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婚证书,亦称婚书、鸳谱,是婚姻双方的一纸信定物,是一份契约,也是社会层面对个体结合的一种承认与管理。古人成婚,"功课"繁琐。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从议婚至完婚必须过六种礼节,简称"六礼”。至民国降,时风简约,但扯一婚证仍属不易。一对新人结婚的过程仪式从最初的简单到之后郑重其事的"六礼”到今天就(订)结婚时的宽绰,时光轻舞,岁月漫长。不同年代的婚书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时代信息与个体在社会中的状况。我们从中也可窥得姻亲双方仍至合族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下面就我多年前收藏到的本地的一纸民国婚书作一浅读,与大家共赏。</p> <p class="ql-block">这是本人多年前收藏的一份</p><p class="ql-block">民国后期风格的结婚证书,长51㎝,宽35㎝,尺幅似我们今日常见的大奖状。该证书色彩艳丽而又富于变化,从上至下逐渐由黄色过渡为浅粉和深粉色。证书上部图案立体感非常明显,恰如卷起的纸张。证书上的吉祥图案甚为丰富,蝴蝶,双燕,牡丹、孔雀、鸳鸯等等。在证书上部中央印有“结婚证书”四个红灿灿大字,并在其上正中印有小红囍字。该证书以“同心永爱”四个篆字作为背景图案。整个图案画面给一种喜庆,大气,悦目的即视感。</p><p class="ql-block">该结婚证书与藏者好多的婚书略显不同。此婚书设计独特,印制精美,堪称上乘之作。图案上部的左右一对白头翁有代表夫妻白头偕老的美好寓意。白头翁鸟其头部的毛色特点为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与白发老人相似,故而被人们视为一种吉祥的图案元素,象征着长寿、长久和婚姻的美满持久。</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白头富贵”的说法,就是用白头翁鸟和牡丹来寓意夫妻能够白头到老、生活富贵美满。 婚书上的一对孔雀,寓意爱情的珍贵与美好;一对鸳鸯,寓意夫妻和谐美好,恩爱无间,旧时新婚洞房常挂对联书:屏中金孔雀,枕上玉鸳鸯”多含此意。右角上的一对飞燕,比拟情侣比翼双飞;左角一对蝴蝶,寓意自由甜蜜的相伴,地久天长。这些富有寓意的图案和文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主人家的匠心独运与衷心祝愿。</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婚书内容:</p><p class="ql-block">唐力新 係浙江省兰溪县人,民国十四年七月八日十三子时生。</p><p class="ql-block">徐素琴 係浙江省兰溪县人,民国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辰时生。</p><p class="ql-block">经由陈其俊、金锡镳先生介绍,谨詹於:中华民国37年9月5日上午12时,在上唐本宅举行结婚典礼,恭请胡时鐸唐鸿志先生证婚。</p><p class="ql-block">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p><p class="ql-block"> 结婚人 唐力新 徐素琴 </p><p class="ql-block"> 证婚人 胡时鐸 唐鸿志</p><p class="ql-block"> 介绍人 陈其俊 金锡镳 </p><p class="ql-block"> 主婚人 徐建华 唐廷瑞</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九月五日谨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力新著作:</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对唐力新的了解仅限于这名字与“兰溪毛峰"有关,他的生平与社会关系一概不知。这张婚书让我有了了解他的冲动。单就此婚书上看,我们的男新郎官唐力新,出生于一九二五年的七月(有公文错载四月),系兰溪县芝堰乡上唐村人,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一九四九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茶叶专业 。他也是《中国名茶》一书的著作者之一。在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期间, 他就对中国名茶发展的前景颇具慧眼,前瞻性强,在改良传统名茶与开发创新名茶方面齐头并进,为之后浙江省名茶的发展与宏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家乡"兰溪毛峰"茶的改良与促成功不可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曾被推举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坚持笔耕,文风严谨,曾参与撰写(中国名茶》.《饮茶漫话》、《浙江茶叶》等著作,发表了七十余篇茶叶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文章。他在人生的后期更倾心于中国茶道礼仪的研究与设计。他对中国茶文化的仪礼成“道”功不可没。可以说他是创学研茶文化的推手,是茶界的先行者与践行者,是每一位敬业而专业的茶人后生们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年底前购入的一大摞原厚仁区殿口乡上唐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p> <p class="ql-block">唐廷瑞户主的唐力新兄妹一家子及产权</p> <p class="ql-block">此婚证值得小书一笔的还有两位证婚人:胡时铎与唐鸿志。这哥俩当时应是兰城有名的乡贤名流。 从宗谱及各方资讯综合来看:胡时铎(1889-1951),字心献,今兰江街道厚仁人,幼即聪慧,八岁就能将《四书》倒背如流,能博闻强识,才胜同侪。十八岁时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成绩卓著,以最优等生毕业。之后即被聘为杭州《慧星报》编辑,后升任经理,并兼任省议会秘书长。二十七岁参加全国文官考试,考取县知事,签发福建。 到闽后,选任福宁、永定、上杭烟酒公卖分局长,任职两年;民国十年,委为兰溪县劝学所长;民国十一年秋任省公署机要秘书;民十五年署余杭县知事。在任仅六个月,因国民革命军抵浙辞职返乡。 胡才能出众,做事负责。此兄最可嘉许的是在省秘书任上以临时委派之职赴衢解决了衢邑木材商与当地乡民年年缠斗的看似无解的运木纠纷,一直为人所颂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鸿志(1892,2一1951,3),男,兰溪县甘溪乡刘家夏唐自然村人。19岁考入北大预科,27岁任北大讲师,28一30岁任北大理科研究所事务员。36岁任金华电报局局长。37岁任曹娥烟类专卖局查验主任。39岁在军政部交通司总务科任中校科员。41岁在军政部军用无线电台管理局任事务科主任,津浦路浦口材料厂收发股主任。42岁为福建省政府第二科科员。49岁时为担三中学教务主任。56岁任县参议员。57岁时为修志馆整理组长。作征婚人时时年为56岁,正是心系乡梓发挥才干之时。</p> <p class="ql-block">行文之时,正值本研究会为民国兰溪达人担三中学的主创始人祝谏征求文稿之际。祝谏曾任兰溪修志馆馆长,而胡时铎其时为其副手,唐鸿志则为修志馆整理组长。三位曾经在仕途上颇有建树的兰溪人,他们在人生的后段都曾利用他们的见识与才干,服务乡梓,虽然晚景结局各有唏嘘,但作为令人崇慕的民国时期驰骋在外的前辈兰溪人,后生小子们自有一番舍我其谁为之传叙的必要与见地,不然,民国兰溪历史的天空将会逊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看看作为主婚人的唐廷瑞,他是新郎官的父亲,听说其在国军军政部交通管理库当过少将库长,资历丰富,惜其乡人无实物资料佐证,予未采信也,有待再考。不过此老先生虽后历经各场运动的坎坷,倒也活的长寿,估摸是洞明世事之高人也。至于两位介绍人及女家家长徐建华,因资讯无据,在此不敢雌黄,依国人门当户对之婚习,定当故事良多,如有机缘,容再上告。</p> 故土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