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文化建设100篇》读书笔记&读后感

Miss Fang

<p class="ql-block">《班主任文化建设100篇》</p><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帮助学生找优点</p><p class="ql-block">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做了教师,那就一生没有退休日,只要你有学生,只要你有机会面对学生,你就应该永远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引领者,人生路上的督促者,永远提供正能量。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p><p class="ql-block">第二,帮助青少年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有什么特征。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去观察班级里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有什么特点。喜欢帮助别人、比较大气、不拘小节、不爱猜忌、不随便评价别人、不害怕别人的评价、比较勇敢,等等,这些是其共同特征。</p><p class="ql-block">转变对学生反抗权威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有些老师会把孩子反抗权威理解为“他想对抗我”,如果转换一下态度,我们就会知道,反抗意味着学生想要独立,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这样的态度意味着你站在了学生这一边,成了他们的支持者,学生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这样,他们就会想与你合作,你说的话对他们自然就会产生影响力。相反,如果把反抗理解为对抗,你们就变成了对立面,事情就不那么容易处理了。</p><p class="ql-block">关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 有些青少年与某个权威产生对抗的情绪,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真的有什么问题,他们与权威的矛盾可能是其家庭矛盾的外在投射。学生可能在家庭当中受了很大的委屈,比如有一个非常专制的爸爸或妈妈,他们始终处在被打压的位置,不能独立自主。在家里他们是不被尊重的,是被羞辱的,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把这样的内在情绪投射到外在世界中。他反抗某个老师可能仅仅因为这位老师说话的样子与他的父亲很像。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需要联合家庭做家庭治疗,去改善他的家庭关系,改变家庭关系中的教育模式。</p><p class="ql-block">父母越操心,孩子越无能;父母越干预,孩子就越自卑;父母“越无私”,越容易养出非常自私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养成身体好、性格好、生活习惯好的“三好生”,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自立问题。</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误区1:懂得多,做得少。</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误区2:更多地指望老师,较少地反省自己。</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误区3:要求孩子多,自己做得少。</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误区4: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前文还提到一个问题,怎么区分新教师和老教师(无关教龄)。教室里坐着50个孩子,教师记得50个孩子的名字,每次上课都能准确地点名,那就说明这是一个新教师。那么,什么是老教师?老教师走进坐着50个孩子的教室,他看到的是150个人,每个孩子后面都“坐着”他的父母,孩子的每一个课堂行为都折射着父母的影响。经验更丰富的老教师,他可能看到的是350个人:通过家访、了解、与孩子聊天,老教师还知道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样的老教师,掌握的孩子的情况更多,当孩子出现某种不当行为时,他不会急于处理行为本身,他知道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背后有家庭的影响。所以,做家长的,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夫妻恩爱、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一定要高于亲子关系——既高于你与父母的关系,也高于你与孩子的关系。很多家庭之所以出现一些很拧巴的状态,表面上看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孩子的问题只是病灶,病根在于夫妻关系不好。如果家庭关系扭曲,夫妻分歧非常大,双方都没有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夫妻合一的新家庭,那么问题就会直接展现在孩子身上。</p> <p class="ql-block">深耕文化沃土,育见成长力量——《班主任文化建设100篇》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有着7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班主任文化建设100篇》中的字字句句,都像一把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的全新认知之门,既是对过往工作的深刻反思,也为未来的教育之路点亮了明灯。</p><p class="ql-block"> 书中"帮助学生找优点"的理念,看似简单却蕴含教育真谛。过去,我总将精力放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忽略了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如今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我们都应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优点分享会"等活动,让每个孩子在被认可中增强自信,激发潜能。</p><p class="ql-block"> 面对学生的反抗与质疑,书中倡导的态度转变令我豁然开朗。以往,我常将学生的抵触视为对班级纪律的挑战,急于批评。现在才明白,这是他们追求独立的表现。就像曾经班级里那位总质疑班规的学生,如果当时我能耐心倾听,或许就能将他的叛逆转化为班级建设的活力。未来,我会以更包容的心态,将学生的反抗视为教育契机,引导他们学会理性表达。</p><p class="ql-block"> 书中对家庭环境的关注,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折射着父母的影子",这让我想起许多真实案例:性格孤僻的孩子背后可能是冷漠的家庭,过度依赖的学生往往源于父母的包办。作为班主任,我将更加重视家校沟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书中对家庭教育误区的剖析,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角色。面对"要求多、示范少""忽视精神需求"等普遍问题,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未来,我将通过分享科学的教育方法,强调和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合格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我将以书中智慧为指引,用爱与责任滋养学生心灵,用心搭建家校沟通桥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