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 年 2 月 28 日是岳父仙逝 14 周年的日子,也是岳父诞辰 110 周年。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些西路军的历史资料,脑海里总会想起岳父当年在新疆的经历,夜里总是失眠。打开电脑翻看 14 年前我写的一篇纪实短文,当年的情景像过电影一般萦绕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消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把这篇短文发在美篇里,缅怀革命先烈,祭奠我的岳父,告慰岳父的在天之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铃......”我的手机发出老式电话铃声,这是为妻子特制的铃声。我的心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因为在一周前妻子就去济南军区总医院陪伴第三次心梗的老岳父了,这急促的铃声预示着不祥之兆。果然耳机里面传来妻子带着哭腔的声音:“爸爸快不行了,你们快来吧。” 我赶紧安慰道:“你别着急!我们马上准备,很快就到。”这是2011年2月22日中午11点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给儿子打了电话,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午饭后立刻赶回家。我也提前退出与老同事、老朋友的午餐聚会,马上赶回家在楼下买了两张动车火车票。(因为中午喝了酒无法开车,何况动车比开车要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地震动声,我回想起去年春节去看老人时的情景:老人十分健谈,经常与我们谈起往事。尽管身体不太好,但是他永远都是乐观的。尤其是吃饭时喝了一小杯红酒后还趁人不注意自己再偷偷倒上一杯,我们当然装作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7点40分,列车到达济南。刚出站就看见妻子和司机焦急的目光,我们没顾得问老人的情况,急匆匆的直奔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路无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来到病房里,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去年还精神矍铄、讲话洪亮的老岳父安静的躺在病床上,氧气罩紧紧地扣在嘴上,鼻饲管固定在嘴边,手上、脚上挂了三个通道的吊瓶。经过询问医生,那分别是维持心律、维持血压、消炎的药物。我贴近老岳父的耳边轻声说:“爸爸,我们来看您了。” 不一会儿,老人微微睁开了眼睛,眼珠子转动着,他认出我来了。但是他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我赶紧安慰他说:“我们都在您身边,您放心吧,好好休息,很快就好了。”明明知道自己在撒谎,但我又能怎么安慰老人呢。眼泪在眼眶里充盈着,我强忍着不让它流出来,毕竟对待危重的病人,微笑和体贴比什么都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房间一侧摆满了各种急救药品,我问医生:“抢救一次要多少钱呀?住院5个月了一共花了多少钱?”医生对我说:抢救一次就要上万元,全部用的是进口药。因为岳父是老红军,所以在用药和抢救方面中央军委早就有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最后的账单报到总后勤部全部报销。真的感谢党中央能给这些老革命最高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监护仪上显示的心率116次/分钟,明显比正常快了许多,而且在80-150之间无规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显示才72,远远低于正常值的95以上,这说明他的呼吸非常表浅严重缺氧。呼吸只有17次/分钟(正常人呼吸次数是心率的1/4)。</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晚我就留在医院里与妻和两个护工轮流值班看护老人,目不转睛的盯着监护仪,一旦有异常发生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值班医生。同时还要观察三个通道的液体滴注情况,还要及时更换冰袋。老人已经连续发烧十天了,什么药物也不能降低体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日早晨护士来抽血都找不到好的血管了,好不容易扎进了血管却又抽不出血来,此时的血压已经降到80/40了。只好增加药量使血压上升,下午才抽出血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从60多岁第一次心梗算起已经过了30年了,用他自己的话是多活了30 多年。他1932年3月参加红军,跟着四方面军三过草地,两翻雪山打了无数次的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3年在新疆被捕坐过国民党的监狱,英勇不屈的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大力营救下于1946年出狱,几经周折才回到延安。(下一篇将详实的记录这些共产党人从新疆到延安的艰苦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一组照片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是委托前任馆长拍摄发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14项就是岳父的名字,当年他给陈潭秋当副官兼汽车司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他当年的办公室,现在仍按照当时的样子陈列。虽然前些年收到邀请函让当年的老革命回去看看,但由于老人身体的原因无法前往,这也一直是老人未了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当年被释放后的证据。但在十年动乱时,以江青、康生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为了整垮周恩来总理,把这次集体营救出的68人定性为“叛徒”,接二连三的被捕坐了GCD的监狱。8年的劳改并没有改变老人的信仰,更不能摧毁老人的革命意志。在一些人经不住折磨纷纷自杀的情况下,老人坚强的活下来了。直到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老人才得到了平反昭雪,但已是疾病缠身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记忆中,老人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每次住院妻都要赶回济南军区总院去陪床。也许是妻特别懂得护理(她以前就是护士),也许妻是老人的掌上明珠,也许妻是老人的精神支柱,总之每次妻一回去,老人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干部科的医生护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她们都非常喜欢老人那慈祥的面孔和和蔼的话语。老人用他灵巧的双手,从最早用打包带编筐送给医生们买菜用、用旧挂历纸叠钱包送给小护士们,到后来逢年过节给医生护士们准备小礼物。俨然把医生护士们都当成了我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年数次的陪床,妻子也成了科里的熟人,从主任到护士没有叫不上名字的。医生护士们也共同赞誉妻子陪护的非常到位。尤其是那天抢救时,妻子看见护士把急救药品推入吊瓶液体内,她迅速从针头处拔开输液管,快速排出管内原有的液体,这样才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将急救药滴入血管。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护士打心眼里佩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的情况越来越差了,但思维还很清楚,虽然他不能讲话,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只要他在昏睡中一睁眼就会焦急地问我:“@#¥%&?” 只有我能听明白他是在问小五去哪了?(妻子在家排行老五) 我告诉他小五在睡觉,她太累了,让她休息一会儿。老人相信了,他的手紧紧抓着我的手不放,我知道他害怕。有时他烦躁不安时,谁劝也不行,小五来了说上几句话,摸摸他的脑门,他就乖乖的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了,96岁的高龄全身的零件都老化了。大量的用药已经严重的损伤了肾功能,尿越来越少了,身体开始浮肿,出现了酸中毒的迹象。按照常规的做法要采用透析的方法过滤毒素,但是对于三次心梗的老人,医生很明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许在插管透析操作中心脏就会骤停,也许插管成功透析解决了肾功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心衰的问题。死亡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84岁的老岳母来到病房看了老人最后一次(平时都不让老太太来,她的心脏也不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无法挽回生命的老人,子女们万分悲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子、孙女、外孙女也赶来看老人最后一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2月28日凌晨1点20分,在我们日夜陪伴的第7天,老人终因全身器官衰竭、抢救无效驾鹤仙逝了,享年96岁。监控仪上的心跳消失,成为一条直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当地老百姓习俗,子女是不能为老人穿衣服的,还要将死者的嘴用黄纸贴上喷上酒,据说是防止毒气出来。