缆车出发前两分钟,普通乘客才能使用这两个座位,这项特权从1908年开始沿用至194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上午8点到10点,电车服务仅开放给高级官员和头等舱乘客。当时的山顶被英国人称为“小英格兰”,许多上流阶级的洋人大户通常会僱用数十名本地华仆为他们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1906年,香港华人首富何东向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申请获准在中环半山居住,成为自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首位在太平山山顶居住的拥有中国血统的人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1年12月11日,日军侵入香港,山顶缆车的机房被日军空袭破坏。在佔领期间,日军使用缆车将武器运送到山上的营房。到了1945年12月25日山顶缆车才恢复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山顶缆车总站旁兴建了第一代的观景亭,虽没有名字,但香港人却俗称它为“老衬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0年代的山顶缆车站,大量外国游客涌入香港,老化的山顶缆车总站重新现代化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楼于1972年8月29日正式开放,顶层设有西餐厅,下层有一间咖啡室,而底层有中菜餐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3年,炉峰塔清拆重建,原址发展成今日的凌霄阁(Peak Tower),即是第三代的老衬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下三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明:以上简介均来自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