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0-1950年代在日朝鲜美术家的活动</p><p class="ql-block">本文以50年代在日朝鲜美术家的活动背景为焦点,揭示他们的美术作品和创作环境是怎样的。特别关注了在日朝鲜美术家组织的第一个正式团体“在日朝鲜美术会”关于美术作品的调查包括美术馆,博物馆,个人藏品在内的管理状况,对迄今为止发掘的史料,并包括从1940年代末期到1953年艺术家们积累个人经验的活动。以史料为基础分析了他们的主题创作,他们1950年代的作品是如何描绘和描绘什么的探索的结果。大约在1956年,“在日朝鲜美术会”成员里个别美术家的风格从超现实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对周围人产生了影响。还提到了在日朝鲜美术家们的生活,殖民地时期和战争时期所左右的共同处境,以及作为解放民族想要表现的共同愿望,他们需要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解释他们的思想。</p><p class="ql-block">“艺术的历史를 叙述하는 行为에서 最有价值的过程是‘优越’한것을 收获하는게 아니라,消失해 가는것에 新的生命을 注入하는 努力이다. 그 开始是‘解析’아니라 对‘事实’에의 忠实性이다.” 通过对‘事实’忠实的研究,就像咒术师一样把即将消失的东西,重新展现到我们面前,增添了20世纪的朝鲜美术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0年代历史原始资料非常匮乏,稀少很难发掘,加上当时日帝的文化排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忽视在日本的文史中。我们通过50年代在日朝鲜人美术家的作品和活动,推测出30-40年代朝鲜美术家在日帝的压迫下艰难的学习美术绘画的历程。从云峰 李载贤老师(1942- )的作品题跋和他编著的“朝鲜历代美术家编览”里叙述了,很多朝鲜老一辈美术家,留学到日本学习美术绘画。</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油画的先驱者</p><p class="ql-block">春谷 高羲东 (1886-1965) 东京美术学校毕业-1915年</p><p class="ql-block">东愚 金观镐 (1890-1959) 东京美术学校毕业-1916年</p><p class="ql-block">惟邦 金瓒永(1893-1960) 东京美术学校毕业-1917年</p><p class="ql-block">罗蕙锡 (1896-1948) 东京女子美术专业学校毕业-1918年</p><p class="ql-block">裴云成(1900-1978) 东京美术学校 中退 -1922年</p><p class="ql-block">金周经(1902~1981,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金瑢俊(1904~1967,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鲜于澹(1904~1984,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具本雄(1906~1953,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吉镇燮(1907~1974,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金京俊(1910~1975,日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郑玄雄(1911~1976,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崔渊海(1910~1967,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黄宪永(1912~1995,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许男欣(1912~1982,日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吴泽庆(1913-1978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郑锺汝(1914~1984,日本大阪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林鸿恩/鸿恩 (1914-1999,日本大学)</p><p class="ql-block">朴永益(1915- ?