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凤凰寺

谢孝庆

<p class="ql-block">凤凰寺始建于唐或宋,原名真教寺,宋末遭毁,元代西域伊斯兰教大师阿老丁捐资重建,明清时期又多次修缮和扩建。</p><p class="ql-block"> 名称由来:因建筑群布局形似凤凰,清代时又称凤凰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整体结构对称,主要建筑物向着麦加,布置在东西向的中轴上。</p><p class="ql-block">木构架体系:寺庙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体系建造,使用斗拱、梁柱等构件,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也展现了精美的木作工艺。</p><p class="ql-block"> 装饰艺术:运用了大量的砖雕、石刻、木雕等中国传统技艺,同时结合伊斯兰教的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如八角星、菱形格等,寺内墙壁、门窗等处常见阿拉伯文书法。</p><p class="ql-block">屋顶: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与伊斯兰教文化中对绿色的喜爱相契合。</p><p class="ql-block">特有建筑元素:保留了一些典型的清真寺建筑特征,如望月楼,是阿訇宣礼和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的场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殿设施:殿内礼拜朝向墙砌有凹壁,壁面装有精湛的明代木雕,镌刻有书法精美的《古兰经》文。殿后墙有青砂石制“经香台”四座,两侧为雕竹节望柱,束腰刻有花草,当是元代遗物,殿中间为木制“经函”,雕刻阿拉伯文,可能是明景泰二年重修时设置。</p> <p class="ql-block">杭州凤凰寺与国际伊斯兰教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传承方面:杭州凤凰寺始建于唐代,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较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见证了早期阿拉伯、波斯等地穆斯林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传教、经商的历史,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在国际伊斯兰教历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与国际上其他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共同构建起伊斯兰教在全球传播的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 宗教地位与声誉方面:凤凰寺是中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古寺之一,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中享有盛誉,是具有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交融特色的重要宗教场所,很多海外穆斯林知晓凤凰寺,将其视为了解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宗教交流活动方面:在宗教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杭州凤凰寺的庆祝活动会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穆斯林参与,促进了与国际穆斯林在宗教仪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交流与相互了解。此外,凤凰寺可能会与国际伊斯兰教组织、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合作,共同推动伊斯兰教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也会有国际伊斯兰教的学者、阿訇等来此交流访问、讲学等。</p><p class="ql-block"> 建筑艺术与文化展示方面:凤凰寺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阿拉伯建筑特色,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在国际伊斯兰教建筑艺术领域具有独特价值,为国际上研究伊斯兰教建筑与其他文化建筑融合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案例,展示了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国际上对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了解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 碑廊</p><p class="ql-block">空间布局:碑廊位于寺内庭院北侧,为游客和学者提供了较为集中的空间来欣赏和研究古碑。</p><p class="ql-block"> 古碑数量:保存着历代古碑石共21方,其中包括阿拉伯文古碑1方、明和清两朝关于扶持伊斯兰教的敕谕碑和真教寺重修碑记多方,以及阿拉伯古墓碑10余方。</p><p class="ql-block"> 古碑价值:这些古碑对研究杭州历史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杭州凤凰寺的21块古碑包括20方元代阿拉伯文古墓碑和1方明代古波斯文寺碑。以下是关于它们的一些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来源与收藏:1953年聚景园穆斯林公墓整体迁移,这21块墓碑在此后不久被收藏在凤凰寺中。1974年,凤凰寺管委会在寺内庭院左侧修建小屋,贮存这些墓碑和原先就在寺内的寺碑。</p><p class="ql-block"> 研究历程:1911年,寺中所藏的明代波斯文碑曾刊登于英国报纸。1936年,白寿彝先生在《禹贡》第11期发表文章,披露了民国以来聚景园一带出土古阿拉伯文、波斯文墓碑的情况,并公布了两通拓片。2007年,兰天浪来到杭州摄取了这些墓碑的照片,交由亚历山大•莫尔顿先生开始释读研究。2010年,两人将初步研究成果发表在《清华元史》上。2010年,杭州市政协开始启动这批古碑铭文的释读工作。</p><p class="ql-block"> 明代古波斯文寺碑:立于大明景泰三年八月九日(1452年9月18日,回历八百五十六年斋月第一天),由元朝阿老丁·迭里迷之孙法忽鲁丁所立。从碑铭内容看可能是一个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经师所作,文中出现罗马帝国凯撒和亚历山大等名字,也赞扬了中国的天子,体现出思想的包容性。</p><p class="ql-block"> 元代阿拉伯文古墓碑:据考证,墓主有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这些墓碑的铭文相对较长,有对墓主的生平描述,也有大段的波斯语诗歌,所含信息量比泉州所藏大部分墓碑铭文更为丰富,是研究当时杭州历史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宗教地位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宗教活动场所:是伊斯兰宗教节庆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p><p class="ql-block">文化交流窗口:凤凰寺见证了中国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融合,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中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杭州凤凰寺举行过的大型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 宗教节日活动</p><p class="ql-block"> 开斋节: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穆斯林在这一天庆祝斋月圆满结束。如2012年开斋节,杭州全市近四千名各族穆斯林群众在凤凰寺,在阿訇的带领下恭颂《古兰经》,听取斋戒目的和意义的讲解,聆听“卧尔兹”演讲。</p><p class="ql-block">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2004年古尔邦节,来自杭州各地和我国西北等地来杭经商、工作的回族等穆斯林群众及部分在杭的海外穆斯林客商、留学生等1000多人欢聚在凤凰寺,进行了隆重的节日会礼,之后按照教规进行了宰牲仪式。</p><p class="ql-block"> 圣诞节:也叫“圣记”或“圣忌”,每年这一天,凤凰寺内要举行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经历和功绩等活动以示庆祝。</p><p class="ql-block"> 登霄节:在伊斯兰教历七月十七日,这天晚上凤凰寺内张灯结彩,杭州的穆斯林们群集于此举行礼拜、祈祷。</p><p class="ql-block"> 其他大型活动</p><p class="ql-block"> 望月楼落成庆典:2010年,凤凰寺举行望月楼恢复重建落成庆典仪式,来自上海、南京、兰州、银川、宁波、衢州、嘉兴、丽水、义乌等市的伊协代表,与杭州市广大穆斯林群众共同参加。</p> <p class="ql-block">凤眼井的命名渊源:凤凰寺因其建筑群布局形似凤凰而得名,礼拜大殿为凤体,望月楼为凤头,左右两口古井为凤眼,南北两侧建筑为凤翼,后花园竹林为凤尾。这两口古井被称为凤眼井,水质清滋,经年不枯,曾是当年穆斯林礼拜沐浴的主要水源。</p> <p class="ql-block">杭州凤凰寺后庭园风景独具特色,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布局精巧:整体布局呈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对称之美,庭院中设有小径,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景观区域,周围点缀着花草树木、假山石凳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植被丰富:种植着多种树木花卉,如四季常青的松柏,枝干挺拔,给人以庄重之感;还有紫薇、桂花等花木,紫薇花期长,花色艳丽,桂花飘香四溢,为庭院增添了色彩与芬芳。</p><p class="ql-block"> 建筑古朴:后庭园周边的建筑多为明清风格,与寺内的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建筑的屋顶采用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飞檐翘角,线条优美,展现出精湛的建筑工艺。</p><p class="ql-block"> 点缀小品:庭院中置有一些精美的石雕、砖雕作品,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造型别致的石凳、石桌,供游客和信众休息、交流,增添了庭院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光影优美:白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与周围的建筑、植被相互映衬,美轮美奂。夜晚,庭院中的灯光亮起,柔和的灯光照亮了小径、建筑和花木,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