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至浚县游、又抵安阳徒

运筹帷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一则浚县赶庙会的公告出现在徒步群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探索欲瞬间霸占了我的内心。我是一个平日喜欢以堆砌文字充实自己生活的人,乍一看浚县这个地名,自己心里就产生了些许的好奇。遂、报名、随从,以一个小白的身份开启了这次浚县之旅。所谓好察非明,能查而不察谓之明,好胜非勇,能胜而不胜谓之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佳肴玉液满琼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笑语欢声暖客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幸得冰弘情厚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恩不禁意绵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举杯对饮凝情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握手言谈鉴清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倘若此宴能常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化身飞羽永傍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十一时许,浚县就已敞开怀抱迎接了我们这些来自异乡的不速之客。来不及洗漱,匆匆登记房间之后,徒协老大就已经赶赴了下一个聚集地 “王记美食” 在这里备下十余道菜品,分两桌与同行的驴友把酒言欢。说实话对于河南饮食我一直不甚喜欢,尤其今天总感觉这些菜品很难伴老大的玉酒助我微醺。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就餐期间由于人多,大家分成两个房间。然而盛情之下,何论距离?此刻用餐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为求裹腹,更多的是情感的释放,心灵的交流,友谊的递进,心境的提升。大家时而举杯对饮,时而握酒言欢,时而执盏客串,时而浅斟低酌,间或有歌吟笑呼寄情诗酒者,无不为中午餐间小聚增添浓浓的暖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餐毕、我跟着几个驴友开始了此次来浚县的目的之行。穿过马路,径直来到了一条古老的近似于水泊梁山的街巷。看着这里几近落后的市容市貌,自己心里竟然有了一种扭曲的人生观,感觉自己生活在长治这样的繁华闹市该是何其有幸。然而没走多远,我就为自己这种狭隘的想法感到可笑。人常说地上建筑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无疑、山西的古建在我国有着百分之七十五的占比,这也是近年来山西每每被人们谈及时常论的话题。尤其是去年的黑神话悟空,更是把山西的旅游再一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许是浚县和山西是近邻吧,这里的古建也一样有着历史的厚重感,短短几公里的街巷,我已经从中看到了几处地上古建,它们的斗拱、雀替、飞檐、月梁、悬鱼、漏窗等一系列建筑构件于静谧的历史长河中默默承载着其独特的庄重与宏大。从模糊的碑文中了解到,浚县是一个钟灵毓秀英才辈出的地方,这里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子贡的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循着这条古巷续行不久,我们来到了大伾山。记得有朋友和我说过,大伾山是我国的书法名山,怀着丝丝好奇,我又同朋友们迈进了大伾山的大门。大伾山虽非峻岭,但平地突兀,孤峰矗立,山坡草木葱茏,面前古柏夹道且林静蹊幽,山腰青石裸露,山石嶙峋,崖壁陡峻。王维曾有诗赞曰:“孤峰凌云烟。” 行走在大伾山的小径上,穿梭于身旁的游人络绎不绝,纵使耳畔的喇叭内常响起对大伾山的介绍声,却也无法干扰我拜读欣赏散布于路旁的关于王阳明诗句的标识牌。昔日王阳明在大伾山讲学时亦曾留下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脍炙人口的诗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结束了大伾山的观光,我们于下午四点半沿原路返回。这时正好赶上浚县庙会,踩高跷、打花棍、舞狮、敲鼓等节目正在上演,使得这条我们来时还空荡荡的街道,此刻变得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听着鼓手循环反复的敲打着似曾熟悉的鼓点,不禁慨叹凡事贵在坚持。回想自己也曾做过闹元宵时的鼓手,深知这份差事的艰辛与不易。这也如我们日常生活一样,如果能把极为平常的事情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重复下去,成功的喜悦就一定会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尽兴游玩不罢休,扒岩执杖到山头。次日辰时,同行的驴友们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早早地候在大巴车旁,等待着它带着大家的心一起飞翔。司机小伙儿坐在了驾驶座上,脸上挂着和谐可亲的微笑,他轻踩油门,大巴车平稳加速,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车厢内轻轻回响,仿佛是旅途的序曲,预示着一场精彩纷呈的攀岩活动即将拉开帷幕。随着大巴车的前行,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丰富起来。田野里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过往的旅人挥手致意。远处的村庄依山傍水,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宁静而祥和。真一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幽美画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来贤俊多坎坷,道与世违胡足诧。当我们驱车赶往手扒岩的途中经过一个村庄时,道路狭窄且路旁泊车阻行,无奈、大巴车只能凭借驴友在前方步行清障,以开路引导前行。继续前行不久,又遇到两处限高架横亘于面前阻断了大巴车前进的路线。关键时刻还是老大电联了一部微型面包车,经过来回三趟的运载,才把这群驴友先后送至林州手扒岩的入山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行走在通往手扒岩的山路,我的双脚似乎踩在了松软的地毯上,感觉异常的轻松舒适。我是坐最后一趟面包车过来的,想必在我之前来到这里的那十几个驴友现在已经走了很远了,索性加快脚步向前追赶,不一会儿前方隐约的说笑声像林中百灵的鸣唱,在为我的巴山越岭加油鼓劲。手扒岩终于如约和我相遇了,看着眼前这布局有序的经过人工雕凿出来的脚窝和通过锚注钢筋以及镀锌钢管儿安装的扶手,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钦佩之情。同样是驴行野线,同样是和经济挂不上钩的事项,相比别的地方为安全考虑而拆卸扶梯,阻断前行的举动,手扒岩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民心工程最美的诠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脚并用依壁攀爬,当我刚爬上岩顶来到天门洞口时,先我一步上来的驴友们正在这里休息,看到我上来,大家手指着我挎着的小单肩包讶异地问 : “ 你就背个这来徒步?” 是的,我今天的装备和驴人的身份极不相符,倒像是一个出门游玩儿的闲人。换个角度想,有时候减负并不是懒惰,而是更长远出行的攻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三县脑,经八戒洞,我们来到了四道庄。这里的山羊依壁侧立,不时地向我们投来注目礼。河渠里的鸡群也不忘翘首弄姿引吭高歌,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这些来自他乡的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万泉湖是我们此行途中唯一的一汪绿洲,坐在归航的大巴车上,万泉湖的迷人景色像极了一个婀娜的仕女于茫茫的草甸上翩翩起舞。万泉湖的水面上明显还有薄薄的冰层没有完全消融,但却丝毫束缚不住这仙界仕女舞动腰身的欲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恍惚中,我回到了一个幻化的世界,似乎自己生活在一个童话的天堂,身旁祥云浮动碧水潺潺翠鸟啁啾,我身着一席蝉衣在云海里飘游,突然一阵惊乱的骚动,扯落了我的蝉衣。紧张、掩体、观望……哦、还好只是自己刚才在车厢里打盹时的一段梦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