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滨健广东行(肇庆七星岩)

冰山巍峨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5日,游览了广东肇庆七星岩。</p><p class="ql-block">肇庆市七星岩景区(Seven Star Cave),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北约4千米处,</p><p class="ql-block">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星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占地8.23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肇庆市七星岩景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一座多功能的人工湖泊星湖水库。</p><p class="ql-block">七星岩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在近600公顷湖面上。</p><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属于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该公园现有360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约200种,常见水生植物24种;鸟类160多种;鱼类45种。</p><p class="ql-block">七星岩主要景点有水月岩云、天柱摘星、玉屏叠翠、千年诗廊等。</p><p class="ql-block">七星岩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p><p class="ql-block">2020年,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认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由七星岩景区和鼎湖山景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肇庆市七星岩景区(Seven Star Cave),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北约4千米处,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星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8.23平方千米。肇庆市七星岩景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景区内有一座多功能的人工湖泊星湖水库。七星岩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在近600公顷湖面上,七星岩景区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属于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该公园现有360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约200种,常见水生植物24种;鸟类160多种;鱼类45种。七星岩主要景点有水月岩云、天柱摘星、玉屏叠翠、千年诗廊等。七星岩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2020年,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认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由散落在广阔湖区的7座石山组成,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观为主体景观。</p> <p class="ql-block">玉屏叠翠</p><p class="ql-block">玉屏岩与阆风岩相连,在阆风岩西边,南岩坡壁立如屏,面湖向日,有温润之气,无萧杀之风,常年绿树茂盛,夏秋间洁白的鸡蛋花和剑花,满山满树。花如玉,石如玉,名为“玉屏”,加之满岩的常绿树,名为“玉屏叠翠”。玉屏岩为道教名山,山上有三仙观、玉皇殿等寺庙,存有仙气、灵气,常年香火鼎盛。登山道上沿途有十友亭、状元碑、三仙观、八音石、含珠迳、玉皇殿、待月台、小石林等众多胜迹。在南坡的蹬道旁,有原肇庆地委书记许士杰题刻“玉屏叠翠”。</p> <p class="ql-block">碧露映玉</p><p class="ql-block">石室岩口西侧的碧霞洞,为七星岩最美最长的旱洞,全长180余米。旧时此洞的东段日光岩,或叫西岩,洞底高于水洞,不受水淹。洞顶较高,不平坦,两旁有石柱发育。由于它是沿着石山边缘发育,故常有小洞外通,有光线射入,得名“光岩”。光岩石钟地形发达,石钟乳、石笋色白如玉,千姿百态,形成各种奇妙的石象石景。在此洞岩壁上镌有广东书法家秦萼生书写的“石室洞天”四字。洞底内壁有一关公塑像,由纯阳观迁移至此用端石雕塑而成。从石室洞天沿台阶西下,便是龙潭,潭中央有一只石龟浮在水面,石壁有园林学家陈从周题刻“龙潭”二字。左侧有明代的观音像线条石刻,这是七星岩仅有两个线刻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杯峰浮绿</p><p class="ql-block">珓杯石位于阆风岩以东,四面环水,面宽约四平方丈,高四十余公尺,小巧玲珑,酷似水晶盆里一朵亭亭玉立的出水荚蓉。