日本川端美术学校-1943년 回国)</p><p class="ql-block"> 李纯锺(1915~1979,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郑宽彻(1916~1983,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文学洙(1916-1988,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金晚炯(1916~1984,日本帝国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李仲燮 (1916-1956,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李海星(1916~1998,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韩相益/尚益(1917-1997,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崔道烈(听松馆1918-1993,川端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池达胜(1919~2003,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李八灿(1919~1962,日本帝国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罗灿根(1919~1993,日本帝国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朴文远(1920~1973,日本美术大学)</p><p class="ql-block">郑温女(1920~2011,日本大学)</p><p class="ql-block">崔昌植(1920~2003,东京美术研究所)</p><p class="ql-block">柳贤淑(1922-1991 ,东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金石龙/锡龙(1922-2004,帝国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具本永(1922~1993,日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金敏久(1922~?,日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鱼顺宇(1923~1974,日本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全舜勇(1924~1992,帝国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林烈(1925~2007,日本美术大学)</p><p class="ql-block">表世锺(1929~?,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p><p class="ql-block">金承姬(1939~2020,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等(继续整理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日朝鲜美术家的作品,无论主题还是所描绘的背景,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历史和社会状况。他们的思考作为美术家如何画,并作为在日朝鲜人应该如何生活,大多数美术家艰苦挣扎的创作作品。</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对日本来说是战时体制清算时期,但对在日朝鲜人来说,尽管他们是“解放民族”,因日本政府单方面剥夺国籍的措施,相当于在外国(日本)的土地以无国籍状态被放逐的时期。这里所说的不是美术家个人的作家论和作品论,而是作为在日朝鲜人集合体的一员的意识,创作作品并开展活动的美术家他们的活动。这种集体性与在日本这个异乡中不得不作为少数族裔生存的状况密切相关,在日朝鲜人通过巩固与其归属团体的纽带,被迫重新确认自己的存在。了解了生活在剧变的历史中,将时代气息融入作品中的艺术家,他们的个性,共同点和倾向,以及它们出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是日本美术史上值得特别关注的时期,这些时期反映了对战后体制的确立和战前美术活动的反思。近年来,举办了许多关注这个时代的展览,其中以在日朝鲜美术家为主题的‘1950年代黑暗与光明’展,‘战后日本现实主义1945-1960’展,‘战争与美术1940-1950‘展,‘日韩近代美术家-朝鲜’展,‘在日的人权’展等。</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为中心,在制作方面,思想方面甚至经济方面,在日的朝鲜人的美术活动在这个时期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高潮。为了了解当时情况的最重要资料‘在日朝鲜美术家画集’1962年。</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国内,宫城县美术馆和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都千代田区)收藏了曹良奎(1926- )的作品,在日韩人历史资料馆(东京都港区)收藏了吴林俊(1926-1973)的作品,朝鲜大学校(东京都小平市)金熙丽(1926-2007)等人的作品,特别是从2000年代后期至今收集了许多作品。</p><p class="ql-block">关于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全罗南道光州)收藏了数千件。