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读后感

香滨墨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的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插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简介</b></p><p class="ql-block"><b>《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了卫生部长恳请他撤离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课文将白求恩大夫的工作情况与当时紧张的战斗形势结合起来描写,用环境的危险有力地衬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年轻时期的亨利.诺尔曼.白求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手术台就是阵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500多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身穿八路军军服的亨利·诺尔曼·白求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课文分析</b></p><p class="ql-block"><b>1、白求恩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白求恩的表现说明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b>答:白求恩工作的环境是炮火纷飞的战场,表现了白求恩不怕牺牲,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b></p><p class="ql-block"><b>2、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b></p><p class="ql-block"><b>答:因为白求恩把自己看作是一位投身于国际革命事业的战士,他虽然不能拼杀于沙场,但他也以自己的特长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之中。</b></p><p class="ql-block"><b>3、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b>答:这个题目一方面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工作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白求恩大夫不怕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白大夫在给八路军伤员做手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白求恩同志简介</b></p><p class="ql-block"><b>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1939),1890年诞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916年,他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凭借卓越的胸外科医术在北美和英国医学界声名鹊起。1935年,他不仅当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更在同年11月投身于加拿大共产党。</b></p><p class="ql-block"><b>1936年,西班牙战争的烽火燃起,白求恩毅然率领医疗团队奔赴马德里前线,为反法西斯战士提供医疗救助。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在加拿大和美国为西班牙战争募捐期间,意识到真正的战斗在中国,那里的斗争将决定世界的命运,他决心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b></p><p class="ql-block"><b>1938年1月,白求恩肩负着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重托,带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携带大量医疗设备,踏上支援中国抗日的征程。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他受到周恩来同志的接见。随后,在八路军的护送下,白求恩一行历经重重困难,穿越湖北、河南,越过山西抗日前线,于3月底抵达延安。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亲切接见了他,对他不远万里来华援助抗日战争表示热烈欢迎。白求恩随即奔赴抗日前线,于6月17日抵达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聘请他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在之后的近两年里,他以满腔热忱、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的牺牲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在战火纷飞中救护八路军伤病员。</b></p><p class="ql-block"><b>白求恩带领的战地流动医疗队,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和减少残疾,他总是将手术台设在离前线最近的地方。1938年11月,八路军359旅在广灵公路伏击日军时,他将急救站设在距离前线不到10里的地方。在40个小时里,他连续完成了71台手术。1939年2月,他率医疗队配合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在冀中的4个月里,他行程1500里,进行了315次手术。在著名的齐会战斗中,他的手术台设在离火线7里的庙宇中。敌人的炮弹炸塌了围墙,他依然坚守岗位,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持续工作了69个小时。那时,他已年近50,却两次为伤病员输血,每次300毫升。他常说:“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b></p><p class="ql-block"><b>为了改善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状况,白求恩提出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药品短缺的问题。他创办医护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冀中部队建立了13个手术室和包扎所。1939年6月,返回冀西后,他创办卫生学校,亲自制定课程,编写近20种教材。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在给加拿大友人的信中说:“我确实非常疲倦,但长期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愉快”,“因为人们需要我”。</b></p><p class="ql-block"><b>1939年10月,日军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大“扫荡”。白求恩毅然推迟了回国为中国抗战募捐筹款的行程,全身心投入反“扫荡”之中。10月下旬,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前线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的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他不顾伤痛和高烧,继续坚持战地救护工作。然而,由于感染中毒,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经全力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9岁。</b></p><p class="ql-block"><b>12月1日,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献上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13日,八路军军医院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b></p><p class="ql-block"><b>1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将在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了《学习白求恩》一文,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文章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时,题名为《纪念白求恩》,与之相关的课文(如《纪念白求恩》、《手术台就是阵地》等)多次被收录进中小学语文课本。</b></p><p class="ql-block"><b>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白求恩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p><p class="ql-block"><b>2009年12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前后百年间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外国友人”活动中,白求恩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亨利·诺尔曼·白求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关于齐会战斗</b></p><p class="ql-block"><b>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b></p><p class="ql-block"><b>1939年1月,第120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师部率独立第2旅(辖第4、第5、第716团)转移至河间东北坞家村、卧佛堂、齐会、郭官屯地区,与独立第1旅(辖第1、第2、第3、第715团)会合,休整待机。20日,日军第27师第3团第2营800余人和伪军约50人,由沧县进驻河间县城,22日又进至河间城北三十里铺。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判断该股日军可能在任丘、吕公堡、大城等据点日伪军配合下,对齐会地区进行“扫荡”,遂决心集中所部7个团及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围歼进犯日军。</b></p><p class="ql-block"><b>23日晨,日军由三十里铺东进,占领南、北齐曹,并在炮火掩护下,向齐会村发起进攻,将第716团第3营包围于村内。日军数次猛攻,未能得逞,即施放毒气,焚烧房屋。第3营指战员英勇奋战,逐街逐院争夺,给日军以杀伤后,退守到村东一角。为使第716团第3营拖住进犯日军,完成调集部队围歼日军的部署,第120师以第716团第1营和第2营对敌实施反包围;以第7连由东南增援第3营。第7连经奋战突入村内和第3营会合,增强了齐会村内的防守力量,形成了内外夹击态势。</b></p><p class="ql-block"><b>日军进攻受挫,以炮火袭击齐会,并向其北面的大朱村发射毒气弹。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及第120师司令部20余人中毒,仍坚持指挥,并及时作出阻击援敌,实施反围攻作战的部署。下午,独立第2旅第5团在麻家坞地区击退由任丘增援的日军300余人,第3军分区第27大队在大广安击退由大城增援的日军200余人,地方游击队牵制了由吕公堡增援的日伪军100余人,使进攻齐会的日军完全陷入孤立。