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醒来,先生忽然提起想要吃那香脆可口的胖胖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金街的北端,有家远近闻名的胖胖果店,店主是一位和蔼的中年男子,身材中等,面容方正,脸上总是洋溢着亲切的微笑,热情地迎接每一位顾客。他的妻子则在后厨忙碌地炸制胖胖果,而他则在前面招揽生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家店的生意异常红火,早晨时分,顾客常常需要排队等候。胖胖果是将两条长面条捏合,长约一拃,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蓬松,因而得名“胖胖果”。搭配上一碗仅需两元的自家腌制酸菜汤,或是醇香的豆浆,亦或是一碗嫩滑的豆腐脑,风味更佳。那酸菜汤酸爽可口,撒上一些干辣椒,冬天喝上一口,暖意洋洋。豆腐脑也是自家制作,白嫩细腻,上面撒上一层翠绿的香菜,令人食欲大增。</p> <p class="ql-block"> 在我家乡,人们习惯将胖胖果称为油条。而在江浙地区,油条又被称为“油炸桧”。相传,这一美食最早起源于杭州,南宋时期,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临安城的百姓对此义愤填膺,却又不敢表露。于是,一位姓秦的厨师巧妙地用面团捏出了秦桧和王氏的形象,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以此发泄内心的愤怒,同时也能品尝到美味。这种食物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多地传统的美食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我游历苏州,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门口的油炸桧小店早早地便敞开大门,迎接新的一天。远远地,那吴侬软语的叫卖声如同江南水乡的温柔,轻轻拂过耳畔:“油~炸~桧~啦”——那声音,仿佛带着一丝古老的传说,勾起了对传统美食的无尽向往。每当这时,总会有一种魔力,让人忍不住驻足,去品尝那金黄酥脆,承载着历史与故事的油炸桧,让味蕾在美食的海洋中尽情遨游。</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那座三江平原上的古老县城的那条老街上,坐落着唯一的一家油条店。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时代,每个月能吃上一顿油条,对我们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当那个特别的早晨来临,我和姐姐总会在天色尚未破晓的五点钟,带着暖瓶,踏着夜色去油条店门口排队。店门紧闭,但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六点钟,随着店门吱呀一声开启,人群便迫不及待地涌进店内。每个人限购三根油条,我和姐姐两人一共买下六根,再装满一暖瓶香浓的豆浆。这样的早餐,足够让全家人饱餐一顿,享受那份简单而美好的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油条,长如同一根筷子,我一人便能轻松消灭一根。而现在的胖胖果,长度不过一拃,我的食量却依旧是一根。真是岁月蹉跎,长大成人,食欲却反而减少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第二故乡,那个位于东北边陲的城市,虽然气候寒冷,但生活的热情却如同炉火般旺盛。城中有一条长达3公里的早市,早市上摊位林立,各式各样的美食摊点沿着道路两旁一字排开,其中不乏几家油条摊。街角的那一家尤为出色,他们家的油条又长又胖,色泽金黄诱人,让人看了忍不住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摊主是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他们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那女儿十分争气,考上了大学。夫妇俩辛勤地经营着这个小摊,供女儿读书。每当寒暑假来临,那个姑娘就会回来帮忙,她红扑扑的脸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给每一位食客带来了温暖的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姑娘比我女儿年长一些,如今应该已经毕业工作了,或许在某个地方,她正像她的父母一样,辛勤地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传递着生命的温暖与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油条,这一中国民间的传统美食,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记忆与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随着时间的流转,它必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续在每一个清晨,温暖着人们的胃,点亮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2025.2.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