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焦的《白居易生平与作品导读》完成了,要我为序,这让我惴惴不安了。我曾就《唐代试赋研究》向恩师陈飞先生请序,先生未允,但仍赐有文字,名曰《书后》,其中有“人微言轻,不足增其重;学识有限,不足扬其美”。恩师尚且如此,我又焉敢擅作?奈老焦鼓励有加,又白居易对我个人影响颇深,尤其“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让我守住了初心,因此这才答应勉强为之。</p> <p class="ql-block"> 我私下称老焦为“白痴”。人们多会觉得是骂人的话,可我这里的“白痴”是对老焦的敬意。老焦叫焦尤杰,我们是同门师兄弟,都曾在郑州大学文学院师从陈飞先生攻读唐代文学研究生,他年岁比我稍长,但入门又晚于我,所以我习惯称他“老焦”。</p><p class="ql-block"> 有时一个人的最初选择便是一辈子的选择,老焦便是如此。他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题为《白居易洛诗研究》,白居易便成了他这辈子的志业,心心念念离不开乐天。一次他对我说,每年都要把朱金城先生的《白居易集笺校》读一遍,只要有时间就会重走白居易路。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白居易文化研究机构,专门开设了白居易的研究课程,所出成果尽是有关白居易的,所做项目也是如此。我为他对白居易的执着、痴迷所感动,这才称他为“白痴”。</p><p class="ql-block"> 常遇到这样的人,因为痴迷而失去了理性判断,总认为自己研究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老焦不是这样,尽管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儿白居易迷,但不主观,其中透出的是对白居易的敬重。一次,我应邀到陕西省图书馆讲课,馆领导希望我能帮他们邀请研究山西籍文化名人的专家过去讲课。我当时就想到了老焦,因为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于是我拨通了老焦的电话,没想到他说:“白居易祖籍山西不假,但是他出生在河南新郑,从安徽宣州取解进京考的进士,后来工作去了很多地方,就是没有去过山西。”客观冷静,如数家珍,白居易就在他的脑子中装着。</p><p class="ql-block"> 我在白居易研究方面远不如老焦。我应中央电视台邀请,要在“百家讲坛”讲一些东西,其中有关于白居易的内容。为了少点遗憾,我把稿子发给老焦请益,他很快回复:“《山水龙门醉乐天》第7页第一行,《欢喜二首》应为‘《欢喜二偈》’;第9页倒数最后一段,《醉吟先生传》应为‘《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体现出了学术的严谨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到老焦的书稿上来,书稿共分五章,分别为南北漂泊、秦中居官、守孝沦落、辗转任职、长归洛阳,每章由生平与作品导读两部分组成,细读书稿,特点很明显。</p><p class="ql-block"> 首先,突出了生平与作品的结合。老焦在书稿中把每一章都设置为两个单元,前边为白居易的生平,重在介绍白居易的经历,这是对作品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综合把握,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和精准度。每一章的生平部分合到一起,就是对白居易一生的把握。只是一般在写作者生平时,会从出生一贯而下,一直到生命终结,老焦把白居易的生平分开安置,还是很有创新性的。后边为作品选读,作品并非某一时段的全部,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需要撷其英华。书稿每一章的第二节所选取作品,具有代表性,而且基本都有系年,以先后为序,统观每一章诗文,则是一部简洁的白居易诗文史。每一章的生平介绍与作品导读从时间结构上是同向的,把作品放在作家生平活动的广阔背景中解读,有利于读者在作家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去认识作品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其次,突出了诗歌与文章的结合。大凡社会上能看到的关于白居易的作品,诗歌选集较多,当然这并不是说白居易的文不好。他的《策林》75篇从时务政治出发,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提供解决方法,其中蕴含的情怀和担当精神以及思维方法、写作艺术,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有当下的借鉴价值。再比如他于贞元十六年(800)所试进士科《性习相近远赋》极具典型性,以至“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另外白居易的奏疏也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得帝心,可见其文也是应该得到足够关注的。或许是因为体制原因,短小的诗歌流传更方便,加上白居易诗歌中多经典作品,以至出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所以白居易的诗歌更为人们所熟悉。作者在书稿中有意关注到了乐天的文,从而使诗文完美结合,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了白居易的文学成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次,突出了学术与普及的结合。老焦的这部书稿是以学界及其自己对白居易的学术研究为前提的,他对白居易的研究成果近乎竭泽而渔,所以看似平实的叙述中是有大量成果支撑的,既言之有物,亦言之有据。书稿的学术性还体现在对文献的引用上,书中援引了大量的文献,这在使书稿显得典重的同时,也使结论足可信据。但是从书稿的处理方法上来看,老焦又没有将其作为纯学术著作,而有面向社会上爱好者的倾向,这就需要注意传播语言的运用。他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读着不吃力,容易让普通读者产生兴趣,写有利于白居易文化的普及推广。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通过合适的方法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这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总之,老焦在白居易诗文、精神的研究与推广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祝愿老焦在今后研究的过程中,有更开阔的视野,取得更大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王士祥</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于知退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王士祥:郑州大学教授,唐代文史研究知名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文课堂”主讲嘉宾,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文为郑州大学王士祥教授为《白居易生平与作品导读》所作序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