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三苏祠之旅: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

北小2027届4班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文化圣地眉山的旅程。这座城市承载着北宋文学巨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家庭旅行,有我的婆婆,奶奶,爸爸,妈妈,姑妈,还有我可爱的表妹妞妞。</p> <p class="ql-block">抵达三苏祠时,虽然天有些阴沉,但是并未影响我们的好心情。</p><p class="ql-block">一踏进大门,我就看见了门旁的牌匾上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听了导游姐姐绘声绘色的讲解,我明白了“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撒,人称〞三苏”,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柳欧苏,也即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殿:苏家父子的塑像,中间的是父亲苏洵,左边的是小儿子苏辙,右边的是大儿子苏轼(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他们都是宋代时期的人物。为什么他们穿的官服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因为在宋代,紫色色长袍表示一至三品的官员,红色长袍表示四、五品的官员。绿色长袍表示六、七品的官员。青色长袍表示八、九品的官员。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三人当时的官位比较高。苏轼(苏东坡)享年68岁,为官44年,他是一个非常体恤民情,非常清廉的一个官员。</p> <p class="ql-block">  苏轼、苏辙的母亲,苏洵的夫人,叫陈夫人。苏家拥有如此好的家风,程夫人功不可没,为了让三苏父子专心读书,陈夫人变卖了自己嫁妆,再沙縠行做起了丝绸生意。不仅赚钱养家,还亲自教两兄弟指诗书,培育他们的品德、情操和气节。</p><p class="ql-block"> 苏轼曾经写过两篇文章来记录母亲小时候对他们的教育。一篇是《记先夫人不发宿藏》另一篇是《记先夫人不残鸟雀》。</p> <p class="ql-block">  苏家的院子里还有一口水井,还有一颗黄荆树。导游小姐姐说:用这口井洗手,可以沾染文气。因为当时三苏父子都在喝这口井的水,所以这口井培育出了三个大才子,所以用这口井的水洗手,可以沾染文气。于是我便和我的表妹妞妞迫不及待地用了井水洗手,因为我们也想沾沾文气。</p><p class="ql-block"> 妈妈还问导游姐姐能不能把黄荊树的树枝送给她一支,他回家好鞭策我,我可不同意,赶紧跟导游说不能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还了解了非常多关于三苏的一些精神和一些他们的故事。在这里我特别喜欢苏轼,因为他每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希望以后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像苏轼有一颗不怕困难的心。因为老师教过我们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p> <p class="ql-block">  在这段旅途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全家人的笑容。因为无论在哪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验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这将是我们一家人永远珍藏的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