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5号,我们又开始了多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景点是悉尼大学。这是澳洲成立最早、最古老的学校。也是澳洲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更是全大洋洲和全南半球的第一所大学。</p> 远远的走去,就可以看到高耸的哥特式建筑。这个直刺天空的屋顶,预示的是无与伦比的古老和崇高。<div>这所成立于1850年的大学,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是一所大型公立综合性大学,就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最大城市悉尼。我们达到悉尼的第一天,就去参观这所著名的大学,可见她的知名度。<br></div><div>当然,还因为我们团队里,有一个小姑娘就是来此校读硕士的。</div> <p class="ql-block">悉尼大学是澳洲八所著名大学之一。历史上共培养过六位澳大利亚总理(包括现任总理托尼·阿博特)和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包括2名化学奖、2名生理医学奖和1名经济学奖得主。 </p> <p class="ql-block">我们眼前的这个是悉尼大学主校区,位于悉尼内城区,市中心的西南,她这种哥特式建筑的主楼,还有其它的历史建筑,是重要的文物遗产。</p><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拱顶,斑驳的墙壁,就可以感受到她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踏入校园的第一眼,被温暖了!</p> 这里,仅仅是校园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为大家参观打卡而开放的吧? <p class="ql-block">一片碧草地被四周的中世纪建筑包围,构建起古朴的校园风景。踏入期间,人人都会感觉庄严和沉静,充满书卷气息。</p> 爸爸妈妈是送女儿来读研的。而在此,似乎也能感受到重返校园的酣畅与温馨。太美好了! 一家四口的飞翔,是否也象征着小朋友们的学业,因感受大学的氛围而节节高升呢?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长廊里,我想起了在美国的几所大学,也有类似这样充满意蕴的走廊!</p> 我们也来做一回校园情侣吧!哈哈哈哈 导游是这么介绍校徽的。我们北半球,崇尚的是北斗七星,而南半球,依赖的是南十字星。<div>其实,这个图标有着丰富的含义。最上面的狮子是“守行之狮”,象征着英格兰以及剑桥大学,代表着勇气、力量与威严。下面的蓝十字与八角星,估计是源自19世纪新南威尔士流行的非官方象征,代表着学校的地理位置。中间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着牛津大学,代表知识、学习与真理。寓意着悉尼大学对学术知识的追求与传承。</div><div>据说,本来下面还有一条绶带,上面写着这样一句拉丁文:“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意思是,尽管外部世界(象征为星空)不断变化,但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始终保持不变。浓缩的诗意表达为:繁星纵变,智慧永恒。</div><div><br></div> 我在仔细观赏校园美景的时,注意到了门上的校徽图案及年份标识。1939到1945,是二战时代。查历史发现,悉尼大学有4000名师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50人牺牲。所以,他们把这个有巨大历史价值的年份,直接刻在了校徽下面,以示纪念! 而这个门洞上面的图案,我当时猜测,应该是系科的独特标记。果不其然,我猜到了其中的几个:天平,法律系;蛇杖,医学系;书本,是和其他人讨论得出的,教育系;另外最右边的,应该是工程系。这些响当当的专业科系,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让游客在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心怀敬畏,臣服于知识的浩瀚,教育的博大! <p class="ql-block">不过,网络上也查不到这个几个标志,也许我的解读有误。不过,无论怎么说,这些雕刻在高墙之上的浮雕图案,应该有明晰的内涵。我们不妨观赏猜测一下!</p> <p class="ql-block">我到过剑桥,在康河里漫游过;秉承着剑桥传统的悉尼大学,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府,就是学府,以她那独特的书卷气,引导人们崇拜知识,崇尚真理,开创全新的世界。</p> 走出悉尼大学,一种崇敬之情弥漫在我的心间。 <p class="ql-block">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膜拜,对智慧的敬仰,浓缩在学堂里,幻化为精神财富,生生不息!如果大学仅仅是提供谋生技能,那就太贬低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价值了。</p> 那天的中午,我们去了鱼市场。哦哦,这个悉尼最大的鲜鱼市场,吃的那顿午饭,太美味了!<div>这个鱼市场里的广告模特,吃得好肥!哈哈哈</div> 各式包装好的即食美味! 大概刚刚过完中国年吧!市场上,明显留着节日的痕迹。巨大的中国结,各色鲜艳的灯笼,渲染着热闹,富裕,鲜活和繁荣! 冰鲜的各类水产,非常鲜美。 成排的三文鱼,招揽着食客,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我觉得国内也应该有这些,但这里的特别新鲜。 有冰也有中文呢! 我看着这些,都想尝一下,可苦于无法开口。只能拉着领队,帮我们点餐。 这一盘的组合,也很有吸引力。每一种,都味道独特。