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临沂市费县天蒙山

讷言

<p class="ql-block">  昨天是农历正月十八,是周六,气温上升至0~16°C,这天风和日丽,适宜出行。又正好赶上女儿女婿都休班儿,我与夫人计划从淄博大女儿家回莱芜的农村老家,大女婿说顺道带我们去临沂市费县天蒙山去旅游,我很高兴,夫人也同意了。我们乘坐私驾车顺着滨莱高速转京沪高速一路南下,到了孟良崮收费站下了高速公路转入蒙阴~费县的县道,中午12:00左右就来到了天蒙山脚下的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六口从车上下来,沿着登山的柏油马路朝着天蒙山景区走去。</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已经走上了进入景区的道路,但是要走到景区大门尚且还有一段距离。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临沂市的景区有一个特点,就是景区大门距离停车场距离都比较远,也不知道是处于什么考虑这样安排的。上次去龟蒙山的时候,进入山门之后就又跑了大概10里的冤枉路,结果导致了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就开始电闪雷鸣,我们不得不返回来了,刚进入车中,就大雨倾盆。要不是多跑这么远的冤枉路,兴许就能登上龟蒙山的顶峰,看到全国最大的石雕佛像了。</p><p class="ql-block"> 龟蒙山是这样,天蒙山恐怕也不例外。龟蒙山是进了山门让你慢慢走路,而天蒙山现在还没有进山门,就已经开始让你溜腿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只走了大约3里路就进入了山门。进入山门之后就进入了景区,在一层层的梯田上,是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比较适合小朋友们玩耍,道路两旁的树木上都绑满了鲜艳的红花,给人以春天已经来临的感觉。花园里的树木上也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这些灯笼有的是蝈蝈笼子,有的是蝴蝶,有的是蜻蜓,这些动物模型的彩灯还都带有动力装置,估计晚上不光会发光,还会煽动翅膀,发出鸣叫,绝对是美妙绝伦。</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大的广场上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刻有明代文学家公鼐的《东蒙山赋》全文的石墙:</p><p class="ql-block"> 上章执徐(庚辰)之岁,鼐从太史公游于蒙山之下,越翌日,止其巅。太史公倏然(形容轻微的声音)叹曰:“秀哉兹山!余尝南逾五岭,西逾太行,北游山后,诸山未有兹山之胜也!夫有其地而无其名,居是地者之耻也。兹山自诗书而降,历秦汉以迩(近),无显者来,是以未或抉其奇邃而张其幽眇(同“渺”,远,高),岂山之灵固有所待耶?予将略记其胜,尔尚赋诸以观志焉!”鼐拜稽首:“唯唯!”构思信宿乃成。夫赋者,赋其事也,屈宋浚其源,马杨臻其盛,班张导其流,以及六朝而滋蔓极矣,第其体犹在也。《阿房》、《赤壁》作,经生论事语民,到于今宗之,以故赋体遂绝。鼐之庸昧,岂足以挽回作者,但即素所闻见,粗述其事,梗概虽存,闳美未究,尚恐山灵笑予河伯(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也。</p><p class="ql-block"> 看到如此雄文的石刻,我不禁欣喜万分。</p> <p class="ql-block">  又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这里的村外有两个连续的大水塘,下面的大水塘里面还养了几只大白鹅,岸边停靠着一只乌篷船,上面的水塘里还安装了音乐喷泉,别有一番风味。两个水塘的拦水大堤都是用天然的巨型鹅卵石筑成,由于南面的一条山脉的遮挡,这两个水塘的南边还没有开冻,北边因为背风向阳早就已经碧波荡漾了。春天与冬天的交替,在这方寸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来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标志碑,沿着第一条大堤向北拐,就进入了上白石屋村‌‌里,村子不大,依山而建,村内并不平整,村中街道多有崖头,有的地方还有台阶,我们进去以后,发现整个村子里家家户户大门敞开,都建成了村史馆,进入农家院之后,发现几乎都没有人居住,有的房屋门口还挂着通讯处、文工团的字样,可见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八路军部分部门的宿营地。