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宋祖者,赵匡胤也。公元927年生于洛阳夹马营,一生下来便身带异香,经月不散,于是取乳名香孩儿。他父亲希望他能匡救后世,取名匡胤。赵匡胤还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小不但书读得好,而且武艺骑射都非常出众,长大成人便是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家道衰弱,赵匡胤十九岁成家,二十一岁外出打拼。最初漂泊两年,一事无成。后进入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当兵,从此改变人生,大放异彩。公元950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了后汉,建立后周。赵匡胤因战功被提拔到禁军当了军官。不久后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后周与北汉暴发高平战役,此役赵匡胤一战成名,击败了强大的北汉军。周世宗提拨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其后周世宗命赵匡胤整顿禁军,赵匡胤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军队战力,同时又培植安插了自己的亲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周世宗对南唐发起了几次进攻,将南唐在江北的十五个州收入囊中,赵匡胤再次因战功晋升为忠武将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在掌握军权的同时,赵匡胤还注重对文人的交住,将赵普、王仁瞻等文士纳入麾下,成为自己的谋士,弟弟赵匡义也来到军中成为左膀右臂。此时的赵匡胤可算是位高权重有人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959年,周世宗病逝,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符太后垂帘听政。这时天下仍处于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之中,七岁的小皇帝与并无政治威望的太后当政,自然主少国疑政权不稳,为赵匡胤施展才干实现抱负提供了良机。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这出大戏,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完成了政权更迭,建立了大宋朝,成为开国皇帝。下面说说赵匡胤的主要事迹。</p> <p class="ql-block">一,陈桥兵变</p><p class="ql-block">陈桥兵变的过程是这样的:公元960年正月,群臣方朝贺新年,镇、定二州驰奏:辽师南下与北汉军会合入侵。小皇帝让赵匡胤率军迎战,赵匡胤遂率军开拔。方行进到距京城四十里的陈桥驿,有将领私下议论:皇帝年幼,我们今天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将来谁能记得!不如先拥戴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去征战。于是诸将进入赵匡胤寝门说: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遂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拜倒在地呼万岁。赵匡胤知道无法避让,于是对诸将说:你们为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听从吗?众将皆说:唯命。赵匡胤说:太后、主上,我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同僚,你们不得惊扰。宫殿、府库不得侵犯。众齐声说:诺。随后回师京城受禅,即皇帝位,群臣朝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兵变应该是赵匡胤、赵匡义、赵普三人精心策划的结果,因为史书没有辽、后汉这年正月初出兵的记载。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三人通过谎报军情,扇动将领对小皇帝的疑虑,以兵变形式达到合法篡位。尽管如此,我们还要大大称赞这次兵变,为赵匡胤篡位叫好,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这次兵变前后用了五天的时间,实现了政权更迭。正月初一接到军情奏报,正月初四大军开拔,行走四十里到陈桥驿,兵变上演。演毕回师京城,初五接受后周小皇帝禅位。后周灭亡,宋朝建立。其次这次兵变没有战争,没有血腥,兵不血刃,市不异肆,和平地实现政权更选。纵观中国历史,政权更迭总是伴随大规模的战争!有时战争延续数年,充满死亡与血腥,经济损失巨大,人民灾难深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赵匡胤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他开创的大宋王朝,很快结束了五代十国军阀割据以暴易暴的局面,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时代。第四,这次兵变揭示了一个道理:武将权重之后会威胁中央政权,宋朝因此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加强了中央集权,保持了社会长期安定。</p> <p class="ql-block">二,杯酒释兵权</p><p class="ql-block">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因为军权在握通过陈桥兵变灭了后周,建立了北宋。那些握有军权的将领会不会效仿呢?这又成为赵匡胤的心病。一天他问赵普:唐末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久安,其道何如?赵普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兵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匡胤醒悟,于是召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将领饮酒。酒酣,屏退左右谓曰:没有你们我当不了皇帝,但当皇帝太难,没有当节度使快乐,我现在睡不了一个踏实的觉。众问其故?赵匡胤说: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想坐。石守信说:今天下已定,谁敢有异心。赵匡胤说:卿等固然,但麾下有求富贵者,一旦黄袍加身,你不想干能行吗?众皆顿首涕泣曰:请皇上指示可生之途。赵匡胤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好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钱,厚自娱乐,让子孙无贫乏。