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解小语(八)

至正者静

<p class="ql-block"> 第八单元</p><p class="ql-block"> 导语:</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犹如温暖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p><p class="ql-block">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品质,就是德性的能量。这种德性的能量,犹如温暖的太阳,它自带光芒,不需要我们去赋予它什么,也不需要我们去夸他有德。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它的光芒,我们的心能感受到它的能量,我们的意能遵循它指引的方向,我们还能把这种光和能,自觉转化为行为。这就是“德”字的全部内涵:行动+方向+眼睛+心。</p><p class="ql-block"> “德”又可细化为十种善心善行: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性、和蔼心、忍耐心和勇猛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这十种善心善行,从而立德树人。</p> <p class="ql-block"> 第24课 司马光</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p><p class="ql-block"> “善行者,无勶迹;善言者,无瑕适;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吾墨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忄米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赍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赍,唯知乎大眯,是谓眇要。”</p><p class="ql-block"> 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遗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是一个自带灵光的聪明人。别人吓跑了,他却留下来救人;常人救人,是让人离开水,他救人是让水离开人;别人可能去很远的地方找绳子、梯子,叫大人等,他是就地取材,一石足矣。这真是“善救者,无绳梯而不可活也。”瓮不同于缸,缸口子大一些。</p><p class="ql-block"> 这一故事,赋予了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格和创新性思维的育人价值,旨在感受司马光遇同伴落水时,勇敢机智的处世品格,理解其解救同伴时“让水离开人”的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人的智勇品格,激发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把一千多年的历史,依时代先后顺序记写。他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有助于读者了解历史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经典诵读建议:</p><p class="ql-block"> 《德道经》第七十一章“曳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25课 灰雀</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p><p class="ql-block">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p><p class="ql-block"> 列宁爱鸟之深切,体现在他“暖于布帛”的善言,如“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这些话语,深深打动了小男孩,<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现了列宁的慈悲心、和蔼心和教化心。</span>尽管小男孩一开始不承认是他把鸟抓走了,这是“不信”;但列宁相信男孩爱鸟的心与自己是一样的,所以当男孩说“一定会飞回来”时,列宁选择“亦信之”。这充分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信任,也体现了列宁的“信德”丰厚。</p><p class="ql-block"> 经典诵读建议:</p><p class="ql-block"> 《德道经》第十二章“德善”。</p> <p class="ql-block"> 第26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p><p class="ql-block">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p><p class="ql-block">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庞为上。”</p><p class="ql-block">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p><p class="ql-block"> 白求恩,加拿大胸外科专家,医学博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他参加了西班牙和中国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弘扬国际主义精神。1938年1月,率医疗队来中国,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援助中国抗战。1939年10月,他在抢救伤员时,手指被割破并感染,医治无效,11月12日逝世,享年49岁。</p><p class="ql-block">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与老子思想契合。如“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等处,与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契合。白求恩医者仁心,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抢救伤员,忘我工作,所以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身体。一个“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他内心的能量有多么强大!</p><p class="ql-block"> 文中还写道:“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阵地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白求恩始忠坚守岗位,他的这种精神会鼓舞更多的战士奋勇杀敌,会永久地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这正如老子所说:“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寿也。”</p><p class="ql-block"> “德”的十善心也在白求恩身上处处体现。忠于职守体现他的忠孝心;一名加拿大医生远道来中国救援,把自己当成八路军战士,不不分国籍,不分肤色,这是博爱心;敌机不断吼叫,炸弹不断爆炸,他却依然从容镇定,临危不惧,这是勇猛心。</p><p class="ql-block"> 老子是反对战争的,“兵者,不祥之器也”,有战争,就会有牺牲。白求恩也不希望有战争,也不希望看到很多战士失去生命,但是如果不战,又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所以“不得已而用之”。《黄帝四经》也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夫作争者凶,不争者亦无成功。”正是有了无数白求恩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帮助,我们的战斗才顺利取胜!</span></p><p class="ql-block"> 经典诵读建议:</p><p class="ql-block"> 1.《德道经》第十二章“德善”。</p><p class="ql-block"> 2.《德道经》第七十五章“贵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27课 一个粗瓷大碗</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p><p class="ql-block">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p><p class="ql-block">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p><p class="ql-block"> 赵一曼也是一位“以百姓之心为心”、一心为战士着想的革命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他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只有心里装着他人、少私寡欲的人,才配当领导。</p><p class="ql-block">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老师讲这一段的时候,可以结合《颜回煮粥》的故事来讲,因为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用语文园地中“不迁怒,不贰过”“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来形容赵一曼,也非常贴切。</p> <p class="ql-block">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p><p class="ql-block">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p><p class="ql-block">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p><p class="ql-block">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p><p class="ql-block">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p><p class="ql-block">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迁怒”指又把这个错误去惩罚别人。明知道别人错了。宁愿自己受委屈,不与人争,守住不争之德,不要去错上加错。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都是“德”。“德”就是一,一就是“不二”,坚持修心练己,清心寡欲,自然德善富足,离圣贤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爱人若爱其身。”“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后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安可以寄天下?”这个“身”包括性体和命体,既爱命体又爱性体,并且借命体再造性命,提升修为,还是真的“爱其身”。若只“爱其身”,甚至为声名所累,那就只能陷于“宠辱若惊”的痛苦循环中而不可自拔,只有做到宠辱不惊,一心修身炼己,才能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人。</p><p class="ql-block">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老子:“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上仁是先天本性的善,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有“上仁”的人,自然而然具备仁慈之心,能够爱人,爱万物,而“上礼”是后天知识系统的教化,需要“上仁”的支撑,才能真正敬畏他人。</p><p class="ql-block">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p><p class="ql-block">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宝也。”</p><p class="ql-block"> 善,人之先天真性、本性中的道德,这是最珍贵的品格。上善的语言可以传播正能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抚慰人心,调理生命之水,使之上善合德。反之,激起邪恶之水,产生愤怒之情,干戈相见,矛盾难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