这是自93年以来,在日朝鲜人二世河正雄多次捐赠的(作为河正雄收藏管理),他的捐赠促进了韩国社会对在日本朝鲜人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在平壤,朝鲜美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作品,所收藏的作品大多是50年代后半期从日本寄来的,也有作品曾入选国家美术展览会。</p><p class="ql-block">根据调查,除了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外,个人收藏的作品也很多,但是这些保存状态及保存环境不良好的物品也不少。向多年来努力保存美术作品的美术馆相关人员,资料馆相关人员以及个人所有者表示敬意,今后需要对这些进行统一的数据整理,与收藏作品的调查并行,对收藏的经过及其后的社会影响的调查也将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p><p class="ql-block">关于研究50年代在日朝鲜美术家历史,最重要资料之一的‘在日朝鲜美术家画集’(1962年1月发行),内容有65件美术作品(彩色印刷15件,黑白印刷50件),提供作品美术家(28人)协助发行的个人(45人)和企业(11个团体)的名册,以及发行时日本美术家送来的祝贺辞。‘在日本朝鲜美术家们的步伐’中详细记载了活动的履历。这本画集定为50年代朝鲜美术家活动的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另外,在日朝鲜美术会机关刊物‘朝鲜美术’也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现存第1号(1953年发行),第3号(1954年发行),第7 号(61年发行),还有其它展览会的宣传册资料,机关刊物等,今后将继续对史料进行全部调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本研究中,史料进行调查发掘的同时,对象主要是‘在日朝鲜美术家画集’中记载的美术家及其遗族。 在日朝鲜人一世的美术家白玲(朴荣焕1926- )的作品被捐赠给朝鲜大学。与白玲一样在日朝鲜人第一代美术家,以大阪为据点的金熙丽,金昌德(1910-1982),二世漫画画家留下的4000多幅的全哲(1934-2005)的遗族提供的宝贵史料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日朝鲜美术家油画画家韩东辉(1936-)和从事在日朝鲜美术家初期活动,又移居平壤的卢忠铉,青年时期亲密相处的安春植(1934- ),以及留下大量抽象画去世的成利植(1930-2016)等先生的珍贵照片,信件等。2010年和2011年在平壤进行了调查,在日本美术学校学习,1960年回国,至今的万寿台创作社的女美术家 金承姬(1939-2020),上面提到的安春植的老朋友美术家卢忠铉(1934-2012),卢的妻子美术家 池明花(1937-2012),他的学生们一起作为朝鲜学校美术教师站在讲台的经历,以及与日本美术家的交流,归国(朝鲜)后的生活和创作情况。</p><p class="ql-block">发掘原始历史资料,40年代的历史文献仍然非常困难,而且很少被发现。然而对近年来相对增加的50年代的分析将有助于分析历史文献数量稀缺时期的活动。在追踪50年代朝鲜美术家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史料,这一时期生活在日本的朝鲜美术家的作品和活动没有得到研究,他们的作品和活动忽视在日本的文化史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0年代对于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来说是一个动荡时期。虽然国家在1945年取得了解放,但1948年的4.3起义和朝鲜战争在很长时间内继续造成半岛的不稳定。由于旧金山和平条约(1951年9月)的生效和同年民政局通知,居住在日本的大约60万名朝鲜人单方面失去了日本单方面授予的‘国籍’,结果在日朝鲜人被迫生活在无国籍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1949年成立的‘在日朝鲜人联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但1953年成立了新的组织‘在日朝鲜统一民主战线’他们中一些人与日本人民进行了“反美,反吉田,反再军备”的斗争。1955年,组织新的团体‘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成立,并与现有的在日大韩民国居留民团发生了冲突。此外,在日本的朝鲜人为朝鲜归国而斗争(1959年开始实现归国)。尽管大多数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都出生在朝鲜半岛的南侧,即国家分裂成立后,但仍有许多人将朝鲜视为‘祖国’。南北分裂和在日本的南北朝鲜人之间的对抗结构对在日朝鲜美术家有直接影响,他们决定支持哪个国家,支持哪个群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朝鲜解放后的在日朝鲜美术家团体中最古老的团体是47年成立的‘在日朝鲜美术家协会’会长 李哲州(李仁洙),参加者 金昌德,白玲(朴荣焕),表世锺,金昌平,朴灿根等。根据调查会长李哲州从‘李仁洙’改名的人,如果改名属实,那么朝鲜美术家首个团体会长李哲州,在参与朝鲜人首个民族团体朝联发行的报纸的同时,想牵引美术家团体,或者具有这样的资质。