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啥叫万荣人</b></p><p class="ql-block">(冯明青)</p><p class="ql-block"> 【这是十几年前某平台转发我的一篇博文,最近又被网友转载。为防遗失,我赶紧收藏,留存于此。】</p><p class="ql-block"><b> 原编者按</b>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成就一方人,一方人也就像那一方水土。而万荣这一方水土可不同凡响,区别于他处,一脚踏入万荣的土地,登上秋风楼,便能看到汉武帝虔诚膜拜的身影,千年海桑田遮也挡不住祖祖辈辈在这里追求幸福留下来的岁月笑声。万荣的笑声演绎成笑话,犹如一道道挂在屋檐下红通通的大辣椒,三九天也要让你汗流满面。人人都说,万荣笑话是爆炒出的一盘艳红艳红的辣椒,吃得人一边龇牙咧嘴,一边喊叫好爽好爽!在笑声中,有人说万荣人是另类,是有股子和一般人不一般的劲头。这劲头该怎么说呢?有人说是傻气,有人说是憨气,众人觉得都不合适,合适的应是zeng气, zeng气的意思都清楚,可是咋写,大家都犯了难。写成“争” ,写成“挣” ,写成“铮” ,都不是应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且听听我们真正的万荣人、原运城电视台副台长冯明青同志怎么定义万荣人的。</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是万荣人。但朋友们都说我不像,说我的万荣精神不典型,不像万荣人。当然,偶尔也有点“万荣精神”——生于斯长于斯嘛。</p><p class="ql-block"> 说一件事。这件事被吴芳林记录在我早年那本《我是疯狗》书的序言中。那是1990年秋天,我时任运城地区电视台副台长,发起并组织“同题材电视散文大赛”,当时是以运城地区药材公司的庭院园林化(环境保护)为主题和拍摄对象。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叫雷伟红,拍了部《同在蓝天下》的片子,回到台里后想补拍一个“朗朗天空,蓝天白云”的镜头,便扛起摄像机在电视台大院对着蓝天拍摄。</p><p class="ql-block"> 我正好看到了,听说是补镜头,坚决不允许。我说:“明明写的药材公司大院的蓝天,却在电视台大院拍摄蓝天,这不是“假报道”么?去!要补蓝天到药材公司去!”事后记者们说:“可以原谅,人家冯台长是万荣人么!”</p><p class="ql-block"> 真的不典型,愧对万荣人,抱歉。嘿嘿,那我就说说因记者职业所熟悉的几个万荣人的典型事例吧。</p><p class="ql-block"> 我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新闻的根本要素是真实,以下我说的典型故事,都有名有姓,连细节都是真实的,假一罚十。不像有些万荣笑话,说是“我舅”、“我家邻居”等,其实子虚乌有,编篡的。</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冯泽沛,现已病故,我们一个村,是一个只上过中学的农民,曾任我村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他这一生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北部干旱。用一句话概括: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过来,在内蒙一带造大海,形成区域海洋性气候。</p><p class="ql-block">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他写出了近十万字的论文,寄给中央、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p><p class="ql-block">他开始说给我时,我只当个笑谈。后来他拿出《治旱方略与造海工程》打印件给我看,我傻了。文中理论严谨,数字凿凿,气象、气候、水文等术语频频,论点、论据、论证充分,引水路线、沿途地形,所需机械、各项费用等,都设计预算好了。他批评南水北调劳民伤财,把那些钱拿去造大海,北方的大气候早就改变了,降雨量绝对不亚于南方。他批评中国某些水利专家不着实际,只会跟着领导的思维跑,屁颠屁颠的,一副奴才相。他批评有的领导人拍脑袋决策,根本不懂得水利、气候等自然知识……</p><p class="ql-block">我把他的主要论点转发于我的博客,将他的论文推荐于有关杂志,将他的“事迹”写成新闻刊登于《运城日报》,并找有关单位为他拨付专项科研经费……</p><p class="ql-block">十多年来,他的积蓄几乎全部用于研究“造海抗旱”。他的观点虽然只得到个别领导和少数专家的同情,但无怨无悔,时至去世前,仍在继续着他的造海梦……</p><p class="ql-block">据说,他的建议现已被国家部分采纳。</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吴新宇,也是位普通的万荣农民。</p><p class="ql-block">他看见电视上总播放台风祸害东南沿海,便忧心忡忡,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要彻底杜绝天上的台风,建造一批小岛式的大型钢筋水泥船。