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鸣阁主的美篇

苏鸣阁主

<p class="ql-block">包头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从古至今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造就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移民文化。老包头主要是东河区,从晋陕冀走西口的人们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目标就是老包头,而东河区的召梁三官庙巷、转龙藏,就是当时走西口的人们主要的落脚地。从包头到喀尔喀蒙古及恰克图,包头是货物运输的聚集地及集散地。晋冀陕的中原文化与北疆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交融、交错交流,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和阴山文化。在东河区,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人们走西口的艰辛历程,那些古旧的街道和建筑,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包头的转龙藏有着悠久的历史,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人居住。战国赵武灵王拓地至九原筑长城,秦置九原郡,筑长城修直道。汉置五原郡,武帝北巡,昭君出塞。北魏设怀朔镇,武川镇。唐设中受降城,参天可汗道经昆都仑沟。元设德宁路,开水陆驿站。明阿勒坦汗建大板升城,隆庆和议受封顺义王。1809年包头改村为镇,设巡检。1873年包头城桓竣工,1874年南海子设官渡。1923年平绥铁路通至包头,1925年中国共产党包工委成立。1926年包头设县,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1年王若飞、乌兰夫在包头开展革命工作。1934年包头机场通航。1936年2月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1938年包头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开辟根据地。1949年9月19日举行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包头解放。1950年2月13日包头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五个重点项目布局包头。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1985年中央批准包头较大的城市,授予地方立法权。1992年在满都拉设季节性公路口岸,2015年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性口岸。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走西口的驼队在去往口外的蒙古和恰克图的商贸运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人们把商队叫拉骆驼的。从古至今拉骆驼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也为老包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老包头历史文化街上,我有幸遇见了老包头过去拉骆驼的传人“樊勇”骆驼队,在这里让我看到了过去拉骆驼的身影,看到一代代包头人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的精神。那驼队行进在黄沙漫天的路上,铃铛声在风中回荡,仿佛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在包头市东河区的转龙藏河沟里,一条通往口外的驼队渐渐远行,讲述着曾经包头发展的故事。那驼队的身影在山川间若隐若现,似乎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路前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驼队的足迹,也见证了包头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老包头特色食品“圐圙”是用黄米炸成的圈的园行食品,味美酥脆咬一口满满的米香味顺着口腔进入心田,家乡的味道伴着胡麻油的纯朴香味让人有无数的满足感,关键的是这普通的食品又赋予了许多人文的期盼,把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的完美而理想化。“圐圙”二字来源于蒙古语的“库伦”,本来指是用篱笆圈起来的草地,包头人泛指圈起来的地方,人们把这个圈地的圈应用到了饮食文化中,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圐圙</span>把财富、健康、快乐、幸福、吉祥都能圈住。这美好的寓意和纯香的味道的食品得到了许多食客们的欢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