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的七月,骄阳似火,我怀揣着咸阳师专的毕业证书,踏入了教育的旅程。就如同我高中时代的引路人——袁君昌老师一般,我在秦岭深处的凤县,开启了我的高中教师生涯。那蜿蜒的山路、葱郁的山林,都在见证着我的青春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一个炽热的梦想在我心底悄然扎根:我渴望像袁老师那样,让自己班上45名学生中,有36人能踏入大学的校门,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追逐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 我的班主任袁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他的教师生涯,宛如一首激昂的乐章,用“认真、敬业、辉煌”三个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自1981年他带上我们班,那严格的要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毕竟,我们身处陕西省老牌重点中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是学校传承已久的优良传统。我们四十五颗年轻的心,紧紧追随着袁老师的步伐,“惟袁老师马首是瞻”,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然而,这份单纯的崇拜,也曾让我们陷入一场“风波”。</p><p class="ql-block"> 1982年,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学校给各班分配了劳动任务。不巧的是,袁老师有事请假回家了。总务主任走进我们教室布置了任务。他前脚刚迈出教室门,后脚我们班长就站起身,响亮地喊出:“我们听谁的?只听我们袁老师的!别人说话没用!”这话,像一阵风,飘进了刚出门的总务主任耳中,他立刻转身折返:“你们的任务变为重新铺修学校最东面的南北路。”说完,便大步离去。我们瞬间愣住了,想着那二三百米长、五六米宽,中间高两边低的砖铺路,心中满是无奈。</p><p class="ql-block"> 下午,袁老师归来,知晓了事情的经过,却也无力改变。谁让他平日里总向我们灌输“他的头上只有校长,其他谁的门也不认”呢?我们自然也是“头上只有他袁老师,其他谁的门也不认”了,哈哈!</p><p class="ql-block"> 但任务还得完成,我们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上。撬起所有的砖,将垫层铺平成微微的拱形,再小心翼翼地把砖码放铺好,把烂砖全部换成好砖。就我们四十五个人,整整奋战了三个白天和三个晚自习。那几日,疲惫如影随形,大家累得是唉声叹气,却也毫无办法。就连住在路边的几位老师,都纷纷拉出房子里的灯泡,为我们照亮那漫长的劳动之路。</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团结一心、拼搏奋进的我们,在1984年的高考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45人参考,大学加高中专,一举考走了36人。上海复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空军工程学院、空军导弹学院、西北建筑学院……这些知名学府里,都有了我们同学的身影,那是我们青春奋斗的最美见证。</p><p class="ql-block"> 而我,高三第一学期因严重胃病,在校仅仅待了六个星期,便休学回家调养。第二学期开学,我又回到课堂,继续为梦想拼搏。最终,我考上了三年制大专——咸阳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老师。</p><p class="ql-block"> 当我真正踏上教师岗位,心中满是对袁老师那般辉煌成就的向往。然而,现实的落差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得我最初的热情大减。面对基础远不如我高中同学,学风也与我曾经就读的省重点南郊中学截然不同的凤县学生,我几乎每日都感到头疼不已。虽说在我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河口中学走出了第一位真正由我们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我和几位老师也拿到了高达三百元的奖励,那是当时工资的好几倍,可这与我心中的梦想相比,实在是天地之遥。</p><p class="ql-block"> 1993年9月,我的高中教师生涯画上了句号,我成为了一名初中老师。但梦想的火种,始终在我心中燃烧。只是,面对现实的种种困境,这梦想要照进现实,谈何容易!我即便再努力,似乎也难以撼动这既定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但我始终坚信,机缘永远垂青有梦想且时刻为之努力的人!2011年,又一届初中新生踏入校园,我再次担任班主任。那时,“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轻柔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幸运的是,我们成为了实验年级。“挤堆堆围圈圈”、“学生讲,老师改”,成为了这场教学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我不仅将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融入到学生管理里。渐渐地,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我以往所带的学生截然不同。最明显的变化是,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呼呼大睡的学生,无论是晨光熹微的早上,还是略显慵懒的下午,哪怕是在学生们最容易犯困的春夏之际的下午,教室里也总是充满着求知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当把孩子们带到初二时,他们已经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学术助理、学科长也都培养得十分出色。记得有一次,我刚在黑板上写下课文题目,学校便通知全体老师召开紧急会议。我匆匆叮嘱班长管好纪律,便急忙赶去开会。近二十分钟后,我返回教室。还未进门,就听到教室里传来讲课的声音。我轻轻踮起脚,透过窗户往里望去,只见我的语文学术助理正拿着我的教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同学们上语文课。那一刻,我的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我没有立刻走进教室,而是静静地在窗外看了十几分钟,直到学术助理顺利讲完课,布置好作业,我才走进教室。</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孩子们这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我严格细致的管理,在2014年的中考中,一切都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班33人参加中考,考上了29人,其中包括一位从宝鸡过来借读复习的女生!</p><p class="ql-block"> 这个成绩,与我的班主任袁老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对我而言,已经足够让我感到满足。虽然它无法与袁老师的辉煌相媲美,但足以让我问心无愧地面对我的教师生涯,面对凤县人民每月给予我的数千元工资。</p><p class="ql-block"> 机会,永远会留给那些心怀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就像那首歌中所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在这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怀揣着梦想,一路前行,虽有坎坷,却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