与此同时,第715团、第2团第1营、第4团、第5团第1营,分别进占齐会以南的留古寺、西宝车和齐会以西的张家庄、四公子村,构成了对日军的反包围。当夜,第715团第1、第2营由齐会东北,第716团第3营及第715团第7连由村中,同时向侵入齐会的日军实施夹击。日军腹背受攻,死伤惨重,向南撤逃。24日拂晓,当日军逃至马村附近时,遭第715团伏击,遂仓皇调头向东北方向溃逃。第715团穷追不舍。日军以少数兵力抢占找子营,依托村街房舍阻击八路军,掩护大部向南留路猛攻,企图继续向东突围。日军进至南留路,复遭从郭官屯赶来的第3团截击。战至上午,日军被围困于找子营与南留路的树林道沟。第120师调整部署,改为昼围夜攻。黄昏,第715团第1营由张曹,第3团第1营自南留路,第2团第2营自北留路,同时向被围于树林道沟的日军展开攻击,日军被歼一部,余部退缩于南留路西南张家坟地。</b></p><p class="ql-block"><b>25日凌晨,日军为突出重围,集中兵力、火力,猛攻第716团第2营的张曹村阵地,企图打开缺口,向南逃跑。第716团第2营实施反击,使日军未能得逞。天明后,被围日军再次攻击南留路,复被第3团击退。至此,日军已丧失反扑能力,被迫掩埋尸体和枪械,固守待援。任丘、吕公堡日伪军各200余人增援未逞。黄昏,风沙骤起,残余日军80余人乘机突围,被715团追歼一部,仅剩40余人逃往河间以东的沙河桥据点。</b></p><p class="ql-block"><b>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700余人,俘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枪200余支,取得了平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白求恩同志素描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b>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去世的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同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朱德总司令对白求恩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b>朱德在《纪念白求恩同志》一文中高度评价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品质。他指出,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白求恩不仅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还积极参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视为自己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此外,朱德还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和实际主义作风。白求恩对同志和人民充满热忱,脚踏实地,言传身教,不断提高我军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他亲自编写课本,创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体现了实际主义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朱德的这些评价不仅表达了对白求恩个人的高度赞扬,也号召所有党员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战胜法西斯主义,完成白求恩未竟的事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简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前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成立于1937年11月7日,1940年1月,为纪念不幸以身殉职的诺尔曼·白求恩同志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医院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聂荣臻同志悼词中评价白求恩</b></p><p class="ql-block"><b>他的,“髙爵不足羁其鸿志,厚禄不足系其雄心。”“医术精于华佗,精神比于墨翟。”正因其爱乎人类,故不辞劳苦,万里长征,深入敌后,着寒衣土布之服,咽粗粝之粮。</b></p><p class="ql-block"><b>白求恩同志对人民的极度热忱,对工作的极度负责,以及无私奉献不利己只利人的精神与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是吉林大学下设的学部,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理事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9月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参与了学校的创建和教学工作。1940年1月,为了学习和纪念白求恩,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1946年6月,白求恩学校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命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医科大学,1949年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组为天津军医大学,1951年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4年2月,第一、第三军医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后迁往长春。1958年6月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领导,定名为长春医学院,1959年6月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恢复校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2000年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改制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截至2024年5月,学部下设8个学院、有4所附属医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涵盖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在读学生10751人,其中本科生4535人、研究生6216人;在编职工近8000人,附属医院聘用制人员10000余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毛泽东主席与白求恩大夫亲切交谈油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白求恩生命最后时刻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信</b></p><p class="ql-block"><b>亲爱的聂司令员,</b></p><p class="ql-block"><b>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巴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林顿街第10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写信,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做贡献。</b></p><p class="ql-block"><b>也写信给白劳德,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况。这些信,可用中文写,寄到那边去翻译。</b></p><p class="ql-block"><b>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感觉遗憾的就是稍嫌闭塞,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b></p><p class="ql-block"><b>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治疗患疟疾的病人和贫血病人用。</b></p><p class="ql-block"><b>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b></p><p class="ql-block"><b>临终前,断断续续,他无限眷恋地留下了他在这个世上最后的心声——</b></p><p class="ql-block"><b>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b></p><p class="ql-block"><b>请转告聂司令员,建议他马上组织一支医疗队,接近火线,收容伤员……战斗结束后,继续完成四分区的巡视工作……</b></p><p class="ql-block"><b>多么想继续……和你们一起工作啊!你们还很年轻……</b></p><p class="ql-block"><b>不要难过……你们努力吧!沿着伟大的道路,勇往直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白求恩(左一)和聂荣臻(左二,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白求恩(左一)与时任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中间)和美国布朗医生(右一)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白求恩同志追悼会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参加白求恩大夫的追悼会</b></p> <p class="ql-block">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久经考验坚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八路军将士的亲密战友,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朋友,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烈士陵园的白求恩同志雕像</b></p> <p class="ql-block"><b>诺尔曼·白求恩同志,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位久经考验、坚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反法西斯战士。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他不但是八路军将士的亲密战友,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朋友。作为一名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他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惜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将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同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烈士陵园,白求恩同志墓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