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的美篇

初学者

<p class="ql-block">军委领导接见参加条令汇编的我军军兵种人员。二排中为内蒙古军区军训部参谋包海龙。</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军区领导廷懋、孔飞、王再天、胡昭衡等接见《骑兵战斗条令》编写组37名成员</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内蒙古骑兵》app</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骑兵领章实物</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内蒙古骑兵》app</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同上</p> <p class="ql-block">日本步兵操典</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斗条令》</u></b></p> <p class="ql-block">编写骑兵战斗条令这项工作的严肃性、重要性和挑战性是毋容置疑的。战斗条令作为我军作战行动的指导和规范,不仅凝聚了无数前辈的智慧与经验,甚至是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更是确保部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保持高效作战能力的重要保障。</p><p class="ql-block">1.全军转型亟需。</p><p class="ql-block">建国以来,我军一直沿用苏联的战斗条令,自己的条令一直是空白,已经制约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在谋划和推进人民军队由革命“游击队”向国家“正规军”的转型中,十分重视编制我军自己的战斗条令,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1958年3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时,叶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在向毛泽东主席呈送的报告中,提出了“采取批判的学习态度研究苏军的各种条令,以便吸取其先进经验,充实我军现代战争的知识,编写出我军的作战条令”的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毛泽东主席在同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要求:“我们应该集中一批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战斗经验的同志,制定出我们自己的战斗条令来”。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 1959年1月,在中央军委统一组织领导下,召开了全军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确定首先编写《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然后编写军、师两级的战斗条令,之后再编写团、营和连以下战斗条令。 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原研究室主任郝子舟说:“第一代条令当时用了三年时间,那时候全军都搞,不是某几个人干。叶帅等军事科学院的常委全部参加,把它作为中心工作,原常委当时是七个人,叶帅一个,两个大将王树声和粟裕,还有四个上将,每次专业会议他们全部参加。从59年开始到63年完成,完成第一代我军作战条令。” 经过军事科学院和全军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军第一代战斗条令相继诞生。中央军委于1961年5月1日颁布了《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和《步兵战斗条令》,1963年5月颁布了《合成军队军师战斗条令》和《合成军队团营战斗条令》。1962年至1965年,各总部、各军兵种依据《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战斗条令。这批战斗条令的颁布,使我军的条令条例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个创举,为全军各部队平时组织训练、 进行战备工作和战时的组织指挥提供了保障。</p><p class="ql-block">二、条令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统一作战规范</p><p class="ql-block"> 游击战时期,我军作战以分散、灵活的小规模战斗为主,各地部队打法存在差异。编写战斗条令能统一战术动作、指挥流程等,如规定不同兵种在进攻、防御中的具体任务和行动方法,使全军作战有统一标准,提升协同作战能力。</p><p class="ql-block"> 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大规模作战增多,未来战争也会更多,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编写势在必行。</p><p class="ql-block">提升指挥效能</p><p class="ql-block"> 游击作战时,指挥相对灵活、分散。向正规化转型,需要更高效、集中的指挥体系。战斗条令明确了各级指挥机构职责、指挥关系和流程,让指挥更顺畅、高效。</p><p class="ql-block">促进军事训练。</p><p class="ql-block"> 战斗条令为军事训练提供了依据和标准,使训练更系统、规范。如规定了不同科目训练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有助于提升部队整体军事素质。</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我军依据条令开展正规化军事训练,培养了大批专业军事人才,提高了部队战斗力。</p><p class="ql-block">强化军队管理,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正规化建设要求严格的军队管理。战斗条令对部队纪律、作风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助于培养军人良好习惯和纪律意识,提升军队整体风貌和管理水平。</p><p class="ql-block"> 依据条令严格管理,我军在和平时期保持了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成为保卫国家的坚强力量。</p><p class="ql-block">符合战场实际的战斗条令就是部队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我军消灭日寇,无论是单兵还是团队相对毁伤比太大。就是因为日寇严格训练和执行它的战斗条令“步兵操典”,而我军没有条令,训练也大大不足。</p><p class="ql-block">三、编写战斗条令坚持的原则</p><p class="ql-block">以我为主</p><p class="ql-block">目前,部队和学校训练所采用的各种条令均是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它不可能与我国我军情况完全相适应,如我国的经济条件、地形、气候,我军现有的装备、优良传统等,与苏军有很大的差别。几年来,许多事例证明,完全采用苏联的一套,很难避免产生死搬硬套、削足就履的教条主义倾向。由此可以理解,编写适合我军的作战条令,已成为当务之急。要符合我国我军的实际,符合我军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和建军原则。</p><p class="ql-block">要有前瞻性</p><p class="ql-block">我军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可是除了建军原则、军事路线、战争理论、战略问题,在毛主席的军事著作中作了系统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外,在战役和战术方面尚缺乏全面的总结。目前如不抓紧时机,采取老少合作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和总结,提升为理论上和条令上的东西,因循下去,就会有失传之虞。