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出路》这部纪录片,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不同阶层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与梦想追求,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p><p class="ql-block"> 影片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背景的主人公。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后游历欧洲,最终考上心仪的艺术学校并回国创业;湖北的徐佳,历经三次复读,终于考上二本,开启自己新的人生篇章;而甘肃的马百娟,12岁还在小学二年级,梦想去北京上大学,却因种种现实因素,早早辍学,打工碰壁后无奈嫁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其中,马百娟的故事最让我难以忘怀。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年幼的马百娟,穿着朴素甚至有些破旧的衣服,背着小书包,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她的眼神中,满是对外面世界的渴望,那是一种纯净而炽热的光。她梦想着去北京上大学,仿佛那是她人生唯一的出路。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将她的梦想击碎。当她因为学习跟不上而退学,当她15岁独自去城市打工却屡屡碰壁,她眼中的光逐渐黯淡。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满是惋惜与无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百娟的遭遇,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家庭经济的压力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让许多像马百娟这样的孩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怀揣着梦想,却无力挣脱现实的枷锁。</p><p class="ql-block"> 与之相比,袁晗寒和徐佳则相对幸运。袁晗寒有家庭的支持和自身的勇气,能够在不同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徐佳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跨越。但他们同样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纪录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出身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屈服于命运。无论是身处优越环境还是困境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同时,社会也应该更加关注那些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出路》就像一声警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