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行乐与延宕满足

水之灵余方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第一重大脑“本能脑”与第二重大脑“情绪脑”的天性是及时行乐,而第三重大脑“理智脑”却善于思考权衡,并拥有自制力和意志力。 </p><p class="ql-block"> 为了摆脱天性,获得成长,人们往往想方设法地去训练提高理智脑的功能,比如延宕满足(也称延迟满足)训练。这种训练,对于个人成长来说,无疑是有效的。但是,却也因训练中遇到的阻碍——强大的及时行乐天性之无法战胜而让人屡屡受挫,倍受打击。比如,用糖果来训练孩子,告诉他如果能坚持一天不吃这份糖果,便可获得多一倍的糖果,结果是,有些孩子无论你用多大的倍数去引诱,他都忍不住现在就把已经到手的糖果立即吃掉的冲动,弄得父母万般无奈。经历多次尝试无果,且弄得亲子双方都几近抓狂的状况下,便产生了“及时行乐”如此强大,是否显示着它是一个合理存在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样的困惑往往是我们在认知上,进入某种误区所产生的结果,这个误区就是,对“高大上”能力追逐的同时,排斥其他功能的存在,并否认它的作用。就像我们在用延宕满足训练孩子自制力强而目光深远的能力时,会自然地认为目光短浅,及时行乐是需要彻底纠正,完全排除在我们的人格结构之外的。殊不知,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早期所形成的“本能脑”“情绪脑”及其带来的“目光短浅,及时行乐”之天性,恰恰可以让我们对环境做出快速的本能反应,并从情绪情感的满足中获取行为的动力,学会趋利避害而提高了生存下来的机率。又比如,我们在追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时,以为最好的注意力品质就是“集中”,越集中越好,但其实,注意力的另一项品质却是注意力的分配,这两者,同样可以反映注意力的高低。</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走向极端,对某项能力过度培养而排斥相反的功能,这些过度培养,只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感到困惑,甚至陷入强迫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