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p><p class="ql-block">如日本、德国、苏联的条令。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实战检验和改编。对我们有借鉴参考意义</p><p class="ql-block">四、组织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斗条令》</p><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6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把编写、审查、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团)战斗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连(及以下)战斗条令》(草案)和骑兵训练大纲的任务交给了内蒙古军区。该战斗条令的编写,从1959年初即已开始。由内蒙古军区牵头负责,新疆军区、兰州军区和甘肃省军区、西藏军区(有骑兵部队的军区)派人协助,共同完成。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而又艰苦浩繁的工作。即是骑兵兵种建设的需要,也是一项实战性的科研项目。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指示,由孔飞副司令员主持,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总参谋部、内蒙古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参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斗条令》编写小组。孔飞副司令员几次召集曾在骑兵部队工作、有丰富骑兵战斗经验的老同志召开研讨会,参加的人有王海山、白音布鲁格、罗旺扎布、父亲、额尔登仓、乌力吉达来、徐月波等,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如何编写好骑兵战斗条令。1959年5月20日,编写领导小组成立由包括父亲在内的37人组成的写作班子。被抽调上来的人有军事、政治、后勤干部,都是有丰富骑兵战斗经验和写作能力的优秀人才,统一住在军区招待所北二楼。内蒙古军区军训部责无旁贷参与了编写办事机构的工作。父亲不但参与组织协调工作,而且亲自撰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团)战斗条令》的“战役”等章节的编写;马作舟参谋撰写了“行军、宿营、警戒” 等部分;包海龙参谋撰写了“防御”部分。其他许多部内人员也承担了写作或事务性工作任务。这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样本可借鉴,参考资料也不多,大家边学、边讨论、边写;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编写工作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以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为主要依据,以总结我军经验为主,有选择地吸取苏联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并认真地研究敌人,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并充分考虑到未来战争到可能的发展。把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汇编战斗条令全部内容中去。</p><p class="ql-block">编写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统一指导思想,编写出统一的纲目,它是整个条令的骨架。第二阶段汇稿,就是按照统一纲目平行作业,分工进行撰稿、汇稿。第三阶段是加工审修阶段,把各章的初稿,统一串起来,进行集中审修,最后完成两本条令的定稿的工作。这三个工序是互相衔接、互相关联的,一环扣一环,每一个阶段既有它独立的任务,又为下一个阶段创造条件。只有把三个工序都完成得很好,才能最后产生出质量较高的成品。总参和军事科学院也派来几名同志指导编写。到10月,经过编写人员的艰苦努力,完成了60余万字的初稿。1960年3月初,内蒙古军区又抽调部分干部,审修骑兵战斗条令和编写骑兵训练大纲。总参谋部编写的《中国人解放军军事工作大事记》记载:“1959年2月7日,内蒙古军区《内蒙古军区1958年战斗训练经验汇编》编写完毕” “(1959年)5月20日至10月中旬,根据总参谋部指示,内蒙古军区与新疆军区、兰州军区共同完成了编写战斗条令任务。内蒙古军区的编写工作由军区副司令员孔飞少将具体负责。经过编写人员5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骑兵师(团)和连以下战斗条令各一本,队列条令和马术教范各一本,合成军队军、师、团、营沙漠地战斗条令各一本,炮兵营、群沙漠地战斗条令一本,共约60万字。” “(1960年)3月10日根据总参谋部指示,内蒙古军区抽调人员组成专门机构,审修骑兵战斗条令和编写骑兵训练大纲。审修、编写人员按照上级的有关指示和军事科学院的要求,根据军委重新确定的训练方针,从3月底开始到6月中旬,完成了审查修改和编写任务。”(引自《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p><p class="ql-block">父亲在他所著《缅怀孔老,追忆往事》提到这一往事:“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指示:由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孔飞负责,成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总参军事训练部,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和内蒙古军区参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团战斗条令》办公室,这项工作由孔老具体领导,在认真总结骑兵作战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四年的努力《骑兵师团战斗条令》反复修改四次,于1964年终于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部《骑兵师团战斗条令》。在最后定稿会议上,总参谋部的副总长彭绍辉上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原绥远军区司令员姚喆上将应邀参加了会议,对条令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1964年1月1日,总参谋部正式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斗条令》。</p><p class="ql-block">《骑兵战斗条令》总结了骑兵的光辉历程,提出了骑兵特性、编组、任务,提出了骑兵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基本原则,为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兵种合同作战,提供了使用骑兵的依据。</p><p class="ql-block">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兵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军的现代化在不断发展。当前,我军第五代条令已编写完成,上报待批。我军“军委管总、战区主战</p><p class="ql-block">、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已经确立,联战联训的“体制联”已经实现。但要真正做到从“形联”到“神联”、从“联人”到“联心”、从“体制联”到“机制联”的深层次转型,还需要在“依法联合、靠法束行、以法立威”上下功夫,使“联”真正上升为“法”,使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高度契合,做到依法而联、依法促合、依法制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