后来这个协会自然消失了,但在之后1953年为止,‘作家们的日本公募展’和美术学校等出品。史料记载这个时期日本公募展出品的在日朝鲜美术家 李仁洙 版画‘朝日两人民共同斗争!对抗吉田茂资本家’(资料:解放新闻 1947年2月1日)</p><p class="ql-block">1949年 表世锺(1929.7.29- ? )和成利植(1930- 2016)是一起在武藏野美术学校上学的同学。二人入学年的春天,被召到朝连的本部的文教部,给朝鲜学校的教科书绘制插图。这个请求被在画作展打工的表世锺接受了。通过这次相遇成为独一无二的画友,并意识到自己是朝鲜人。对他们来说日本美术大学不仅是一个满足想要学习美术的学生需求的地方,也是一个在日本人包围下思考自己是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日本美术学校当学生学习的朝鲜美术家,也有战后在朝鲜学校担任美术教员活动的教师,朴史林就是其中之一。朴史林本名朴周烈,1948年在多摩造形艺术专门学校(现在的多摩美术大学)学习,在东京朝鲜中高级学校担任美术教师。1952年与日本美术家们举办了‘和平美术展’,并加入日本版画运动协会。</p><p class="ql-block">因此,当时在日朝鲜美术家中,也有一些与日本教育机构和朝鲜学校活动的美术家。如前所述,史料中直到1953年没有详细叙述朝鲜美术家们的活动,很难调查到细节。但是如表世锺,成利植,朴史林的例子所表明,在拥有解放民族的意识同时,也存在着与民族团体和美术教育的关系的有意义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53年在日朝鲜美术会成立,机关杂志“朝鲜美术”第一号记载了成立前的准备过程和成立会当天的情况。该协会在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7月27日)后 9月6日,召开了第一次成立筹备委员会,此后历经4次筹备会,并于10月4日召开了全体会议,‘以打破陷入沉滞状态的美术运动为目的‘的成立筹备工作,在产别会馆举行成立会。30多人参与中,大家讨论了”为反对帝国主义的美术在60万同胞带来现实主义,为祖国带来新的文艺复兴的伟大抱负”,讨论后宣读了纲领和章程。</p> <p class="ql-block">李寅斗选为会长,金昌德和边时志选为副会长,全和凰当选为关西支部长,吴炳学等10人选为常任委员。成立后,机关志的发行,大阪支部成立,“日本安德潘丹展”上集体出品等活动活跃起来。</p><p class="ql-block">金昌德(1910-1982)从他的遗族采访得知,1910年出生于庆尚北道大邱市,19岁时独自前往日本,因为他认为在日本的殖民地的故乡学习是不可能的,在釜山登船时,乘务员拿着登船名册询问名字,他想到日本同学的名字立刻浮现出“高桥”,他对今后“进”到日本抱有希望,回答说“高桥进”。金昌德作为“高桥进”活跃了多年,这是登船时诞生的。过后在大阪生活的同时前往中之岛洋画研究所学习美术,这段时期,日本的美术团体二科会的介绍,25岁入选,经过征用到煤矿,1944年结婚,生下一女二男。解放后在东京下北泽生活5年,1951年移居涩谷区代木大山町开始平静生活,解放后在美术协会进行美术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成利植(1930-2016)的回忆所说,1948年从大阪来到东京,为了学习美术,寻找能成为师傅的人时,听到的名字是‘高桥进’,听说这个人是朝鲜人,住在涩谷附近。如前所述,这段时间,成和表相处很近,他们一起拜访了大山町的金昌德,金非常高兴的迎接了二人。美术家 李赞康也在这里出入,这4人被周围的人称为‘大山组织’,这个名字是制作在日朝鲜美术家名册的吴炳学所命名的,曾经在日本和韩国分别进行研究的曹良奎(1926- )和宋英玉也访问过大山町的金昌德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在下北泽有一家叫‘板门店’的朝鲜人经营的烤肉店。金昌德经常来这里,成为朝鲜人美术家的‘集会场’。此外,金昌德还分配了后辈们绘制驻日美军的肖像的工作。在遗族的证言中,大山町附近充满了朝鲜人美术家的故事,对于梦想成为成功美术家的年轻美术家们来说,金昌德是从心底里可以依靠的强大的存在。在代表行动美术协会,这个战后日本的美术团体中声名鹊起,应该是在技术上有所追求的前辈。1953年在日朝鲜美术会的成立之后,美术家们的活动迅速活跃起来,应该归功于崇拜金昌德,并且建立起强烈团结意识的美术家们。各自的经验,以金昌德为中心结合了。金的代表作“贫乏的生活”1960年作,描绘了三人的家庭和卖烤红薯的推车,远景中大小不一的房屋错落有致,推车被大幅描绘在画面中央,暗示这是生活的寄托,在粗糙的无机质房屋背景下,呼应推车的盖子和车轮的圆形。以这种形式描绘的弧形男人的背部和凹陷的眼睛表现了极度贫穷的生活,他特有的深沉白色营造出临场感。这样的描绘生活,不是生活的热情,是金的特征,也许正是他温暖地拥抱朝鲜美术家们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从超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怎么画</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关注朝鲜美术家所选择的表达形式。他们结合了固有的经验,组织了一个名为‘在日朝鲜美术会’的正式团体。在创作作品时,他们认为应该如何描绘呢?而它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在这里通过白玲-朴荣焕为中心,分析他们的表现方式。