</p><p class="ql-block"> 查看资料得知:《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前身为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这首歌曲不仅汇聚了沂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传颂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历经七十多年,《沂蒙山小调》始终是流淌在中华儿女心间的经典老歌,与《茉莉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p><p class="ql-block"> 如今,“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已建成沂蒙山小调博物馆,以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场景为核心,兼具文化展示和体验功能,成为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为了留住参观“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珍贵记忆,我还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前拍照留念。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火热场面,找到了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敢于来犯之敌的真正原因。</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上白石屋村的村民可能都搬到进山口附近的旅游小镇去了,那里有旅馆、超市、饭店、小楼,是一个繁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村史馆,我们来到了登山广场,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攀登天蒙山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登山的石头阶梯是用加工得非常周正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在山下的梯田中向山脚下延伸,梯田中满是果树,主要品种有苹果和板栗,树龄大约有五六十年,看来这些树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p><p class="ql-block"> 来到山脚下,登山的道路变成了水泥栈道,坡度也变得大了起来。我们攀登了一阵子,觉得累了,就在一个小卖部门口休息,小卖部门口的指示牌上分明写着:距离望海楼还有2/3的路程。这个时候,我们看到风景区的卫生管理员从上面的水泥栈道上扔下来了一根绳子,我就问夫人看到了没有?她说看到了,原来是卫生管理员们看到悬崖上有一个游客扔的矿泉水瓶子,他们在想方设法把它捡回来,我们看到一个女同志从下面爬上去了,一开始悬崖上的石头还有一些凹凸不平,比较好爬,后来就变得又陡又滑非常难爬了,那位女同志只好抓住从上面扔下来的绳子继续向上爬,爬到矿泉水瓶子跟前,把那一个矿泉水瓶子扔了下来,才又慢慢下来。我看到这一场景后对夫人说:“看到景区卫生管理员这么不容易,游客就不应当乱扔垃圾了”。夫人也有同感,点头称是。</p><p class="ql-block"> 水泥栈道在陡峭的石壁上左右转折,继续向上延伸。有时候还会出现一段平坦的路段,但是给我们的感觉并不轻松,反而更加紧张了。因为这一路段的水泥栈道是修建在90°的悬崖之上,水泥栈道下面没有任何立柱支撑,支撑水泥栈道的是一些楔进悬崖石壁之中的水泥挑梁,整个水泥栈道都是悬空的,幸亏朝外的一面还有水泥栏杆阻挡,让人们才多少产生了一点安全感,才敢从上面顺利走过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达了天蒙山东峰——手擘峰。“擘”是生僻字,查了一下百度,有两个读音,两种意思。第一个读音是bo,大拇指的意思;第二个读音是bai,同掰。按照第一个意思,是说这座山形似大拇指;按照第二个意思,是说这座山是用手掰开的山峰。看这座山,平白无奇,仿佛与哪个意思也关联不上,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一直没有参悟透,要想知道具体是什么什么意思,恐怕只能去问当地人了。而我们一时又无法辨认哪个是游客,哪个是当地人。这个时候,我们身边几乎也没有其他人,于是我们就放弃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再看旅游指示牌,向西是景区主干道,我们为了不放弃每一个景点,于是就先向东走,去看一下东边的两个景点:日光岩和手擘峰。</p><p class="ql-block"> 日光岩是一块非常大而又非常光滑的岩石,是白色沙砾岩,反光性能非常好,当日光照射到上面的时候,有强光反射,甚至在山下边的人也能看到强烈的反射光,所以被称为日光岩。</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山上的松树明显比山下的果树粗大多了,大概山上的松树年代更久远。东边的景色几乎都被青松茂密的枝叶遮挡了。我们顺着旅游线路继续向东,穿过了一片松树林后,来到一处下坡,当我们走下一处台阶的时候,发现有一座山峰是由一些硕大的岩石堆叠而成的,有一个比较高的山尖儿酷似一条大拇指。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弄明白了手擘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手擘峰回来,继续沿着旅游主干道向西前进,总算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这里的山路是修建在山顶的,山路由石头铺设,石头比较破旧,可见这条山路有些年头了。翻过一个山坳,道路由山南面转到了山北面,山北面的山势更加陡峭,全部都是90°的陡峭岩石,这一段被称为叠翠岩。