明朝万历年间端州知府王泮咏诗曰:“水杯浮海欲之东,风勒回流柱水中。一碧湖光峰一点,水晶盆吐玉芙蓉。”因该石外形似问卜的胶杯,故名曰胶杯石。此石外表苍郁,内里却洁白如玉,它发育了石芽、石沟、落水洞、脚洞等岩洞地形。在脚洞内沉积着黄色粘土层,这堆积物中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哺乳类动物骨骼化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月岩云</p><p class="ql-block">过七星桥往左行,行数十米即到往五龙亭的路口,在路口旁的岩壁上,镌刻着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题的“水月岩云”四字。站在五龙亭对开水月堤仰望石室岩,悬岩峭壁,高入云天,俯视湖面,水平如镜。若夜晚明月高悬,更可领略水、月、岩、云、人间天上,浑然一体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崧台揽月</p><p class="ql-block">石室岩最高处古代叫崧台,相传为天帝宴请各洞神仙的处所,故明代名家朱完在石室壁上刻下了“帝觞百神之所”六个大字,崧台绝顶建有揽月亭。清代诗人王士祺攀岩至此,见七岩秀色,题诗一首:“石室崧台古画图,百神觞罢散清都,七峰处处供人眼,莫笑淹流类贾胡。”月夜站在五龙亭仰望,石室岩东峰笔直指天,岩顶揽月亭飞檐翼然,伸向月亮,亭里影影绰绰的游客,宛如欲上九天揽月,此亭旁的岩壁上有广东著名学者刘逸生题刻:“揽月亭”。</p> <p class="ql-block">桂轩留醉</p><p class="ql-block">桂花轩位于石室岩对面犀牛岗南麓,为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桂花轩正门悬挂着郭沫若手迹的楹联一幅:“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桂花轩正对红莲湖和七星虹桥,桥的两端有傍水的临壑亭,依山的马鞍亭、南华亭和岩巅的揽月亭。桂花轩背后紧靠是一个精巧的花园,穿过一片梅林便是清静幽雅星岩宾馆。宾馆门前有玉兰、英雄树,轩的东侧后栽种了丹桂。在桂花轩的左侧,有星湖野味馆,游客至此,可尝享各种香味俱鲜的野味——果子狸、黄猄、水鱼,香肉煲、鲤鱼煲等。此处也是赏花的去处,春有百花初放,夏有红莲、玉兰,秋有丹桂飘香,百菊争艳,冬有寒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魄松涛</p><p class="ql-block">蟾蜍岩北背万松岗,岗上松林郁蔽。唐“山中四友”之一的杨衡路经此地,曾作诗赞“逍遥一息间,粪土五侯荣,寄言丝竹者,讵识松风声”,1987年,在蟾蜍岩的南麓,中心湖的北畔,一座别墅式宾馆被改建完成,称为“万松苑”。在此逗留夜宿,不仅可享受小别墅各种名贵肴品和舒适住宿,还能在月夜仰望被称为月魄的蟾蜍。</p> <p class="ql-block">波海朝晖</p><p class="ql-block">波海湖约1900余亩,1956年春,七星湖湖堤工程即已竣工。湖堤筑好后,七星岩五湖中最西的湖,便是波海湖。波海湖湖水澄明平静,若风从东来,掀起大海一样的波涛。湖东的百丈堤,浓荫夹道,南通星岩牌坊,北连北岭山麓。堤上散步,东望七星岩俏丽的侧影倒映在广阔的中心湖中,每移一步即换一形。清晨至此,看七星岩日出。天刚破晓,可以看见茫茫雾海和几个峰影,随着晓雾渐消到朝霞散绮。到旭日东升,金光万丈之时,光色形象,变幻无穷。在波海湖东北方向的山岗上,有一座古朴幽雅的宾馆(即波海楼)掩映在群花翠竹之间。</p> <p class="ql-block">星岩烟雨</p><p class="ql-block">在红莲水榭烟雨桥头,每当雨季来临,常见烟雾飘渺于山水间,群峰隐隐,朦朦胧胧,一片清秀迷人。现代诗人段云(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著诗称:“晴光潋滟瑶池水,雨意葱笼七星山。执斗挹浆历桑海,道是天上却人间。”2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卧佛含丹</p><p class="ql-block">“卧佛”为一象形地貌,由阿坡岩和万松岗约1千米长的岩山组成,每年中秋节前后的晴天,夕阳沿“卧佛”嘴部落下,形成“卧佛含丹”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极洞</p><p class="ql-block">太极洞又称“石峒古庙”“出米洞”,位于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因洞内有一阴一阳两个天窗,名曰“阴洞”“阳洞”,太极洞得名于此,太极洞占地约1000平方米,南北空气对流,洞顶有两个“天窗”,光线可垂直照到洞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p><p class="ql-block">玉皇殿位于玉屏岩与阆风岩的鞍部上,又称"泰山行宫",供奉原始天尊,始建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康熙二十年(1682年)重建,集明清建筑艺术于一体,正殿(除了拜台)虽然只有44平方米,但“五脏俱全”,殿顶的前檐出斗拱,四跳七铺作单抄三下昂(假昂),里转三跳六铺作。尤其是神座前两根圆柱,木质镂刻,云龙欲飞,透剔玲珑,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两条木质龙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室藏奇</p><p class="ql-block">石室洞在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景物也最多,唐李邕《端州石室记》具体描写他进洞后的感受。