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叔叔名叫薛克彬,是父亲的老战友,因而我自幼便与薛叔叔非常熟稔。 <p class="ql-block">童年时,我家和薛叔叔都住在什刹海后海边的大翔凤5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个院子一直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的干部宿舍,著名作家刘佳伯伯、刘伍伯伯,战友文工团政委邢号伯伯等许多部队文化界名人都在此居住,军区电影发行站、文化工作站也在这里办公。</p> 这是一座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清乾隆年间这儿是和珅弟弟的居所。和珅倒台后,恭亲王奕䜣得到这处院子,将其作为自己的别邸,又称 “鉴园”。奕䜣去世后,院子几经易主,直到北平和平解放。<br> 四合院门前的空场上矗立着一面宽大的青砖照壁,青灰色的砖雕图案精致、技艺考究,散发出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气息。<br> 院子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房屋之间由抄手游廊相连。院子东部有座青石叠建的假山,山上一座六角尖顶凉亭小巧而别致,假山前的花亭上爬满了紫藤。初夏时节,紫色的藤萝花盛开,一串一串繁穗悬垂,花香四逸。 最令我们这些孩子心驰神往的当属院子里的枣树和柿子树。一到秋天,我们就满心期待着打枣摘柿子。 薛克彬叔叔堪称是孩子王,总喜欢和小朋友们逗着玩儿,所以大家都喜欢他。他个子高高的,肤色有点儿黑,脑袋圆圆的,脸庞圆圆的,就连鼻子也是圆圆的,他尤其爱笑,笑起来时眼睛也弯成圆圆的。他是河北邢台人,说起话来像唱歌一样,特别好听。我弟弟小名叫全全,薛叔叔叫他的时候怎么听都是“圈圈”。 记得每到打枣的时候,薛叔叔就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照准枣树枝头挥去。只见他手起竿落,树上的马牙枣伴随着树叶哗啦哗啦掉下来。孩子们欢叫着,蜂拥着围在他身边,捡拾他打下来的枣儿。 <p class="ql-block">我们身穿跨栏背心,下摆塞到短裤里,把捡到的马牙枣随手放进胸前像小兜兜一样的背心。捡的枣多了,每个人的肚子都鼓得圆圆的。要是谁的短裤带子松了,小兜兜禁不住重量,枣子们就会从裤腿掉出去。</p> 到了深秋,院子里的柿子成熟了,橙红色的果实挂在高高的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薛克彬叔叔又来给我们摘柿子。有一次,一个熟透了的柿子掉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他的光头上,柿子汁顺着头顶往下流,他依然是笑,比大家笑得都开怀。那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仍让我忍俊不禁。 那时,附近没有游泳池,人们家里也没有电扇空调。每到三伏天酷热难耐时,薛叔叔和院里的其他叔叔们就把长长的竹梯子放进后海。梯子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当中稍大些的孩子一个个被放到梯子的空格里,就像套上了长长的救生圈。叔叔们推着竹梯缓缓前行,梯子立刻又变成了小船。有时叔叔低头扎进水里,还能摸到或圆或长的蛤蜊。蛤蜊伸出长长的舌头,滑溜溜的,稍一触碰就缩回蚌壳里。<br> 60年代初,我们国家遭遇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还面临外债催还的困境。偏偏就在那时候,年幼的我患上贫血症。爸爸到军区门诊部开了证明,又跑了好几个地方,盖了无数个图章才买到几斤鸡蛋。 <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一只鸽子,扑扑棱棱落在院子里,正巧薛叔叔路过,三下五除二,鸽子落入叔叔之手,他把鸽子给了我姥姥。最终,那只没招谁,也没惹谁的雪白鸽子进了姥姥的汤锅,而后化作鸽子汤落进我的肚子里。</p> 这件事我是全然不记得,毕竟那时我年龄太小。据说是弗洛伊德发现,人类大脑会自动删除3、4岁之前的记忆。多年以后是姥姥讲给我的。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特别畏惧白色的鸽子,每当有鸽群飞过,我都会满心惭愧地低下头,仿佛那空中呼啸而过的鸽哨声是对我的声讨和谴责。 <p class="ql-block">1965——1966年,位于西山的军区大院建成之后,大翔凤5号的干部和家属子女们都陆续搬家到西山营区。爸爸和薛叔叔们在办公楼上班,我们到西营门外的六一小学、八大处中学上学。大人们下班或是周末,仍时常能见到薛叔叔,他还是那么爱笑,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后来我参军离开了大院,听爸爸说薛叔叔调到张家口某部队任职,我从此再没见过薛叔叔。</p> 前几天,我看书时偶然看到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我们的老时光》,其中写到他家曾住过的大院里有三棵枣树,是前清时候种下的老树,每年结出的马牙枣又多又甜。猛然间,我一下子想起来小时候跟着薛叔叔打枣的趣事,心中不禁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薛叔叔现在怎么样了?这个念头一起就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当下网络这么发达,deepseek、文心一言、百度、豆包……不如上网查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网上的信息令我赞叹不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薛叔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 1, 1);">猜你想问的是原北京军区政治部的薛克彬,他是一位书法家,相关信息如下:</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基本信息</i></b><i style="color:rgb(1, 1, 1);">:薛克彬是一位已逾耄耋之年的师职军官,大校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书法成就</i></b><i style="color:rgb(1, 1, 1);">:2023年6月成为“中国文化形象代表人物”。2023年参加第三届“文化强国”春晚展示作品。“两会”期间,同范迪安、吴为山、孙晓云四位书画家一起用翰墨丹青向“两会”献礼,还被中央电视台推荐为“备受瞩目满载荣誉艺术家”。在国内外书画展赛中,200多幅书法作品获特等、一等、金奖,百余幅作品入编40多部典集。</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书法风格</i></b><i style="color:rgb(1, 1, 1);">:气韵高古、用墨豪迈、标新立异、自成一格。</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艺术理念</i></b><i style="color:rgb(1, 1, 1);">:他认为书法作品的首要功能是化导人性,提供艺术享受,而不是敛财工具。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将书法大赛获奖作品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灾区或残联。</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创作态度</i></b><i style="color:rgb(1, 1, 1);">:始终坚持“身要正、心要静、脑要清、手要勤”,潜心临习先辈书法家的碑帖,师古不泥古,创新须守正。</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薛叔叔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薛叔叔戎马一生,几十年军旅生涯都奉献给保卫国家,建设国防的伟大事业中。步入晚年,他把当年革命征程上的勤奋敬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延续到了生活中,所以他能在安享晚年的同时,还在书法艺术领域卓有成就,大放异彩,真是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薛叔叔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孩子王”,是我们尊敬热爱的长辈。如今,当我们这一代人也步入日落西山红霞飞的生命后半程时,老人家已然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的榜样,是值得我们一生学习、敬仰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感谢发小志杰妹妹帮我联系上了薛叔叔的女儿,转达了我对叔叔的问候和祝福,祝老人家吉祥安康,福寿绵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