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方志敏站在台阶上,身着中山装,那严肃认真的表情仿佛在诉说着他肩负的使命。他是江西弋阳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江西领导农民运动,那时候的他,就像一颗火种,试图点燃革命的燎原大火。</p> <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方志敏转入地下斗争。他领导弋阳、横峰农民起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第十军。他历任中共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等职务。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始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p> <p class="ql-block">“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江西省委做出决定,在全省各地掀起农民运动高潮。6月,我根据省委决定,第一次来到鄱阳,传达了党的“五大”会议精神,指示鄱阳党组织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我亲自深入珠湖雨田、牛路口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召开千人群众大会,演讲时我慷慨激昂,那些话语像是一股清泉,流进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心田,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和响应。那时候,我看到了农民们眼中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也更加坚定了我革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大地。8月上旬,在赣西开展工作的我,突然间与省委失去了联系。然而,当我闻悉“八一”起义的消息后,精神极其振奋,便决定返回弋阳“重起炉灶,再来干吧”。在返回弋阳的途中,我第二次来到鄱阳。一到鄱阳,我便在饶河的一条小船上,以省委农委书记、特派员的身份,会见了鄱阳县委负责人李新汉。我意识到斗争一天比一天残酷,武装斗争将是革命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和李新汉商谈了在革命危急时刻如何领导农民坚持斗争的问题,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武装夺取。在那条小船上,我和李新汉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们都在为革命的未来出谋划策。</p> <p class="ql-block">党的“八七”会议后,我第三次来到鄱阳。我参加了鄱阳党组织在鄱阳镇风雨山召开的秘密会议,而且巧妙地将李新汉他们保存在古县渡的10支枪支安全地运到了弋阳,成为后来弋横暴动的一部分主要武器。这是一次充满惊险的运输过程,我和李新汉等同志小心翼翼地护送着枪支,就像护送着革命的希望。在运送枪支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生怕被敌人发现。但最终,我们成功了,这10支枪支为革命增添了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我第四次来到鄱阳,这次来鄱阳是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回到赣东北担任横峰区委书记。10月,我领导弋阳3000多名农民举行了秋收暴动;12月,又发起了横峰楼底蓝家为起点的横峰年关大暴动。1928年1月上旬,在我的领导下,有七八万农民参加的弋横大暴动震惊了江西大地。每一次暴动都是对反动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也是对革命胜利的一次有力推进。在这四次到鄱阳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农民们从迷茫到坚定,从懦弱到勇敢的转变,他们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而我,也将继续带领他们走向革命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