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德福德有展现最著名基督教寓言文学作品《天路历程》作者约翰·班扬生平、创作历程及个人经典作品的约翰·班扬博物馆,贝德福德最大的城市公园、保存有维多利亚时期设计和建筑的贝德福德公园,位于乌斯河北岸的修道院郊外公园,古老的布隆汉姆磨坊,展现水磨磨坊技艺的布隆汉姆磨坊与展览馆,体现贝德富德郡自然环境与贝德福德当地社会人文、历史的变迁的贝德福德博物馆以及郊外静谧的田园农舍都非常值得一览。 贝德福德是英国最大的意大利移民聚居区之一。贝德福德公学建立于1552年,为全英最古老的25所公学之一,是一所招收7~18岁学生的男校。目前贝德福德公学约有1000多名学生,每年约有80%的毕业生能考进英国排名前30的高校,其中包括10名左右进入牛津或剑桥的幸运儿。 这栋漂亮的房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纷纷上前拍摄。 旁边的小番茄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中午时分我们在快到牛津前遇到了一条小河。 河里的白天鹅再次引起我们的好感,大家驻足进行拍摄。 下午近3点我们开始进入牛津城区。伦敦西北,泰晤士河与柴威尔河汇合处有一片河谷,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 于是取名牛津。此名为中文意译,“津”为渡口,牛车的渡口谓“牛津”,犹如天子的渡口谓“天津”。中古世纪时期,牛津成为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囗。如今,牛津的出名不是渡口,而是牛津大学在此诞生。牛津建城一千余年,它伴随着牛津大学的成长而发展。牛津不大,处处有大学教堂、图书馆、科研楼,生活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人称:大学中有城市。 进入牛津城区,首先看到的是阿什莫林博物馆。它建于1683年,是英国第一座博物馆,比大英博物馆早70年,现为英国第二大博物馆。在英语地区中成立的第一座大学博物馆,也是第一座免费开放的公众博物馆,位居牛津四座大学博物馆之首。博物馆外观为罗马神殿式,一排科林斯式石柱显出这里的艺术美感。馆内珍藏着无数奇珍异宝,最著名的当属世界各地古钱币。 牛津殉道者纪念塔。建于1843年,是为纪念16世纪被烧死的3位坚持信奉新教的牛津殉道者,而当时正是信奉天主教的玛丽女王统治时期。这座著名的纪念塔位于市中心,肃穆的高塔很是显眼。 看多了国内的高楼大厦,喜欢这一片接一片的欧式建筑。 牛津,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这里,古老的建筑与现代文明交织,仿佛时光隧道将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体。漫步于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你会感受到那深深的学术底蕴,每一片青石板都见证了无数智者的足迹。 在牛津街道上漫步,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这几百年积淀的斑斓文化慢慢的展现在你的眼前。 走过一个十字路口,对面有座“卡法克斯塔”,这是牛津的地标建筑,在牛津当地是人们相约见面的最常用地点。 卡法斯塔(Carfax Tower)。Carfax一词源自拉丁语quadrifurcus,经由法语carrefour转化而来,意思是十字路口。它向北是谷市街,向东为高街,向南叫圣阿尔代街,可以说是整个牛津的中心点,也是计算到牛津距离的原点。这座被称为“十字路口”的方塔原名圣马丁塔,其实是建于12世纪的圣马丁教堂的钟楼。19世纪因为道路拓宽的需要,教堂被迁走,而钟楼却被完整保留下。 这里是牛津最繁华的街区。这座塔是建于1032年的森特·马丁教堂的遗迹,在塔的正面有一座精致的大钟,这座钟每隔15分钟就会出现机械小人跳舞打点报时。同时这里也是牛津的制高点,花2英镑可登上99级楼梯到塔顶遍览牛津的美丽风光。 这座塔是建于1032年的森特·马丁教堂的遗迹,后来因为道路拓宽的需要,教堂被迁走,而钟楼却被完整保留下来。钟楼高23米,一度也曾是牛津市中心的最高建筑。钟楼里的大钟现在基本不敲了,据说只在重大活动时才会鸣响。取而代之的是侧墙上的电子钟,整点的时候小人会做出敲钟的动作。 从十字路口向南进入圣阿尔代街(St Aldate's),路东这幢詹姆斯一世风格(Jacobethan)的老建筑建于19世纪末,是牛津的市政厅。设计它的建筑师Henry Hare(1861-1921)后来成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主席。 市政厅建筑南端的入口进去有两间房被辟成牛津博物馆,专门介绍牛津城从史前至今的历史变迁。 从市政厅往南可以看到一座八角灯笼式的塔楼,那就是我们要去的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汤姆塔。(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