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蛇年正月十五,发小群里琪格格提议说,去滕王阁北区看看,小明说然后去大士院逛逛,我积极响应。在南昌生活了60年,我居然没去过大士院,甚至不知道在哪里。</p> ▲相识60多年的小伙伴 正月十七是个阴天,天气预报有小雨,这也挡不住我们的兴致,说9:30在205路公交中山路榕门路站集合,几乎都提前到达。从滕王阁景区东门进入,此时毛毛雨飘起,好在景区长廊连长廊,走在其中不畏风雨,呵呵。边走边聊,边看边拍,看见腊梅开心,看见红梅开心,发小在一起就是开心。<br> ▲蒙蒙细雨中的滕王阁 辛弃疾 贺新郎 赋滕王阁<br>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馀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br>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竚。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br> ▲石头上刻着辛弃疾的《贺新郎 赋滕王阁》 ▲“嫩好恰噶(你很棒)”“好作兴嫩(好稀罕你)” ▲白玉兰 ▲红梅 ▲腊梅 ▲大戏台 ▲自拍 ▲审片 ▲我们在滕王阁过大年 ▲平安喜乐 站在赣江边极目远望,远处的西山是青山,身旁的赣江是绿水,真的是青山绿水!每次来滕王阁都要在江边走走,吹吹江风,感受母亲河给予的滋养和恩惠! ▲南望,远处是赣江南昌大桥。 ▲北望,赣江八一大桥近在眼前 ▲天气晴朗时,站在滕王阁望向赣江西岸(小明拍摄) 从滕王阁北区出来,沿叠山路东行大约260米到半步街(半步街南边是子固路,子固路165号是贺龙指挥部旧址)。半步街是一条南北走向 烟火气十足的小街。<br> ▲墙上有赣江的老照片。 ▲站在半步街上,由北往南看。 半步街北端有一座跻身于居民区的南昌市向荣小学,操场不大。 ▲半步街北端有一座小学 ▲学校的操场 ▲墙上的“全建不带萬”的意思,大概率只有地道南昌人能明白。我的理解是“全是真的,绝没假的”。 下图是半步街南牌坊。牌坊外是东西走向的叠山路,出牌坊往南直走就是子固路。 ▲半步街南牌坊。 ▲半步街小罗子汤店 我们在半步街上的“小罗子汤店”午餐,食客不少,是大食堂的布局,接地气,挺好。各自要了拌粉或拌面外加一钵肉饼汤,味道不错,价格亲民。 ▲麻团 皮蛋肉陀汤 南昌拌粉(免辣) ▲“一汤一粉一座城” ▲大食堂布局 亲民 接地气 ▲吃完饭打个盹 粉足汤饱继续沿半步街直行,来到一十字路口,看路牌是“大士院街”。同伴们都是来过此地N次了,只有我是第一次涉足,决定独自通走这条不长的街道,于是与她们在此别过。 我对“大士院”这地名很感兴趣,觉得一定与观音菩萨有关。咨询了DS(Deep Seek),果然。<br>大士院之名源于清代,因该地曾有一座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称“大悲院”,道光年间改称“大士院”,巷名由此而来。历史上,大士院邻近南昌老港码头,是德胜门内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商铺林立,商贾云集,马车往来不绝,市井气息浓厚。<br> 大士院街东接胜利路,西连榕门路,全长不足400米,是南昌市东湖区的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浓郁市井气息的老街区,以地道南昌小吃闻名,如老南昌白糖糕、拌粉、瓦罐汤、油条包麻糍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网红打卡地。 我先往东走到胜利路上,再返回到大士院街往西直走到榕门路上,就这样漫步在这不足400米长的街道上,走走看看。看坐在路边吃饭的食客,看密集的居住条件有限的居民房,看人来人往,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站在胜利路,望向大士院街。 ▲大士院街西牌坊 牌坊外是榕门路 ▲站在榕门路,望向大士院街。 ▲密集的居民楼 溜达闲逛的多是女孩子,她们不上学不上班吗? <p class="ql-block">大士院街与半步街交汇处是嘉宾楼遗址,这里是大士院32号。这个地名我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介绍中见过。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朱德曾在此设宴款待南昌城守军的两名团长和副团长,并通过打牌等方式拖住他们,为起义的成功争取了时间。这一历史事件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也有生动展现。这一事件赋予了大士院独特的历史价值。</p> ▲大士院32号 嘉宾楼 看资料说,2024年5月1日,嘉宾楼在大士院32号重新开业。复原后的嘉宾楼不仅保留了民国风情的外观设计,还设有文物陈列室。今天走进嘉宾楼,里面不大,没看见专门的文物陈列室,在酒楼的包厢、过道,看见了一些与八一南昌起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br> 在老街上漫步,看什么都好,如此,便是我心中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