叠翠岩的水泥栈道全部悬挂在岩石之上,而陡峭的岩石又不是顺直的,弯弯曲曲,这里的水泥栈道虽然平整,但很弯曲,水泥栈道上面的岩石上还雕刻着古代文人墨客称赞天蒙山的诗作,给心情紧张的游客带领了心理慰籍。</p><p class="ql-block"> 有明代诗人杜洽的《蒙山叠翠》</p><p class="ql-block"> 小鲁名高自昔称,连云一带翠华平。岚光初变芙蓉色,碧落遥悬河汉明。望断武陵春命棹,梦回缑氏夜闻笙。如今转忆元公隐,含景苍龙薄暮清。</p><p class="ql-block"> 有清代诗人王本敬的《夏云》</p><p class="ql-block"> 每到天将雨,烟云万壑生。 山光时断续,树色不分明。 乍似堆绵重,还如炊黍轻。 无心休了岫,惬我坐看情。</p><p class="ql-block"> 有明代诗人公鼎的《蒙山集萃》</p><p class="ql-block"> 水滴苍崖下,泉鸣碧涧中。九霄分桂影,万壑尽松风。 棋局惊飞鸟,鱼竿挂彩虹。夕阳沉醉去,长啸暮山空。</p><p class="ql-block"> 有明代诗人李柰的《山中春霁》</p><p class="ql-block"> 静下林泉深处居,乾坤清气蔼吾庐。半窗宿雾仍栖竹,一亩浓烟自种蔬。远浦水从天外落,乱峰云散雨晴初。春光自老风烟色,松影横斜午梦余。</p><p class="ql-block"> 这些诗作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还是非常好的书法作品。查看资料得知,描写蒙山的诗文多达几十首之多,只是景区建设者没有那么多钱让工匠都雕刻上去罢了。</p> <p class="ql-block">  转过这段路程,在一处石门之后,我们还看到了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观自在”三个金色大字。</p><p class="ql-block"> 到了这里,平坦的水泥栈道也结束了,上了台阶就是“老儿石”了,我们在这里稍事休息,继续向上攀登,而前面的道路则更加陡峭了。因为,这段道路就是攀登上天蒙山最关键的一段。</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临沂的山大部分是山上有山,下面的山是一个基础,而上面的山头则更加陡峭,这样的山头叫做山崮。再往上走,就是天蒙山的山崮了。水泥栈道基本上就是在悬崖峭壁上来回转折。</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有一位游客问我:“大爷,你是自己走上来的吗?”</p><p class="ql-block"> 我说:“是的。”</p><p class="ql-block"> “你走了多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3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你上来的太晚了,现在已经4点多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选择坐缆车下山,我只好告诉他:“要是回去晚了,我们就到蒙阴住下。”</p><p class="ql-block"> 那位游客才放下心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告别了驴友,继续向天蒙山主峰攀登,大约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天蒙山的极顶——望海楼。因为天色已晚,天蒙山极顶的另外两处景点玉皇宫和全国最长的玻璃栈道我们只好放弃了。为了尽快赶回莱芜的农村老家,大女婿选择了乘坐缆车下山。</p><p class="ql-block"> 下了山,回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这个时候的音乐喷泉开喷了,村史馆房屋上的轮廓灯也亮了起来,二外孙又眼热音乐喷泉的壮观场面了,他在那里看起来不愿意离开,他与妈妈在那里逗留了好大一会儿,我们只好在下面的广场上等着他们,他们过来后,我们才走回了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了私驾车,打开导航,乘着夜色,顺着京沪高速又转泰临高速,从化马湾下了高速公路,然后沿着S241省道到达角峪镇之后,再沿着乡村道路回到了莱芜农村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下列视频:音乐喷泉</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讷言,山东省济南市人,牛泉镇牛王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济南市莱芜区书法协会会员,新泰市(县级)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十二家》加盟作家,泰安市(地级)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家谱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国百年临池艺术网名誉会员。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会员,会员ID340545。2024年6月被纳入《传世汉诗国际诗典》山东诗人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