我才不管那些讲究,我不但协助殡仪馆来帮忙的人给老人穿上衣服,还按照妻子的要求给老人带上了满口假牙。毕竟老人是死于心脏病,并不是什么传染病。只有戴上假牙才能保持面部不变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3月2日,按照一切从简的原则给老人做了遗体告别,参加遗体告别的有济南军区政治部的领导、济南军区第一干休所的官兵、离休老干部代表、子女亲属等。</p> <p class="ql-block">徐明乐同志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休老干部、老红军、老英雄,济南军区原装甲兵技术部部长徐明乐(副军职待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8日1时20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6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明乐同志于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北门里的一户贫农家庭。1932年3月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勋章、功勋荣誉章。1978年7月因病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明乐同志入伍后,先后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亲历了攻打霍县、攻打通江县、攻打巴川县、守备独山县等百余次战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征时徐明乐在四方面军,担任总部电话兵。曾经在两河口见证了毛泽东和张国焘会面的全过程。长征之路是我党、我军最为艰苦之路,他曾三过草地、两翻雪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邓发主任副官。1939年5月,陈潭秋从苏联奉命回国,接任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徐明乐任陈潭秋副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9月17日,与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杨之华、王韵雪、朱旦华、高登榜、马明方、方志纯、张文秋、李景春、夏伯勋、方槐、杨一德、瞿独伊等160多人被新疆军阀盛世才被捕入狱。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7月11日,经党中央营救回到延安。1946年7月12日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在腥风血雨的年代,历任战士、电话员、驾驶员、学员、连长、副营长、营长等,1950年8月任华北坦克一师二团副团长;1950年11月任华北坦克一师二团团长;1951年5月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战车二团团长;1952年7月任华北战车一师二团团长;1953年12月任坦克第一师技术副师长;1956年5月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技术副司令员;1958年12月任济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明乐同志在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忘我工作,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1942年至1946年在新疆被捕期间,他同国民党反动派做了坚决斗争。徐明乐同志在全国革命胜利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装甲兵人,为我军装甲兵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制造冤假错案,对徐明乐同志进行了残酷迫害,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但徐明乐同志始终热爱党、相信党,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林彪、“四人帮”等进行坚决的斗争,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信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明乐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对党忠诚的一生。徐明乐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徐明乐同志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的家乡发来的唁电。</p><p class="ql-block">徐明乐同志治丧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惊悉徐明乐同志不幸因病逝世,我们深感震惊叹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明乐同志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自1932年3月参加革命以后,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勋业卓著。徐明乐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徐明乐同志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徐明乐同志虽然去世了,但他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质永远留在家乡广大人民的心中。谨致唁电,以申沉痛悲悼之枕,并请转达对徐明乐同志亲属的诚挚慰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体告别仪式在殡仪馆最大的一厅举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安详的躺在鲜花之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个卫兵分立在灵柩两边,这也是给老红军最高的礼遇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靠右一侧是部队和地方团体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军区政治部敬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军区第一干休所敬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铁路局敬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安市政府敬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边一侧是家属子女以及亲属朋友们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军区政治部领导向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军区干休一所官兵向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休老干部向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子女向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门口摆满了花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家人将老人的骨灰送往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安放之前再一次的拜祭。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骨灰安放位置虽然很小,但这里也算是济南的八宝山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的地方。 孙女把绢花放在骨灰盒上,把莲花、仙鹤摆在遗像的两边。把玻璃擦了一遍又一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老人在这里不会寂寞,他与那么多老战友在一起。右下角的夏伯勋是岳父的老战友,当年岳父在新疆是第一支坦克队的成员,夏伯勋则是第一批飞行队的成员,离休前是南京空军副司令员。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去世那天,天降大雪,苍天为之动容。岳父的老战友题诗一首:戎马生涯建奇功,高风亮节贯平生,开国功臣驾鹤去,瑞雪天降送徐公。这是对老人一生的的高度概括。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虽然仙逝了,可是他一生的丰功伟绩是永不磨灭的,新中国的军人们一定会继承革命的传统,把红旗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下图是2006年给部队官兵作报告、讲历史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老红军、老革命,老人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父亲、老岳父,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安息吧,我们会经常去看您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11 年 3 月 10 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篇预告:《追寻红色记忆,详述新疆被捕共产党人回到延安的艰苦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