</p><p class="ql-block">1956年发行的机关杂志“朝鲜美术”第5期中,介绍了在1955年10月第3次全体会议上新任事务局长的白玲-朴荣焕(1926- 庆尚北道义城郡)。</p><p class="ql-block">他为美与心里的追求与实践付出了汗水,讨论了现实主义,谈到了现代主义,用强烈的原色画的幻想画(也可以称之为-- )他也经过漫长的探索后,跟着我们民族的巨大步伐,尝试着180度的转折,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另外他们参与的展览会上,共同地从白色画风超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巨大方向转换。白玲本名朴荣焕,1926年出生于庆尚北道义城郡,四岁时1930年跟随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功的父母一起去了日本。就读旧制麻布中学时就对美术产生了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进入帝国美术学校(后来的武藏野美术学校,现在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在武藏野寄宿上学,对超现实主义产生兴趣并投身与画业。朝鲜解放后不久,前往南朝鲜(韩国)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对美军管理下的故乡感到失望,再次来到日本,30岁左右结婚,生了二男二女。</p><p class="ql-block">进入50年代,参加了1952年成立的‘日本青年美术家联盟’并与中村宏,河原温等主导战后日本前卫美术的年轻美术家一起活跃。之后朴荣焕以在日朝鲜人美术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为目标,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并站在美术家之间进行理论斗争的最前沿。倾倒于白色超现实主义时的作品有“无题”1950年,改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也向祖国”1959年。</p> <p class="ql-block">前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头部的人体,脚在膝盖处弯曲,切下的头部画在了画面右下角,前景中除了人体外,还描绘出清晰的影子像绳子或波浪般的树根,远景中红色窗帘后面的隧道,广阔的海洋。虽然大致可以判断出所描绘的是什么,但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场景,也很难立即判断所描绘的事物之间有何关系。相反后者作品中,女性和幼小的孩子正面相对,女性腰部的弯曲的手指给人以宽松的印象,孩子手里拿着小花很可爱,画面的右下角放置的用粗绳子牢牢捆绑的行李,可以理解这是1959年12月开始的“归国”的背景。所描绘的人物以现实世界中可能存在的形式描绘,和谐的画面使观看者容易想象所描绘人物的生活。这种表现形式在1956年前后在日朝鲜美术会的集体探索“画什么”中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欢迎。但是从远景天空,人物的静止感,光泽感的阴影表现来看,很难说这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虽然改变风格不容易,但在30多岁的朴荣焕来说是大胆的尝试。这个时期虽然不能说说他在形式上完全脱离了超现实主义,但思想却指向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目标。</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渗透到日本,被在日朝鲜人社会所接受,目前所缺乏的,虽然不能完全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他们共同的风格,是在1956年的会议讨论中获得答案。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才是时代要求的表达方式,应该共同拥抱这种方式,大多数会员公开地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风格描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主题制作的开始,应该画什么?</p><p class="ql-block">‘在日朝鲜美术会’中对上面所述风格的转换同时,也进行了对作品主题的讨论。</p><p class="ql-block">史料中写道,‘1957年第五届总会’关于主题创作的讨论愈演愈烈,主题制作是指在制作时将事件和事项设定为多个作者共同的主题,并根据各自的解释创作美术作品。在日朝鲜美术家在1958年将主题定为‘在日朝鲜人的生活’,在1960年又增加了‘归国’和‘南朝鲜的救国斗争’。目前还没有直接史料可以详细了解主题创作是如何通过讨论开始的,作为1957年的史料,‘在日朝鲜美术会第五届全体会议上的事务局总括报告和今后方针’(草案)是存在的。如上面所述,在机关杂志“朝鲜美术”第五期中,热烈地支持朴荣焕(白玲,1926- )的表现方式,美术家们相互交流对美术作品的批评。从草案中可以看出协会的气氛,敦促董事们猛烈反省,表达对解散危机的不安,并恳切要求强有力的团结会员们。