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窥管一一书法作品之我见</p><p class="ql-block"> 饶华燊(醉墨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在笔墨之间诉说着时代的故事与书者的情怀。当我试图以“窥管”之见,来剖析书法作品时,就如同开启了一场与历史、与艺术、与创作者灵魂对话的奇妙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次审视一幅书法作品,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体布局。它宛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顾盼,构成了独特的视觉节奏。一幅布局精妙的作品,字的大小、疏密、轻重错落有致,既和谐统一,又充满变化。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章法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字与字之间似有无形的丝线相连,行与行之间宽窄适度,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一种超脱凡俗的优雅韵律,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畅叙幽情的春日兰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线条,是书法的生命脉络。每一根线条都蕴含着书者的功力与情感。颜真卿楷书的线条,雄浑厚重,犹如巍峨的高山,给人以沉稳、坚实之感。他在书写《颜勤礼碑》时,笔锋的提按顿挫间,尽显力量之美,每一笔都力透纸背,仿佛能感受到他对先辈的敬重与对家族传承的担当。而怀素的草书线条,则灵动飘逸,似山间的溪流,自由奔放。他的《自叙帖》中,线条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宛如狂风骤雨,又似惊蛇入草,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与对艺术的炽热追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技艺。它是书者与毛笔之间的默契对话,通过藏头护尾、中锋用笔等技巧,赋予线条独特的质感。欧阳询的书法,笔法严谨,结构精妙。他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其用笔刚劲有力,结构险峻,犹如一位严谨的学者,在法度森严中展现出端庄典雅之美。而赵孟頫的书法,则笔法圆润清秀,温润如玉。他以独特的用笔方式,将楷书的规整与行书的流畅完美融合,在《胆巴碑》中,笔画细腻精致,姿态优雅,尽显文人的儒雅气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示,更是书者情感与精神的寄托。当我们透过作品,去探寻书者的内心世界时,会发现书法与时代、与人生的紧密联系。颜真卿在经历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亲人离散后,写下的《祭侄文稿》,满纸的涂改与悲愤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叛军的痛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那潦草而又充满力量的字迹,是他在乱世中发出的沉痛呐喊,成为了书法史上不朽的经典,因为它凝聚了生命的厚重与情感的深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窥管之见去品鉴书法作品,虽只是触及冰山一角,但每一次的感悟都能让我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它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是艺术的瑰宝,在每一个笔画、每一处布局、每一种笔法中,都蕴含着无尽的魅力,等待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沉醉。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在笔墨之间诉说着时代的故事与书者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幅书法作品,笔鋒流转间尽显古韵,传统味浓,书写的是孟浩然的诗。仿佛将人带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感觉那份寄情山水心境和入仕迫切愿望。“坐观釣者,徒有羡鱼情”。</p> <p class="ql-block">畅怀,二字笔力雄健,气韵生动,自由奔放。笔画之间的连贯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传达了一种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美景向往,意境深远,艺术表现具有很高审美。</p><p class="ql-block">一楼风月宜酣饮,万里溪山可畅怀。</p> <p class="ql-block">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郑燮(郑板桥)的《竹石》,字体为行书。</p><p class="ql-block"> 从笔法来看,笔画流畅自然,运笔有轻重缓急的变化,展现出书写者有很高的笔墨驾驭能力 。比如“咬”“破”等字,笔画粗细变化明显,增强了字的立体感和节奏感。</p><p class="ql-block"> 从章法角度,整幅作品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为合适,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