他称进洞便是一个玉石大堂伸展在面前,千姿百态的怪石,千变万化的地形。石室洞穹窿高大,东有黑岩水洞,西通碧霞洞,北连璇玑台莲花洞。人们传说,洞内的石鼓、石角、石钟、石旗,都是天帝在崧台宴请百神留下的乐器和仪仗。另外,洞内还有龙床、猛狮、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石景。</p> <p class="ql-block">璇玑台,石室岩洞北口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平台中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称为璇玑台。据传,远古时候,一群仙女在这里织布,每当织机响起,便有金凤凰飞入洞中,为仙女们歌舞助兴。一天,一个贪官带着家丁来到此地,对仙女们嘲弄嬉戏,弄得璇玑台一片混乱。仙女们不敢反抗,趁贪官不注意时偷偷搬走了织布机,但当她们返回搬织布机座时,被贪官大声呵斥。愤怒的仙女们对着织布机座一吹,织布机座在云雾中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p> <p class="ql-block">十八奶娘庙</p><p class="ql-block">玉皇殿东侧,有间很小的庙宇,庙顶伸手可及,曾主司怀孕、生育、褓幼的庙宇,里面供奉着金花娘娘、花公、花母,以及十八个形态各异奶娘的神像。每个奶娘都带着一个孩子,从孩子出生、喂奶、玩耍、读书、睡觉各种形状都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端州石室记</p><p class="ql-block"> 由唐代书法家李邕撰的《端州石室记》自清初刻在广东肇庆七星岩石室洞外后,素有“镇岩之宝”的美誉,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石刻整体高1.07米,宽0.79米,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共18行386个字,落款日期为“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廿五日”,此石刻在清代初有381个字,清末仅剩319个字,今能清晰可辨仅存264个字。</p> <p class="ql-block">帝觞百神</p><p class="ql-block">六丁、六甲造就七星岩美景后,令玉皇大帝欣喜,决定在月明之夜于七星岩之巅——崧台设宴款待百神。宴会上,神仙们畅饮欢歌,尽兴而归。玉皇大帝发现吕洞宾、铁拐李和汉钟离未归,命六丁、六甲用巨石挡住归路。原来,三位仙人醉倒在玉屏岩顶,吕洞宾和汉钟离先醒离去,铁拐李因醉未醒,无法返回天宫,后人将他躺卧的巨石刻为“醉石”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14日晚,游览了肇庆七星岩牌坊广场和紫荆西堤。</p><p class="ql-block">肇庆牌坊广场是肇庆市的标志性景点,其设计色调以红色、绿色和天蓝色为主。</p><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中心是七星岩牌坊,始建于1958年,高12米,宽17.5米,采用仿歇山顶式设计,由朱红大圆柱承托,檐角装饰蹲狮,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元手书的“七星岩”三字。牌坊广场与彩色音乐喷泉相结合,成为肇庆文化的一大标志,满足人们怀旧、幻想和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音乐喷泉自1994年启喷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成为广场的一大亮点。此外,牌坊广场也是市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自1996年起,广场定期举办文艺演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肇庆市民和游客欣赏、展示与参与文艺活动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紫荆西堤文创街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全长约680米,通过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和生态优势,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打造约75个移动商铺及数十个网红打卡点,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旅游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p><p class="ql-block">星湖西堤由以往单一的散步观光功能变成集休闲娱乐、餐饮美食、旅游观光、特色文创、网红打卡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肇庆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多谢观赏!</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取自网络,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