</p><p class="ql-block">他想的是,南半球比北半球大得多,但南半球就没有台风和飓风,原因是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沿途几个小岛遮挡了。而北半球刮台风,不就是少几个小岛吗?要是能制造几个小岛,不就把台风挡住了吗?</p><p class="ql-block">可是,怎么制造小岛?万荣人有办法:建造大型钢筋水泥船,放进海里,形成一个个小岛。依据是,江苏一家乡镇企业就造过钢筋水泥船。按他的设计,这钢筋水泥船长1000米,宽100米,面积10万平米,如果重量不够,再铺上一米厚的土。他算了一下,这船大约50万吨,海风根本刮不动。而暖流只有300公里,只要造300艘大船,就能彻底切断暖流,杜绝害人的台风。</p><p class="ql-block">老吴说,船上还可以种水稻,以解决世界面临的粮荒难题,从此真正开启改天换地的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吴芳林,我的完小、初中同学,已病故的《运城日报》编辑,某研究会会长、《百姓阅览》网站总编辑。</p><p class="ql-block">他的万荣故事很多,我只讲那则被《运城日报》记者刘杰写进博客的《小编辑想改婚姻法》:</p><p class="ql-block">芳林说,他老婆儿时家寒,仅喝过三年墨水,人称“芳林嫂”。平常两人虽说关系极好,芳林却觉得他一个很文化的人,总是被一个没文化的喝斥,很是没面子。劝老婆,根本不起作用。</p><p class="ql-block">一次回家,一见老婆他就发起了牢骚:“现在净胡干哩。过去定下的一夫一妻制,好多人吵着要修改,说要允许一个男人找两个老婆。人家这《婚姻法》也是法,怎么能说修改就修改呢。”</p><p class="ql-block">他老婆没文化,芳林又装的像。老婆自然对这个关系他们家庭大事的法律修改很当回事,很快转变了过去的态度,开始对芳林十分温柔。连芳林洗脚,把洗脚水端来不说,还要给芳林洗。从心里发笑的芳林自然是乐得享受。</p><p class="ql-block">连续洗了几天脚后,一天晚上又是脚往盆中放的时候,“芳林嫂”装作无意识地问:“《婚姻法》修改,你准备咋办?”</p><p class="ql-block">芳林自然有回答的办法。他说:“咱家这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再找个往哪儿睡?再说,你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好意思?你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干得这么出色,再添人不就是人浮于事了吗?以后条件好了再考虑这事吧,要是真娶,到时候也得好好分一下工,你陪娃管娃,他陪我管我……”</p><p class="ql-block">“芳林嫂”摸到芳林的态度,自然更是极力表现。还时不时说些“家里房子太小,东西没处放”,孩子要上学要结婚,钱攒的太少啥都干不成”之类的过光景的话。芳林知道是老婆拐着弯劝他别娶二房,心里想笑,却在口中仍和老婆一样感慨:“就是,就是。” </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段时间,总是忙碌的芳林早忘了前面这挡子事。一天晚上,“芳林嫂”又一次为芳林洗脚时,装作闲谝:“《婚姻法》修改了吗?”芳林一时反映不过来,正发楞时。老婆提醒:“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两个老婆的那件事。”</p><p class="ql-block">反映过来的芳林几乎不加思索,表情很认真地说:“净胡干呢。不过这次还好,人大开会没有通过。不过这事情可说不来,说不定下次就通过了。”“芳林嫂”根本不怀疑芳林的话有假,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芳林都一直过着很男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屈根存,一位地地道道的万荣农民。</p><p class="ql-block">2003年2月21日深夜,老屈为美国进攻伊拉克的事辗转难眠,索性披衣而起,给布什总统写起信来——</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布什老弟:</p><p class="ql-block">你好,近日为攻伊拉克战事忙的不亦乐乎吧!</p><p class="ql-block">按说,我这人微言轻的一介草民,称你老弟似乎有所不公恭,但你们美国不是讲人权、民主吗,就连我们中国这个被你们指责为不讲人权的国度,国家领导人也是可尽管直呼其名的。想来我年长与你,称你老弟不算是妄自尊大吧!</p><p class="ql-block">前次海湾战争中,你老爸对伊拉克动武就难避石油之嫌,但不管怎么说伊拉克总是入侵了人家科威特,说你们是借尸还魂也好,说你们是抱打不平也罢,出师还算是有点名堂吧!而这次,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正在执行1441号决议期间,你们却以排山倒海之势,集结前所未有的重兵要对伊拉克开战。