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刘 石 </b>山东菏泽人,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审专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常务理事,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菏泽学院兼职教授。</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文汇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报》及山东电视台等中外报刊和电视台曾作专题介绍。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文章已先后在各类书法专业报刊发表三百多篇、幅,二十余次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等组织的兰亭奖、楹联展、扇面展、新人展等重要展览,先后在曹州书画院、山东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三十余幅作品被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大会堂、山东美术馆、四川省诗书画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收藏。</p> <h3><strong>书斋寄情</strong></h3></br><h3>文 | 刘 石</h3></br>余学书三十余年,斋号随心随时随地而变,常用者有:当风斋、寄云轩、尚兰堂、寄云画馆、与木山居、八八九九堂等。<h3> 当风斋由张锡良先生题,寄云轩得名家题额最多,有魏启后、张旭光、李荣海、王友谊、张世刚、程风子等先生惠赠。李荣海、李一先生题写了尚兰堂。当风斋大意为喜草书、尚线条,借“吴带当风”之意。寄云轩则为吾在三十几岁住顶楼时为阁楼书房所起,该书房八十余平,层高近4米,出门有凉台,能品茗会友,每与白云相望,多有我拿心事寄浮云之慨,遂得之。尚兰堂斋号为心血来潮,2007年在京进修期间,尝见张智重兄有沈鹏先生题尚喜堂,实大境界,因余喜兰之高洁,步其后得尚兰堂。寄云画馆为小会所,展室近三百平,自己小作的展示空间,自娱而已。与木山居实为木屋,位仿山,周边山石耸峙,林泉相间,幽竹鸣禽,为偶至弄花抄经修心之地。<h3> 余现居室为小复式,据八层九层,念间“八八九九堂”涌出。八八九九,俗语,十之八九,差不多的意思。古云:“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凡事十则满,古往今来,圣人君子无瑕疵者可谓凤毛麟角。八八九九可也!友戏曰:楼下尚有贮物间一层,实明八暗九,明九暗十,真八九不离十哈。呵呵,棲身游心之所!惟“八八九九堂”匾额甚难题,邀好友篆书名家黄仁龙、贺进二兄为之,皆精美,为吾大爱。<h3> <h3>三十年间,心性所向,均有所得,书斋寄情,乐事也。</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