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情结 ——在2017年父亲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辈们!

峰高云海

<p class="ql-block">  1962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上午,父母带我去了景山公园,参加原八路军总部太行山军工部部分在京人员及家属的游园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游玩景山公园,也是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和众多八路军军工前辈及小伙伴们一起相聚,并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照片,由此内心深处与景山系下了情结。</p><p class="ql-block"> 每次我看到这些珍贵的照片,除了识别照片上的人员之外,也琢磨照片是在景山公园什么地方照的呢?按图索骥,今年五月份我三次来到景山公园寻觅当年拍摄场地,追思与父辈及太行军工兄弟姐妹们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  故宫神武门对面的景山公园大门顶部高悬的万岁门匾额</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山公园南门中轴线、绮望楼、万春亭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应是在绮望楼前西侧拍照的。</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陆达伯伯、杨鸿章、刘鹏伯伯、郑汉涛伯伯。前排左起郑云荪(郑伯伯之子)、陆成毅(陆伯伯次子小宝)、郑红英(郑伯伯女儿)。</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地点同上。</p><p class="ql-block">左起:陆达伯伯、张力阿姨、刘鹏伯伯、杨亚平、?、陆成勇(陆伯伯长子大宝),王林阿姨</p><p class="ql-block">李汉唐阿姨、杨鸿章(我父亲)、李桂芝(我母亲)、高永建、杨少峰。</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地点在前张照片的位置上又下来十几个台阶。</p><p class="ql-block">左起:张力阿姨、刘鹏伯伯、陆成勇、?、陆毛毛、杨亚平、王林阿姨、李汉唐阿姨、杨鸿章、</p><p class="ql-block">李桂芝、高永建、杨少峰。</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就是当年在绮望楼前西侧拍照的地点,只是大花盆左侧的一株白皮松没了。</p> <p class="ql-block">在景山公园绮望楼附近参加聚会的太行军工子弟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高永建、杨亚平、陆毛毛、沈小林、杨少峰、沈小林前面?、</p><p class="ql-block">陆成毅、郑红英、陆成勇、郑云荪、最右者?</p> <p class="ql-block">55年后再次相见左起:杨少峰、郑红英、陆毛毛、郑云荪。</p> <p class="ql-block">注意看,绮望楼现在只有东侧还有一株白皮松,西侧这一株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当年拍照的地点现在虽然有些变化,但我还是认为这是当年拍照的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毛毛姐(后排中间者)与我们全家合影。</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拍照时叫我抬头把眼睁开,可那天阳光太刺眼啦!</p> <p class="ql-block">绮望楼前偏东侧应该就是当年全家人合影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这张太行军工部部分人员及家属在景山的合影。前辈们由山西长治到北京十多年了,相聚在景山不易呀!拍下这张照片更是十分珍贵。拍摄者应该是陆达伯伯。拍摄地点在景山什么位置呢?仔细看张力阿姨右肩上露出个亭字,这是哪个亭子呢?</p> <p class="ql-block">景山上共有五个亭子。最高处是万春亭,它东侧由上至下分别是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西侧由上至下分别是辑芳亭、富览亭。那天我们是上午去的景山,从照相的光线来看,大家应该是面朝东,所以我选择了从东侧上山寻找当年拍照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一直认为那张合影是在景山最高处万春亭台阶处拍的。实地一看------错!照片上的亭柱位置,亭檐形状都对不上。</p> <p class="ql-block">是在周赏亭这里拍的?但仔细看亭平面六柱呈圆形,重檐圆形都与照片对不上。</p> <p class="ql-block">合影应该是在观妙亭这里拍的。虽然55年过去了,亭周边环境有些变化</p><p class="ql-block">​但亭平面呈八角形,亭重檐八角状都与照片亭子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观妙亭</p> <p class="ql-block">柏树上从左至右:陆成毅、杨少峰(坐着)、陆成勇、郑云荪(侧脸)</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以为当年我们四个少年是在这棵树上照的,到实地一看不对呀!这是一株老槐树,而我们是在古柏树上照的。既然在景山东侧找到这株老槐树,那就简单说说这株所谓“罪槐”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1644年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祯皇帝跑出皇宫自缢在这株槐树下,这株树就成了一棵“罪树”,正是“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罪槐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死亡(死的这株槐树从树龄上分析也不是当年崇祯帝自缢的那棵槐树)。在“文革”之中,景山闭园7年。在1978年景山重新开园后,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明崇祯皇帝自缢处。1981年,公园管理处派人在景山南坡找到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树,移栽过去,以弥补失去的历史景观。1996年,公园管理处又从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的门前移植来了现在的这株古槐,这棵槐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树龄,虽然离三百多年树龄还相差甚远,但就外观上来看,总比过去那株碗口粗小树感觉更可信一些</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就是当年拍照的那棵桧柏树。这棵树就生长在万春亭东侧​。这原是个山坡不知是什么年代在这里建了个景观平台,垫了不少的土,树杈相对矮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再核实一下这棵树</p> <p class="ql-block">京华揽胜第一处</p> <p class="ql-block">55年了,树长粗了,曾经坐在树杈上的人也从少年变成老头啦!再与树合张影吧。</p><p class="ql-block">时光留不住,岁月存照中;</p><p class="ql-block">​往事岂能忘,桧柏树为证。</p> <p class="ql-block">这张矗立在万春亭山坡下的老照片可以清楚看到当年景山万春亭周边的原</p><p class="ql-block">时间无声,岁月留痕。5月份我多次来到景山公园,寻到了当年聚会拍照的场地</p><p class="ql-block">虽然颇费周折但还是有所收获,不光寻到了拍照的故地,也使我重温了父辈之间的友情</p><p class="ql-block">当年抗日烽火起,父辈报国聚太行;</p><p class="ql-block">从无到有干军工,造枪造炮供前方。</p><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情似海,景山相会留身影;</p><p class="ql-block">父辈音容今犹在,重返故地忆恩情。</p> <p class="ql-block">  此文2017年6月12日发表在新浪博客。</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