伊拉克门户洞开,让彻底核查,科学家随便进出,U—2型侦察机任意盘旋伊领空,这说明萨达姆认输了、服软了,可你们还是不行,就像萨某人所说,不知怎样才行……</p><p class="ql-block">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你们不让这个国家生产核武器,不让那个国家生产核武器,那就是说明这个东西不是个好东西,是毁灭地球的潜伏炸弹。那你们就带个头,让大家都把那玩意销毁了算了,人们不就都睡得踏实了吗?问题是你们不但不销毁,还要生产更先进更厉害的家伙。只是阻止别人都不要生产,我有了就可以保护你们,这不是哄小孩的猫腻吗……</p><p class="ql-block">要是军事力量能解决一切,希特勒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应该成为世界的主宰了,墨索里尼也不会在1943年4月28日暴尸街头了,东条英机等战犯也不会在1948年12月23日被送上绞刑架了……</p><p class="ql-block">老屈例举了不少他小时候的事例和他的结论,写得很长很中肯。可是,小布什还是没听。我想,当初如果小布什听了万荣老屈的忠告,何至于在伊拉克深陷泥沼难以自拔。</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封随意写成的信很有水平,这样的信我肯定写不出来。看来,我们万荣藏龙卧虎哪。老屈真屈,至少也该调到外交部,当个副司长之类呀!</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廉世洲,万荣某单位职工。</p><p class="ql-block">万荣人放眼五洲,胸怀世界,想给太平洋围栏杆,要给长城贴瓷砖,管的确实很宽很宽。</p><p class="ql-block">廉世洲自学设计,曾给万荣的许多家企业设计过产品包装。</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他突然想给中华民族设计个“族徽”。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国徽,中华民族也应该有个族徽。</p><p class="ql-block">他苦思冥想,几易其稿,终于设计成功。</p><p class="ql-block">一天上午,运城市委常委会议室里,市委书记正要宣布开会,廉世洲推门进去了,进去就举起一块画板说:“耽误领导几分钟,我给中华民族设计了个族徽,你们看看行不行?行的话先挂到你们会议室。”</p><p class="ql-block">一屋子人瞪大了眼睛,别看平日里说一不二,拍桌子定点,这会儿一个个都哑口无言。心想,这中华民族的族徽,我们说了能算吗……</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王衡,也是万荣农民,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站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p><p class="ql-block">话说N年前,王衡与几个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住在一起,晚上没事就侃上了。一个说,我昨天挣了100元;另一个说,我昨天挣了1000元;又一个说,我昨天挣了1万元;王衡说,我昨天晚上挣了10万元。几个人惊奇的问:“你做啥呢,就挣那么多?”王衡说:“做梦!”</p><p class="ql-block">后来,王衡打工时看到煤矿经常发生透水事故,许多工人被困,下决心研究防水材料,解决工程水患。若干年后,王衡梦想成真,他发明的“BR型增强防水剂”,攻克了煤矿井筒治理淋水这项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把德国费尽心机打进我国的建井技术淘汰了,也为孟加拉、摩洛哥、贝宁、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解决了系列工程水害难题。</p><p class="ql-block">后来,王衡一天最多时挣的不止10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安德天,曾任万荣县长,后任运城市副市长。</p><p class="ql-block">他虽不是万荣人,但在万荣呆的时间长了,就耳濡目染的沾上了很多万荣精神。</p><p class="ql-block">他给万荣确定的发展战略,就很典型:一国三都。哪个国?笑话王国。一国为啥三都?是万荣的三大产业:果都、药都、磁都。</p><p class="ql-block">著名的汇源果汁落户万荣,据说就来此安县长的一幅对联。汇源果汁是个国家级的雷人大企,和这样的品牌攀缘结亲当然不容易。第一次洽谈,安县长要求带上礼品:包装精美的一盒“万荣笑话”,有图书,有光盘,还有一副笑话扑克。外面的包装就是安县长拟并撰写的那幅对联:汇源汇源汇集天下财源;万荣万荣万事皆能繁荣。横批是:汇源万荣。汇源老总一看,立刻被这独特礼物和风趣联语吸引住了。据说,汇源果汁就这么在万荣落户了。</p><p class="ql-block">有一年,《万荣人报》创刊,安县长一看报名就提出意见:“人家《人民日报》、《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都有个‘日’字,咱们也是日报,报头加上个‘日’字吧。”后来,宣传部畅部长和报社一班人研究半天,觉得“万荣人”是一个词组,“人”字不能去掉,就叫《万荣人日报》。</p><p class="ql-block">但大家一仔细捉摸,别扭,不好听,有点给万荣人抹黑。