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 者:雨佳珍贞</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56661449</p><p class="ql-block"> 图 片:网络十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元宵节”过了,“年”才算过了。我们每个人正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年的生活中。但在日常生活中此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等状态。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可不是简单的“懒惰”“不情愿”,有可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老年人如何克服“节后综合征”,让日常生活尽快恢复正常节奏呢?依据我的生活经验,可分“三步”进行自我调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步,自我调整节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医学角度看,节后综合征的出现和生物钟、生物节律被打乱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睡眠方面,很多人春节期间,熬夜娱乐比较常见,再加上往返的旅途奔波,几天下来,生物钟被扰乱,睡眠就会变得紊乱,容易出现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饮食方面,人体胃肠等器官有自己的生物节律来控制消化液分泌,春节的不规律饮食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也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大脑状态。大脑神经中枢接收到身体不适的信号后,会引发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为了能尽快适应节后的生活节奏,早收心也是好做法。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娱乐活动,调整作息时间,清淡饮食,逐渐恢复正常的睡眠和饮食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步,自我转换状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刚过,大家多人还沉浸在放松的状态中,当再次面对做饭、接孩子的压力时,就容易感到焦虑、郁闷、烦躁等,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身心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落差感,春节的兴奋与日常工作的平淡,假期的安稳与日常生活的严谨,都会让人产生落差;另一方面是身体上的不适感,无论是由放松的春节生活到规律的日常生活状态,都会让身体产生不适,同时加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尽快由兴奋热闹的春节状态转换到规律平稳的日常状态?调节情绪是关键。从我的生活经验来说,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是恢复体力和心智能力,改善睡眠和低落情绪,找回动力状态的良方。老年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节后的疲劳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提升注意力改善心情,释放日常生活中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步,自我设定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春伊始,很多人都会设定一些生活方面的“小目标”。这种“小目标”对走出春节后的情绪低谷,增强自身的信心和活力也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生活“小目标”实现的过程既可以释放多巴胺,促进愉悦感和欣快感的产生,激励我们更好实现目标,又可以促进大脑前额叶皮层更加高效地组织人的行为。这样节后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能将自己的内在能量调动到有效率的生活状态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设定“小目”标看似简单,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设定的目标不要太空泛,更不要遥不可及,最好是具体可行,且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在老年大学报个“烹饪班”学学厨艺,加入“健步队”快乐地锻炼身体。这都有意义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的来说,分“三步”进行自我调节的“处方”,是权宜之计。最重要的是面对简单琐碎的日常生活,春节过后可以与老伙伴相聚,交流过年的感悟,这样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使自己尽快找到自己的日常“小目标”和生活“新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