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和的美篇

天地人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点赞从事科普工作近四十年的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所长任德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任德和,男,汉族,生于1950年9月,四川平昌人。1969年3月入伍,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粮食储藏专业,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夲科法律专业。1977年9月从学校毕业被分到国企先后担任党委办组织干事,纪委副书记,党支部书记,1986年6月担任国企科协秘书长,1998年9年担任《绵阳科技报》编辑,《四川科技报》绵阳记者站副站长,2003年7月25日组建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担任所长,主办《科技与生活》杂志,编辑科普书籍和科普资料,建立绵阳广济科普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笔者结识任德和同志的时间是1998年国庆节期间,当时他正担任四川科技报绵阳记者站副站长工作,到今整25年了,我们一直交往不断。任德和从事科普工作近四十年以来,编辑出版发行《科技与生活》杂志,《科普知识汇编》《现代科技》《安全用气知识100问》《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技》等科普书籍与资料。在《科技日報》《大众科技报》《中国房地产報》《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科技报》《四川房地产》《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房地产报》《绵阳科技报》《绵阳论坛》《绵阳新论》《粮经探讨》《绵阳广济科普网》等报刋网发表新闻、通讯丶专题报道、论文等。其间,积极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四川省累祖文化研究会、绵阳市老年大学、绵阳市市词楹联学会、绵阳富乐诗书画研究院、绵阳西蜀诗书画研究院学习与活动。传播先进的科普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自成立以来,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指导思想。坚持“发科普之声,做科普之事,解科普之忧,结科普之友”的工作理念,为促进绵阳科技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应做的工作,连续编辑出版《科技与生活》杂志51期;为省市举行的大型科普活动会及全市企事业单位发放《科技与生活》杂志9.9万份;与市科技局共同编辑出版《科普知识汇编》2期,共印发4万份;与市科协编印《通讯网络诈骗常见类型》科普知识2万份;翻印中国疾控中心《新冠病毒的预防》图册1千份;与市科技局编印《现代科技》1万份;《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1万份;《科学饮食》1万份;《生活适用手册》1万份;主篇《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技术》5000册;主编的《嫘乡情》、《安全用气知识100问》。《安全用气知识100问》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技出版社三次再版,同时以藏文版出版发行;2010年1月创建《绵阳市广济科普网》,在网上发表科普文章和转载科普法律法规,科普政策,科普新闻和科技成果,报道科技战线的好人好事的文章共6200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时,所长任德和自费复印《抗震救灾知识》20000份,冒着风险赠送到九洲体育 馆、南河体育场市民,张贴在人民公园、科技大楼、会临巷、花园批发市场、丽景花城等公共场所。共办"科普美篇“258期。送《科技与生活》杂志、科普书籍与资料15000余册(份)进社区、企事单位、学校、农村、科普基地以及邮送中国科协普及部及全国各省科技厅和省科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近四十年来,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次受到省市领导、主管部门、民政局嘉奖和各界读者好评:在2008年被四川省民政厅评为四川省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所长任德和2009年5月被四川省评为优秀科普编辑,2O09年被评为四川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主篇的《安全用气知识100问》2O13年被四川省评为优质科普资源奖,2013年被绵阳市民政局社团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多年的科普工作引起市有关领导、市科技局、市科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市科协党组成员、市科协副主席何仁毅委派绵阳晚报记者何亚君专程采访,以《科普要懂生活——对话民间科普专家任德和》一文,于2014年2月28日刊登于《绵阳晚报》。2019年4月20日,在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任德和被授予四川省科普工作突出贡献奖章,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O周年纪念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3年4月22日,在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聘为荣誉理事。全国32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读者为《科技与生活》题词表示鼓励鞭策祝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采访中,所长任德和说对笔者说: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的建设和发展,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源自于省市有关领导、市民政局领导、主管部门、市科技局领导、市科协领导、以及中国科协等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关心和鼓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 在慢长的科普工作岁月里,克服了工作中的重重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毅力,把科普工作的重点融入到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及各行业,融合到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扩大了普及面。尤其是在2008年5.12大地震和2019年以来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等重大事件中。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的全体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抗震救灾和抗击疫情的现场宣传科普知识,助力引导灾民用科学方法防灾减灾。指导疫区科学防护。充分发挥了利用科学知识防灾和减灾的应有作用 。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采访中,任德和同志意味深长地对笔者说:回顾过去所从事的科普工作,经过全所人员的艰苦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获取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展望未来,前景更加广阔,但是责任十分重大。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对于科技战线和每个科普工作者来说,必定要有更高要求、更高理想和境界去奋斗,去实现。必须站在新时代高起点上,紧密地团结在</span><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b></span></font><font color="#39b54a">周围,坚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相关科技政策,法规的指引下,巩固和加强自生建设。认真总结过去经验,坚持不懈地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在“贴”“普”“新”字上再下功夫,充分利用网络,刋物,美篇、微信,抖音等型式,全面覆盖科技之声。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中找出新路子,挖掘新资源,开拓新境界,展现新成就。努力把绵阳市广济科普研究服务所办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服务,为绵阳市经济建设服务,为绵阳市广大市民生活、健康服务的优秀科普团队。以优异的成绩向绵阳人民献礼。</font></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作者 许登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