沾着酱汁,我们慢慢品味着南太平洋的馈赠! 我们点的这个三文鱼,真是太惊艳了。不但没有丝毫鱼腥味,反而带着点丝丝的甜味。入口的瞬间,似乎味蕾被温柔撩拨,扫过口腔的刹那,鲜味滑入喉咙,都来不及咂摸。真的,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丝滑的三文鱼哦! 市场里有选好了食材,定制烹饪服务,我们就两个人,选个简单的组合,也能尝大不少品种。每一个品种都好吃,好吃到我词穷了,不知如何给你形容了。真的请读者朋友原谅,词穷了。这是无与伦比的可口,从未有过的口腹之欲满足! 这些食材,几乎都是生的,或仅仅是略略煮熟了而已,连盐都没有放,但几乎不用咀嚼,鲜甜的滋味就在唇齿间漫延,让你从口到心,倍感舒服。真的好吃! 反正都是食客,我都不用在意自己的吃相!哈哈哈哈 你如果也馋了,就可以去这个鱼市场,饱餐一顿哦! 吃完了点的那些,我似乎意犹未尽,又起身去点了一份生蚝。同样是无法描述的鲜美,说不尽的美好。似乎,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追求过口腹之欲;好像,不是我的追求,而是上天恩赐我的美妙体验! <p class="ql-block">挤几滴柠檬汁,这些生蚝,好像刚刚出水,堪比我小时候在太湖边,用手捧到的透明小虾,扔进嘴里的酸爽和滑润!吃完,太满足了,胜过大餐!</p> <p class="ql-block">这个鱼市场成立于1989年,提供澳洲,南太平洋和亚洲100种以上的海鲜种类,正真是饱尝海鲜的绝佳去处。</p> 酒足饭饱了,我们要去参观悉尼歌剧院啦!因为有预约参观时间,我们先到的是对岸的皇家植物园。 <p class="ql-block">隐隐约约的港口军舰;朦朦胧胧的树影婆娑;碧波荡漾的杰克逊湾;吹着海风,漫步公园,惬意无限。</p> 这个是中国的望夫石:麦考利夫人椅子。麦考利夫人座椅名字就来自麦考利夫人,她是17世纪的第四任澳洲总督夫人。在夫人的陪伴下,麦考利总督成就辉煌。麦考利总督每天忙于公务,麦考利夫人就每天到这里来画悉尼海港的景色。麦考利总督每五年要回英国汇报一次澳洲的情况,由于路途遥远,当时海上交通又不发达,往返一次竟然需要28个月。每次麦考利总督回英国述职,孤独的麦考利夫人就在这里翘首盼望,等待船队的返航,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这里,就成为了“望夫石”。 “神女应在翘首盼,哪知瞬间已千年。”看来,世界上的“神女峰”还不少呢! 在皇家植物园这边,抬头,就可以看到雄伟的悉尼杰克逊湾的海港大桥。 而海港大桥边,就是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在这植物公园里,到处绿草如茵,大树参天,一片祥和。先生开心得登上礁石,拥抱地球了!哈哈哈 我静静地观望着举世闻名的歌剧院海港大桥,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慨——终于,我也能亲自到达期盼已久的地方,亲眼观赏歌剧院了。 公园在一个半岛上,绕公园走,可以感觉到被海湾环抱着,湿漉漉,水灵灵,绿盈盈。 休闲的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席地而卧!太舒服了。 近距离看悉尼歌剧院,她的贝壳外形,是那么独特,耀眼,风姿卓绝!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始于1955年9月13日,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向全球建筑师发出邀请。历时近两年,活动一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最终丹麦著名设计师约恩·乌松赢得了设计竞赛,贝壳式造型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约恩·乌松在构思悉尼歌剧院的独特设计时,受到了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特别是悉尼港的水和天空的颜色,以及有机的形式和纹理。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形态,尤其是帆船的帆和百合花的花瓣。他认为建筑应该与环境建立共生关系,并且要经久耐用。天才的设计师的作品,终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海港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桥——宏伟、俊俏。它真的像一道长虹,横跨在杰克逊海港上。巍峨俊秀,气势磅礴,骄傲不逊! 1959年3月份开始,歌剧院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历经14年的艰苦努力,悉尼歌剧院终于在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总的来说,约恩·乌松的设计构思是基于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对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应用。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悉尼歌剧院这一独特而标志性的建筑设计。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滨水建筑的区位优势,使得建筑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建筑师通过将歌剧院设置在可以观赏到悉尼海港美景的位置,增强了建筑与环境的互动。这种设计不仅让参观者能够在进入内场之前欣赏到美丽的海景,还使得建筑本身成为了海港景观的一部分。<div>这个区域位置,本身就非常有特色!</div> 悉尼歌剧院的白色外观与蓝色的海洋、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达到了色彩上的和谐统一。