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山西之走进沉睡千年的古堡

晴水盈盈

<p class="ql-block">望着车窗外裸露的黄土坡,被白雪覆盖的黄土坡,一孔窑连着一孔窑的黄土坡,不由得想起儿时常听大哥唱的那首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p><p class="ql-block">我听他唱的那么带劲,感觉那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地方。好奇地问大哥黄土高坡在哪里?他说在很远很远的大西北,远到走好几年才能到达。那时候大哥也没坐过汽车、火车、飞机,交通工具我们都只认识拖拉机、洋车子。</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我,总盼望着快点长大。长大以后,要去很远很远的大西北。去吹吹黄土高坡上的风,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去看看黄土高坡下的黄河水,到底是不是很黄很黄的颜色。那是年小,总感觉远方无限的美好,像书里像画里像歌里那么好!</p> <p class="ql-block">古堡,多么高深莫测、多么神秘的一个词。从前见它常常是在武侠小说里或神话故事里,如今能在此次的旅程中有张壁古堡真是满满的期待。其实,完全可以从网上先睹为快的揭开它什么的面纱。可是我不想那么做,我更喜欢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坡一次次的想象着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的张壁古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张壁古堡,又名张壁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据说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村名的来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p><p class="ql-block">有南北两座堡门,砖砌北堡门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据说这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石砌南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p> <p class="ql-block">古堡庙祠很有年代感,似乎一砖一瓦都写满沧桑。抬头仰望,无论是房顶还是屋檐都别具一格、造型别致。虽然没有七彩鎏金,质朴无华却显得大气、庄重。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不信你看那些龙头龙须。它们正凝视着你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必须端正自己来不得半点肆意妄为。</p><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最神秘是古军事地道。‌听讲解得知地道是东魏北齐时代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具有攻防兼备的功能。呈立体网状结构,走向为“S”形,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最下层距地面17-20米。地道内有喂养牲畜的土槽、哨位、存粮的洞穴、马槽、将军窑窟、天井水井、粮仓、泻洪防堵、壁孔通讯设施和暗杀机关等,功能完备,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性‌。</p><p class="ql-block">带着猎奇、忐忑、愉悦的心情一步步走进地道,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感觉自己在下沉在往深处,好像离地心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抬头看,前不见古人。回头望,后不见来者。站在金戈兵窑前,看着简易的陈设忽然有一瞬间感觉自己究竟置身何处?这空空荡荡的地道,究竟通往哪里?</p><p class="ql-block">将军窑里,将军的炕塌还在盔甲还在。军事地图在等着它的将军,传声筒似乎还能听到远方的声音,酒坛里的陈年佳酿好像还在等着将军凯旋。可是,将军去了哪里?那金戈兵窑的兵去了哪里?刑房里的罪人是否已经改过自新?枯井里的水流到了哪里?地道安安静静,不言不语。弯弯曲曲,好像永远都走不到尽头又似乎往前一步就能看到出口。</p> <p class="ql-block">轻轻地摸一下土壁,发现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坚硬。手指残留着粉状的土,细细、绵绵、软软的。我摊开手给身后跑来的一个陌生小孩看,他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说:“这么软的土!”</p><p class="ql-block">小孩是他们队伍里跑地快的,我是我们团体里走的慢的。于是有一段道是我俩结伴同行的,我问他:“你害怕么?”他说:“不怕!不怕!”他问我这个洞是干嘛的?我说住人的。那个洞是干嘛的,我说关牲口的。他问我人去了哪里牲口去了哪里?我说我也在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一路走走停停一路寻寻觅觅,似乎一眼就能看到答案。在斑驳的土壁上,在幽暗的灯光里。似乎永远都不会有答案,岁月的痕迹慢慢在消失在远去。裸露在黄土里的破瓦罐,好像轻轻一碰就会碎掉。</p><p class="ql-block">提着水桶的老人,慢慢地往走道易起尘土的地方洒着水。遥想千年前,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做着同样的事情?而那时的地道里,是否藏着万千兵士只待一声军令呢?老人不语,只是说了一句:“小心脚下!”</p> <p class="ql-block">地道若是没有指示灯指示牌,估计进去转悠一天怕也难以寻到出来的路。从条地道出来豁然开朗,有种劫后余生、又重见天日的感觉。小伙伴们直呼太刺激,都说还没玩够想再退回去重走一遍。</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个陕北口音传来:“不用退回去,别着急,出口在那边。”听罢,我们有点不太愉悦:这还没玩过瘾呢就让我们出去?走就走,大不了下次不来了。走进出口才发现是我们狭隘、无知了,这出口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出口。而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地道,好像一直通往千年之前又似乎是通往千年之后……</p><p class="ql-block">路过一些设置着栅栏的路口,有的路段写着:请止步未开发,有的虽然未挂牌却能看见此段地道的残破、陈旧,有的路段似乎有看起来很深邃很久远。目光所及之处,有种一眼万年的感觉。也许未知之处令人更加向往,又更多的空间去想象那些地道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经历过怎样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人站在地面上和下沉到土壤下,似乎感觉是很不一样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人在地下似乎更加的淡然、宁静。眼前没有五彩斑斓,只有单一的黄土色。头顶黄土脚踏黄土,伸展四肢能触及到的也只是黄土。细细想来,黄土既是你我的生根之处也终将是叶落之所。</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古堡,犹如大梦一场。下沉式体验古军事地道,好像经过一场洗礼。用黄土把躯壳和灵魂,细细打磨了一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是简单的一场经过,似乎没有带走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走过的脚印已经被尘土覆盖,衣襟却悄悄地沾染上了黄土的颜色。</span></p><p class="ql-block">地上明堡与地下暗道的完美结合,岁月的轻纱轻轻地掀开一角就已经足够惊艳了,更别说那空王行祠那里矗立着的琉璃碑是何等的让人叹为观止那槐抱柳的自然界的奇观是怎样的迷人心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在古堡的街道上,青石板路两旁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错落有致。古香古色,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张壁往昔的辉煌诉说着这座集古建筑文化、星象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古堡,军事瑰宝”的前世今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