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些上好的田宅,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天天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结为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众将称谢退去,明日,众将领均称病请辞。赵匡胤全部批准,并大加赏赐。这就是杯酒释兵权,发生在陈桥兵变的第二年七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杯酒释兵权是一种政治智慧。它以和平的方式将军权收到中央,实现了君臣从此相安。它也是开国皇帝善待功臣的典范,打破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魔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赵匡胤对军权的掌控进行了制度调整。设枢密院掌调军权;设三衙统管军队,使相互制约;军队定期调防,以防将领培植亲信;提高文官权利,扩大科举,以文抑武。彻底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军阀尾大不掉的问题。宋朝立国能有三百多年,与宋太祖重文抑武的国策密切相关的。当然任何事都有利弊两面,赵匡胤的国策的弊端是,军队指挥效率降低,军队战斗力下降,以致宋朝对辽、西夏、金的战争屡战屡败。</p> <p class="ql-block">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p><p class="ql-block">赵匡胤称帝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经过认真谋划,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方针。南方计有七个割据政权,赵匡胤派大将率大军向南征战,先后灭掉了南平、楚、后蜀和南汉四个割据政权。剩下南唐、吴越、闽三个,他们人人自危。南唐自己去掉国号,放弃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另两个干脆向北宋称臣,接受宋朝的官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970年,赵匡胤希望和平统一南方,几番召李煜入朝。李煜认为,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于是都借故推托。赵匡胤决定武力灭掉南唐,为此做了周密的准备。李煜仍希望与北宋和平相处,派使者徐炫向北宋求和。赵匡胤对徐炫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向李煜表明了统一的决心。李煜觉得南唐是江南第一大国,又有长江天险,于是决定迎战。这位“千古词帝”,诗文书画造诣很高,而当皇帝的水准很低。面临北宋的大军,南唐几乎不堪一击,很快亡国被俘。</p> <p class="ql-block">四,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p><p class="ql-block">公元961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重,赵匡胤侍奉左右。太后召丞相赵普入宫记录她的遗言。杜太后同赵匡胤说:你之所以得到天下,是因为后周让七岁的小孩继位,若是成人继位,你就没有机会。因此你百年之后要传位赵光义。赵匡胤含泪答应了杜太后。赵太后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当场记录,并藏于金匮之中,交由机密太监收藏。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金匮之盟还有一个“三传约”的版本,即太后让赵匡胤百年后传位大弟光义,光义再传小弟廷美,廷美再传赵匡胤长子德昭。不少史学专家认为“三传约”是可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匡胤于公元976年十月病倒,一切军政事务交由赵光义处理。赵光义白天忙军政事务,晚上探望兄长。十月十九日晚,赵光义再次来到宫中看望兄长。他让所有太监到殿外等候,他与兄长谈话。太监们在外看到殿内烛光摇曳闪动多次,又听到斧头的落地声。不一会赵光义大呼让太监请皇后皇子前来,当皇后皇子赶到时,赵匡胤已经去世。赵匡胤正当壮年怎么会突然病倒,赵光义与赵匡胤谈了什么?赵匡胤又是怎么死的?这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成了千古疑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依太后遗命即位。当时并未提及金匮之盟,公示金匮中的太后遗命。直到赵光义即位的第六年,赵普找到金匮后呈献给赵光义,赵光义这才公布了太后遗命。当然这个遗命是让赵匡胤兄终弟即,而不是“三传约”,如果是“三传约”,赵光义传位于子便不合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匮之盟其版本的真伪,以及蚀影斧声的悬疑交给史学家吧。我们只是叹息天妒英才,让赵匡胤这样的雄主过早地去世。</p> <p class="ql-block">对宋朝真有点抱愧。以前没读过宋朝的史书,凭《岳飞传》《水浒》留下的印象,认为宋朝很弱,连徽钦二帝都被金国俘虏了。宋朝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连岳飞这样的大英雄都被杀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才知道,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用现在的话说:GDP全球第一。宋朝商业、手工业十分繁荣,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当时的开封、临安(杭州)就是世界一流的大都市。宋朝的文化与科技也是历史上的高峰,宋词、宋瓷一骑绝尘,我国四大发明宋朝有其三,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一幅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内容,全方位真实反映了宋朝的繁荣与发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能够如此,赵匡胤功不可没。他开局就开得好,以极短的时间,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完成政权更迭。他基本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他善待功臣,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他以文治国,发展农业,健全科举,整肃吏治,为宋王朝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