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坛敖包: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草原独行侠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草原独行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坛敖包现状</span></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致力于研究家乡历史文化的学者,我怀着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近十年来走遍家乡的山水,实地考察了诸多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通过发掘、研究和整理,我撰写了多篇描述家乡景色与历史文化的文章。在此,我分享一篇关于古代敖包的研究短文,望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的载生沟村,隐藏着一处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遗址——山坛敖包。这座敖包位于黑麻旭太村东山的塔布坝主峰,距离村庄约178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80757°,北纬41.30731°,海拔高达1990米。山坛敖包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更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遗迹。</p><p class="ql-block"> 山坛敖包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其底座直径达12米,高约4米,呈四级式圆形结构,周围还分布着六座直径为3~4米的一级式圆形小敖包。这种四级式敖包在四子王旗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都非常罕见,尤其是其周边的六座小敖包,更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据考证,山坛敖包可能属于早期祭天的“七星敖包”形式,这种形式在蒙古族的祭祀文化中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山坛敖包的地理位置也颇具历史价值。它位于清代早期的西河子西边黑龙山上的祭祖多伦哈尔敖包与西南道劳敖包日出方向的七星敖包所在区域内,这表明它可能与这些敖包同属一个时期的祭祀体系。然而,由于敖包废弃多年,具体的祭祀情况已难以考证,更早的萨满祭祀情景更是无从得知。尽管如此,山坛敖包的存在仍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蒙古族祭祀文化的重要线索。</p><p class="ql-block"> 山坛敖包的名称来源于蒙古语“桑图”,意为燃桑、诵桑。这类敖包是专门用于祈福的祭坛,祭祀时会燃放侧柏叶熏香,由大博(巫师)或喇嘛念诵祈福颂词,以消灾辟邪,净化心灵与生存空间。这种祭祀活动不仅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也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除了祭祀文化,山坛敖包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值得关注。据实地考察,敖包北面的山沟里还保留着几处古代蒙古人居住过的营盘遗址,当地村民称之为营盘沟。这些遗址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蒙古族生活方式的重要资料。此外,敖包南面还有一处大型古代墓葬,尽管已被盗掘殆尽,但其规模和结构仍然显示出古代蒙古族对祖先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实施,山坛敖包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人工种植的树木已经成活,山上野草茂盛,山鸡、獾子、狍子、狐狸、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探险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历史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山坛敖包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祭祀遗址,更是一个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它的存在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蒙古族的祭祀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蒙古族生活方式的重要线索。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山坛敖包及其周边地区必将成为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探访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山坛敖包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和探险旅游者能够关注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山坛敖包的故事继续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草原独行侠快乐骑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营盘沟山顶骑行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草原独行侠在山坛敖包山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路遇不速之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草丛中突然窜出来的山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中的小动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头翁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中野花——点地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谢青海(蒙古名:呼和淖尔、网名:草原独行侠),退休教师,男,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系蒙汉双语专业毕业。爱好历史文化研究、写作、摄影。现为内蒙古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子王旗作家协会会员,《笔架山文苑》编辑之一,四子王旗老促会《革命史》编委会成员,四子王旗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子王旗民俗协会会员,政协四子王旗智库专家、四子王旗档案史志馆特聘历史文化顾问。代表作有《四子王旗古代长城与敖包》《四子王旗岩画》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近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