</p><p class="ql-block">根据‘草案’的说法,该会的弱点暴露在1956年7月举行的“巡回展”中,该展是由在日朝鲜美术会首次主办的美术展览会,东京,川崎,横浜是其巡回地。本次展览是根据在日朝鲜美术会1955年10月第三届大会通过的“新运动方针”进行的产物。由于在期待和希望中举办的,这次失败的原因‘在经营方面,人际交流方面,产生了许多矛盾和不满’,该展览所看到的值得反思的方面进行了划分。对展览批判后至今为止,虽然在日本人主办的美术展览上展出,但在这样的活动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实力。“我们强烈意识到我们自己展览的必要性”,并坚持主张应该自己的手艺去办展。我们朝鲜美术家,组成了在日朝鲜人美术会,这个组织是怎样的存在?最终,我们必须将命题扩展到我们自己的存在,对自己的身份提出了质疑。</p><p class="ql-block">此外,除了讨论独自举办展览会的必要性和对在日朝鲜美术家存在的认识之外,还写了为大破第四届全体会议以来停滞的会状况而修改章程。“我们的目标是日本社会的朝鲜人美术家的大同团结,如果说协会本身不能有任何活动,,那么我们的协会本身就是有名无实的虚名团体”为了避免陷入困境,即使有退出章程修订结果会的人,为了使事业活动走上正轨,实施稍微苛刻的选择。</p><p class="ql-block">通过1956年举办的“巡回展”,他们怀着疑问,“我们自己的展览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日朝鲜人到底是什么?以及美术家到底是什么?如何让在日朝鲜美术会重新成为一个性质的组织?即使认为在协会解散的为基准,主题制作是在寻找对此类疑问的答案过程中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首先关于以在日朝鲜人生活为主题的作品,举出表世锺(1929- )的1958年作品“明年去我们的学校”,在小巷里涂鸦的三名儿童被描绘成三角形构图,孩子们专心致志的画着什么,个子最高的少年在高处,用力写着朝文“朝鲜”的字样。战后日本陆续兴建的朝鲜学校,对于从长期日本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朝鲜人来说是希望,从明年开始将要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的爱心溢出。</p><p class="ql-block">1959年开始在日朝鲜人归国为主题的作品,列举金熙丽1960年作品“归国欢送”。画面从左上到右下描绘了一个步伐稳健的人,手持棍棒的人,拿着麦克风的人,举旗(朝鲜)的人,编队的人等被描绘的人物数不胜数。作品以柔和的笔触表现了在日朝鲜人回到祖国的喜悦之情。</p><p class="ql-block">最后,以60年发生的4.19革命为题材的朴日大1960年作品‘蹶起的南朝鲜人民’。横长的画布上描绘了从画面右向左前进的韩国示威情况,通过极端的远近表现,表达了参与民众的数量和示威的规模。飘扬的旗帜,挽起的袖子,前面画大的人物动作给画面带来了生动感,精心描绘的手足以向观众传达民众的愤怒和悲伤,极致的明暗表现,让人感受到金属的质感,也让人想象出人物内心对斗争的坚定决心。从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这是现实世界中可能存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从一些史料可以得知当时日本画坛有主题创作,但他们怎么实施主题制作,战时中日本画家们创作的众多战争画和他们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有什么区别?有人批评说,解决问题的艺术是低俗的,描绘大众能够理解和感受的写实的东西是19世纪以前的老艺术。在当时的日本,以社会问题来写实的表现并不普遍,在日朝鲜美术家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就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庄严的表现了大众生活,在日朝鲜人的归国事业以及韩国的民众斗争。而且,这些作品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陈列在他们独自举办的展览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创建10周年纪念美术展”(1958年9月)和“8.15祖国解放纪念美术展”(1960年8月)上,并受到同胞群众的共感和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确实具有强烈的讯息性,所处理的内容确实具有政治性。虽然在发表当时受到了严厉批评,现在也有认为这些是组织形态中毫无抵抗地描绘出来的宣传倾向,但是史料和访谈调查后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由于生活在日本的朝鲜人美术家,这一共同境遇中的美术家们对自身变化的渴望而产生的。</p><p class="ql-block">在日朝鲜人美术家在「日本アンデパンダン展」中展出来以共同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此外,1960年主办了“日朝友好展”,1961年主办了“连立展”中展出。战争记忆浓郁的时代,因此与日本人的连带也是可能的时期,那么朝鲜美术家的作品是如何被接受的呢?