又反复试验,感到“日”字加在那里都不合适……</p><p class="ql-block">万荣人都知道,安县长是个急脾气,司机开车他老嫌慢。有一次,他还让司机再快点。司机说:“都开到190迈了!”安县长一看仪表盘说:“里程表上不是标有二百五吗?”</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姓刘,已故,曾在运城摆摊修自行车。</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时间久远,与我有关。我至今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刘,是个修理自行车的。</p><p class="ql-block">那是二十年前的一天下午,我骑摩托车到北郊办事,行至解放路立交桥北,车后胎没气了。正好此处有位老者摆了个修理自行车摊,我便推过去补胎。补完后我一摸口袋,分文没带,也没有任何证件。我红着脸说:“我是地区电视台副台长,今天忘了带钱,回去我马上给你送来。”老者白了我一眼,苦笑着说:“走吧!”</p><p class="ql-block">谁知回单位后台里马上开会,当我第二天上午专程送钱时,老者却没来摆摊。我又一连去了两天,却始终没见到他。</p><p class="ql-block">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我又路过此地,突然发现了修理自行车摊,便过去还那5元补胎钱。但修车人说他是昨天才来这里摆摊的,没给我补过胎,不能无缘无辜收人钱财。当我正要离去时他忽然说:“你说的是不是原来在这里摆摊的?这人我认识,他姓刘,得病了。他就住在这路西第四家。”</p><p class="ql-block">我买了5斤橘子,去了刘师傅家。 进门之后,只见老者躺在床上,老伴在为他煎中药,一屋子的草药味。</p><p class="ql-block">当我说明情况后,老人想了一会说他记不起这回事了,不能糊里糊涂收人钱财。我说我认得你,就是你,你给我补的胎。但他想了一下摇摇头说:“我想不起来,不能收你的钱。”相持中我俩有点像吵架。</p><p class="ql-block">无奈,我丢下五元钱便走。突然,老者大喊一声:“把钱拿走!”他老伴赶紧拿起钱又塞进我的口袋说:“不拿走他会气死的。”我只好又把那五元钱装着,悻悻地离开他家。</p><p class="ql-block">十多年过去了,直到有一天路过他家时看到门前的白纸幡,知道他去世了,我才敢去他家,特地上了五元钱的“礼”。我不敢多上,怕上多了他在阴间一生气说不定还会找我麻烦的。</p><p class="ql-block">上完“礼”我一打听,怪不得,他也是万荣人。</p><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让我很感动但我又不是很赞成的事情。与我家仅一墙之隔的邻家女孩就很典型。说是女孩,其实已经50多岁了。 她是一个传奇女子,是一个甘为爱情殉葬的痴情女人。</p><p class="ql-block">二十几年前的一天,在她就要成亲的前一天,新郎夜里脑溢血突发而亡。第二天,她还在娘家喜滋滋的等着接亲的时候,接到了新郎病逝的噩耗。本该大喜的日子,瞬间变成了人间大悲。她悲痛欲绝,放声痛哭,如同天塌了一般。从此,姑娘定下决心,终生不嫁,孤守夫君亡灵 。</p><p class="ql-block">至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每逢节日和夫君忌日,她都会去他的家里和夫君坟头祭奠。这些年,她在我们汉薛镇上租了间门面房,做点小生意,吃住都在那里。前些年,她还抱养了一个孩子。我知道,这样的爱情似乎不近人情,不值得效仿,但是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我觉得当今世界,除了这位万荣女孩,几乎无人能做得到。</p><p class="ql-block"> (十一)</p><p class="ql-block">张仪,万荣张仪村人,中国纵横家鼻祖,曾与苏秦同师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搬出魏国的张仪,是想证明:万荣精神,古已有之。</p><p class="ql-block">张仪曾在楚国混饭吃,有一次相国昭阳丢了和氏璧,竟怀疑是家境贫寒的张仪偷了,将他打得血肉模糊。别人送他回家,妻子一见就放声痛哭。张仪忙劝道:“莫哭莫哭,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好吗?”舌头当然打不着,完好无损。张仪笑着说:“这不就对了,将来还要靠舌头吃饭,只要能吃饭,那就不怕。”</p><p class="ql-block">后来,还真的让张仪这万荣精神应验了。</p><p class="ql-block">张仪出道秦国拜相时,苏秦已挂六国相印,“合纵”早成定局。但是,为了强秦,他推行“连横”,一三寸不烂之舌,硬是将已经和六国利益捆绑在一起的魏国分化了出来;又用三寸不烂之舌分裂了齐国和楚国的联盟,形成了新的战国格局。可以说秦国统一天下,张仪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古代的张仪身上,既看到了百折不挠、自我解嘲的万荣精神,又看到了万荣人成功的最大亮点,就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