这种设计使得歌剧院在视觉上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div>站在她的近旁,你都能感觉到自然的、巨大的、气势非凡的存在。</div> 悉尼歌剧院三面临水,这种开放性的设计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环境的开阔性和水体的环绕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提升了参观者的体验感。<div>是的,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舞台,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仿佛并不是置身陆地,而是凭空腾挪,有着无限的舞动空间;这种开阔感,水融感,包容性,是其他所有的建筑无法比拟的。</div> 而且,悉尼港的自然环境为歌剧院提供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背景,有助于营造一种放松和享受艺术表演的氛围。海港的微风和开阔的视野可以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安详。这个环境,真的独一无二,太绝了! 进入歌剧院里面参观的时候,我拍了一张沿途风景照。人们围绕着这个绝世优美的著名建筑,松弛而愉悦! 这是进入后拍的走廊。内部谢绝拍摄,也就只能作罢了! 即使在外围走廊里,一样能感受到巨大的歌剧院的宏伟、瑰丽!里面的内景,正真是震撼魂魄。各种设施设备,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完全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和共鸣! 引导我们在里面参观的,是一个台湾小伙子。讲得还是非常清晰的!对建筑也是充满敬意。记得讲到最后,他说,这个建筑其实也受到我们中国建筑的启迪。听说我们来自江苏,他特意问我们,江苏的什么建筑可以“出圈”。我真的一时没有想到,竟然是苏州园林哦!<div>真难为情,我还在江苏开大录制过《苏州园林文化》的讲课视频;而且,对苏州园林的人文历史,建筑特色,隽秀内涵做过系统的探究,居然一时想不起来!真不该。<br><div><br></div></div> 悉尼歌剧院在日落时分,会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夕阳的余晖洒在建筑上,金色的光辉与洁白的外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随着太阳缓缓下沉,天边开始泛起绚烂的晚霞。歌剧院独特的帆船造型,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变得更加生动与立体。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建筑表面,形成了明暗交错的光影效果,使得歌剧院看起来更加层次分明,充满了艺术感。<div>今天,能亲临这个举世无双的建筑,参观她的内部结构,真的非常幸运。</div><div>不过据说,设计师因为某些原因,中途撤离,后来建成后,再也没有来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div><div><br></div> 这是澳洲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她是澳洲天主教的最高精神殿堂。只要看看外观的宏伟,就可以知道,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 因为游客众多,我们只能抽空,拍几张照片了。 雄伟的大教堂,在夕阳映照下,更加金光闪烁,夺目的美丽。 不过,把大教堂变成浮雕,刻在井盖上,也被我觅到了。 这是圣母玛利亚教堂不远处的海德公园。海德公园初建于1810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大片洁净的草坪,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是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div>最值得观赏的是公园中心的这个喷泉。喷泉名称叫阿奇伯德喷泉(Archibald Fountain),是为了纪念一战中法澳联盟而建。雕塑借用了希腊神话故事,喷泉中央是生命的赐与者太阳神阿波罗,他是艺术、美与光的代表,他手指正指向日出的东方,身后扇形的水柱表示太阳的光芒。喷泉高大帅气,光芒四射,充满活力。</div> 围绕着阿波罗,有三组雕塑。<div>这是牧神潘,他管理着山林和农作物。他常常在山林中吹奏笛子,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现在,他的身边围绕着公羊、母羊和小羊。他在含情脉脉地看着小羊吗?</div> 这个执弓的狩猎女神就是戴安娜,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她代表着纯洁与和平。戴安娜的周边是她的猎犬及牡鹿。它们帮助她追踪和捕捉猎物。塑像栩栩如生,真的灵动极了! 这是英雄特修斯,他是雅典的英雄,曾完成了许多伟大的冒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征服克里特岛的牛头怪。他闯入迷宫,杀死了牛头怪,拯救了雅典人民。看,他正与牛头怪搏斗呢!看他的肌肉,看他的力度,迸发出的,是无穷的力量。<div>这组雕塑,塑得好有活力,我看了很久!</div> 在树林里,我还看到这个铜质的石碑。说的是,1788-1963年,第一任州长阿瑟·菲利普基金会成立175周年。1788年1月26日,澳大利亚在悉尼湾海岸的定居点,以岛上种下的三棵树为标志。记录这个历史时刻的年代,是1963年1月26日。<div>这么漫长的历史,人们依旧记得!</div> 海德公园的古老,集中体现在盘根错节,遒劲有力的树根上。让我依偎着它,给我灌注力量与希望;让我仰望它,带我攀上树梢,一览悉尼的旷世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