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印象

那一片绿

<p class="ql-block">蒲城印象</p><p class="ql-block">蒲苑,是豫东北的一个小村庄的变迁。在豫西北"山里人"的印象里,上世纪80年代,旧村布满低洼泥泞,村西头围着几米高的防淹土堰,土堰外是条大河。村里的大人小孩随地而坐,吃吃喝喝高高兴兴聊着家长里短。家家户户厕所就是个简易的坑,随时可见有一趟一趟掂着粪桶从家走出来的户主。土地多孩子多,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沿袭前辈人的老路,早结婚早生子。年轻人中聪明能干的不少,学过中医的,做过教师的,外出打工的……最终无法逃脱务农的宿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于干不完的农活。</p><p class="ql-block">元宵节已过。蒲城干净而且安静,宽阔的马路上急匆匆的三轮车很多,私家车你来我往,公交车来回穿行,唯独看不见一辆出租车。年轻人忙着各种生意,老人们接送孩子上学,蒲苑有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这里走出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家家都有文曲星名声在外。如今的蒲城街道保留豫东北的特色,也引进了陕北的风味,还有闽南的风情。</p><p class="ql-block">蒲苑位于蒲北区,还有蒲西区、蒲东区。很想知道蒲城的"蒲"字来源。查阅蒲城历史,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傅姆的诗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第一次描写蒲城。据《水经注》记载,濮水曾流经蒲城北,这里正是古代的卫国蒲邑所在地。这表明,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河渠密布,滩涂广袤,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乡。这样的环境,为一种名叫蒲的水草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这种蒲草,学名为菖蒲,寓意着蒲类的繁荣。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翠绿挺拔,香气清幽。每当寒冬刚过,便率先苏醒,无需阳光和土壤,便能耐苦寒、安淡泊地生长。</p><p class="ql-block">终于明白,″蒲",是蒲城人的朴实与勤劳的象征,蒲苑,其实表达了朴实的蒲城人追求圆满的决心。</p><p class="ql-block">在蒲城行走,对似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端庄俊秀蒲草表达深深的敬意!历经野火与寒冬,却生生不息,绿意盎然,是″蒲"草的天性,更是守护着平安与和谐,蒲城人的优良性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