而在朝鲜半岛分裂导致在日朝鲜人同胞社会也出现激烈的‘分裂’的时代,在日朝鲜美术家们通过美术思考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在日朝鲜人美术家的「日本アンデパンダン展」中出品,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第五届。该展览是没有审查的,实现了言论自由的民主展览,反对一切派别,但不是反对评价,而是寻求客观意见的展览。反对艺术中的官僚主义,致力于为人民创造民主艺术。在日朝鲜美术家之所以继续在「日本アンデパンダン展」上参展,大概是因为朝鲜美术家们对这样的展览的性质有着不少的共鸣吧。</p> <p class="ql-block">从1959年第十二届开始,上述主题制作的美术作品被展出,同会机关杂志“美术运动”来看,直到50年代中期,讨论民主,国民,生活,大众,人民,和平,自由与美术的关系。除此之外,政治,运动,现实主义和美术关系,关于作品主题性的讨论也开始了。要了解日本如何看待在「日本アンデパンダン展」中展出的在日朝鲜人美术家的作品,参考了織田達朗、松谷彊、箕田源次郎的评论。织田“日本的疑问左翼艺术评论家最近赞扬来了一位在日朝鲜人作家的在金*成节赞歌提高生产性的作品”,并批评了前殖民者在不了解朝鲜人的斗争的情况下评论他们。松谷评价了在日本对现实主义表现充满信心的朝鲜美术家的状况,他说“这种基本的共同态度一定在风格和方法的个别问题之前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箕田说“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只在创作政治主题时才有意识。”尽管论点分为积极和消极之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日朝鲜人们的作品和创作态度,对日本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们在战后时期的安保斗争,三池斗争,反对军事基地建设斗争以及国民美术背景下思考艺术和政治。</p><p class="ql-block">“日朝友好展”是为了通过美术作品加深日本人和朝鲜人的交流的展览会,以1959年12月在日朝鲜人开始归国事业为契机举行。据史料记载,第一届展览举办时间是1960年4月19日~28日,地点为川崎站4楼的画廊。展出了10名日本人和3名在日朝鲜人的23件作品。参加活动的日本人有川村信雄(太平洋美術会員)、収利保(日本美術界会員)、松島一部(独立美術会会員)等。当初参加这个展的日本人,主要是上述「日本アンデパンダン展」中认识的美术家,由在日朝鲜美术家和日本美术家一起居住朝鲜人多的‘访问中留部落’和‘访问归国发祥地’的记载。由此推测,当时在日本美术界展开的ルポタ-ジュ絵画(绘画报道)也受到了影响。</p><p class="ql-block">“连立展”的举办是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也影响了当时在日朝鲜人社会,当然也影响了在日朝鲜人美术家的活动。这迫使他们选择朝鲜半岛的‘北还是南’,造成了社区乃至生活两分的局面。</p><p class="ql-block">“连立展”是展示61民团和总联的美术家,以及不属于这两者美术家的美术作品的美术展。以1960年的4.19革命为背景,在1960年的年终会和1961年的新年会上相遇,经过讨论后举行了晚会。“第一届连立展”于5月1日至5月5日在村松画廊举行。参加团体为在日朝鲜文学艺术家同盟美术部(代表-韩宇英),白葉同人会美術部(代表=浜久城)、コリア美術協会(代表=郭仁植)三个团体。接着8月举办了“第二届连立展”,文芸同美術部、白葉美術部.韓国芸術家協会参加了。“第二届连立展”结束后,白葉同人会美術部 浜久城感叹道“不知是怎样的错觉,是谁的算计,以什么代价,但你我不知不觉中,你成了北我成了南。”由于战争,殖民地,南北分裂,在异乡生活有着共同的背景,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共鸣。参加该展览的美术家以此为契机,认为只有生活在异国的美术家才有“统一”的必要性,因此该展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年会和忘年会中展望了联合展览的可能性,并于同年实践并取得成果,也得益于50年代旺盛的活动和创作。</p> <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于1950年代在日朝鲜美术家的活动,特别是53年成立的‘在日朝鲜美术会’的活动。关于该美术会成立之前情况,以李哲州,成利植,表世锺,朴史林为例,指出美术家们的固有经历和在日朝鲜人美术教育和民族团体机关有关联。接着叙述了同会成立的背景,是以前时代固有的活动汇合而成的,特别是崇拜金昌德的美术家的活动,牵引了该会的成立。据说,该美术会从1956年左右开始就应该如何表现进行讨论,特别是朴荣焕(白玲,1926- )摆脱了超现实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周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外,该美术会成员从1957年左右开始就该画什么进行讨论,决定画在日朝鲜人的生活,归国,韩国的民众斗争,并以共同的主题开始创作。他们进入60年代,在自己举办的展览中发表作品,并在1962年出版了‘在日朝鲜美术家画集’。</p><p class="ql-block">说到美术家,人们会强烈地联想到孤高的形象,创作也是个人进行的。然而,这里提到美术家们寻求的是团结,他们的生活处于殖民地,战争和朝鲜半岛混乱的共同境地,没有被时代所左右,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愿望。即作为解放民族和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美术家,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下,庄严地描绘和发表作品,对他们来说,创作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追求‘美’,而是确认作为在日朝鲜人,美术家自身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是团结与团结的重中之重。而且,在日本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下创作作品本身或许也是一种战斗,这里有着他们群体的必然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日朝鲜人美术’既不是美术风格,也不是时代划分,也不是宗教,更不是地域名称,更不是国家名称。因此,在以往的美术史方法论中,这是无法言语的,‘在日朝鲜人’这个共同条件下聚集在一起,组成美术团体,集体行动,反复讨论,制作而成的美术作品。</p><p class="ql-block">*摘要</p><p class="ql-block">1. ‘在日朝鲜美术家画集’在日本朝鲜文学艺术家同盟美术部,1962年发行</p><p class="ql-block">2. チ・ミョンフアの漢字名は不明。日本人本名是地引真知子。平壞有他们的两个儿子。</p><p class="ql-block">3. 金承姫与丸木俊有交流,丸木描绘がチマ・チョゴリの女性時金承姫成为她的模特。(2010年8月、金承姫女士。)</p><p class="ql-block">4. 1948年在韩国发生了民众起义,为了躲避为镇压而进行屠杀,许多人逃到了日本,此外,为了逃离,后来爆发的朝鲜战争,战祸而来到日本的朝鲜人也很多,美术家中不少1945年以后去日本的。</p><p class="ql-block">5. 1945年成立的在日朝鲜人第一个民族团体,1949年9月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略称‘朝联’。</p><p class="ql-block">6. 1951年1月成立的在日朝鲜人民族团体,因1955年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的成立而解散。</p><p class="ql-block">7. 1955年5月‘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成立,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海外同胞组织,朝连,民战结合成立。</p><p class="ql-block">8. 1946年10月在‘日大韩民国居留民团’成立,大韩民国公认团体,改名为‘大韩民国国民团’。</p><p class="ql-block">9. 日本朝鲜文学艺术家同盟美术部‘在日朝鲜美术家们脚步’,‘在日朝鲜美术家画集’1962年发行。</p><p class="ql-block">10. 1952年6月25日~7月1日‘和平美术展’在东京朝鲜高中举行。</p><p class="ql-block">11. 1953年‘朝鲜美术’第一号,在日朝鲜美术会</p><p class="ql-block">12. モンパルナスはフランスの地名许多艺术家居住地区。日本において美術家らの生活と活動の拠点であった池袋のある-帶(美术家们生活活动的据点)をこのように呼んだ。1900 年代半ばから終戦直後にかけて存在していた。</p><p class="ql-block">13. ‘归国’是指从1959年12月开始在日朝鲜人返回朝鲜,尽管大多数在日朝鲜人是分裂后南朝鲜(韩国)出身,但许多在日朝鲜人以北朝鲜‘归国’为目标,反映了当时他们不稳定的状况,也由此产生了朝鲜半岛南北之间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朝鲜人的离散家族问题。</p><p class="ql-block">14. 1960年4月19日‘4.19革命’,‘南朝鲜的救国斗争’是韩国发生的民众起义,当时李承晚总统因此下台。</p><p class="ql-block">15. 金熙麗「우리미술 전람회와 창작-大阪미술전람회 보고 속에서-(我々の美術の创作大阪美術展覧会報告より-」「朝鮮美術』第七号,在日朝鮮美術会、1961 年。</p><p class="ql-block">16. 韓宇英[8.15조선해방15주년기념미술전의 성과/조선적십자회 대표단 환영 미술전을 보고(8.15 祖国解放 15 周年記念美術展の成果 朝鮮赤十字代表団歓迎美術展をみて」「朝鮮美術』第七号,在日朝鲜美術会、1961 年。</p><p class="ql-block">17. 「神奈川,일조우호미술전,新潟서도 전시한후,그림을 공화국에(神奈川日朝友好美術展) 新潟で展示後作品を共和国)」「朝鮮民報』1960 年 4月 27 日付。(朝日友好美术展,作品展示后发往朝鲜)</p><p class="ql-block"> 神彩画廊 2025年2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