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太庙

zmzg放心山水

45204241 <p class="ql-block">  普度寺西巷出来,是南池子大街,紧邻故宫。走到这就想起计兆祥来,开国大典前的国民党特务。深夜,神秘的电波如幽灵,在南池子徘徊 。电波早已消逝,想寻旧址终是得不到它。</p><p class="ql-block"> 往北百余步是东华门大街,人象从地里涌出,煕熙攘攘,摩肩接踵。一下子把冬日里的东华门,搞得热火朝天,如过年一般。 </p> <p class="ql-block">  东华门紫禁城东门,雄伟壮丽,苍桑古老。端正镜头的那一刻,总觉得庄严的城头,好像掩埋着一个王朝的记忆和辉煌。</p><p class="ql-block"> 刚从普度寺那边过来,清静变得一下热闹起来。川流不息的游人,满是御河边,满清的王妃宫女,摇姿摆态,给灰色的宫墙抹上一点亮。西安大唐不夜城,汉服唐装充满了流光的夜色;开封清明上河园,好像李清照走来,那么飘逸轻盈。而北京故宫内外,则是满清的王妃贵人。那位王妃打着伞,把微笑留给古老的御河和城楼,也留在了我的相机里。御河的柳泛着黄,枝条还很硬,过些时日,春光渐浓,枝条就软了。春色里摆动的柳丝,便泛出“满城春色宫墙柳”的诗意来,于是,遥远的情丝便款款而来,人软如柳了。</p><p class="ql-block"> 柳丝映着的是故宫的午门,游人如织涌去。我从东二环那边过来,是冲着御河对面的太庙,不想一路的胡同,留下几串感怀来。</p> <p class="ql-block">  到故宫这边玩,虽不进故宫里,但午门前的景致,一定是带走的。这如同北京好几个地方,已经成了我的心结,或叫情结。</p><p class="ql-block"> 离开午门便进了太庙的侧后门,迎面是锃亮的地,松柏冷冽森严,国旗班护卫队常在此训练。回望午门建筑群,在蓝天里,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平静安详,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太庙的后门开着,可以进去游览,但为了有个仪式感,还是正门进去好。于是,顺时绕太庙围墙走,御河已结冰,现出北方的生硬来。春天的时候,站在这里看垂柳掩映,宫墙与柳倒映水中,便有了“惜春常怕花开早”的伤春情怀。春光乍现的早春二月是我的最爱,那里蕴育着灿烂,包含着美好,给人以希望,是我“情绪价值”最高的时候。此时的御河、宫墙、垂柳,还有点早。</p><p class="ql-block"> 太庙的东门上书“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上世纪50年代的事,挨着天安门东的南门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东门的南面是一片假山池沼,亭台水榭,缩版的江南水乡。</p><p class="ql-block"> 假山池沼混着一段残墙,显得苍凉和颓废。太湖石纵横交错,松柏横陈,说实在的,我不怎么喜欢。因为疏密无度,景致散乱。一声乌啼,抖增森气,故宫这一带乌鸦多,在老槐树上鸣叫,犹如宫里老太监沙哑的声音,总有末日之感。据说,乌鸦多次救过满人的先祖,清代视其为“神鸟”,故而京城多乌鸦。一只乌鸦蹲在三石间,准备着沙哑的聒噪。一组房屋掩在冬日的柳丝后,微露水乡的样子。小桥有水,枯石老树,少些润泽。夏季也是这样的感觉,只是假山下多一趟芍药,似在陈腐的房间进来一丝清新的空气。</p><p class="ql-block"> 芍药花早就谢去,根茎也割了,只等那个明媚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太庙里的柏树很多,多为明初所植,均在400年以上,是太庙一景,游人绕之拍照。</p><p class="ql-block"> 太庙内墙外东南角,有一片太子林,是太子们亲手所植。太庙的柏树东西成列,整齐威武,肃穆森严,而太子所植之柏,散乱无序,可见“刑不上大夫”,“富二代”们的危险倾向。走在荫蔽的柏树间,一丝古旧的香气里,抚摸着遥远的时光,似乎成了习惯。阳光照在草坪上,红灯特别地艳,过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倾刻间,人就象从阴翳的房里出来,一片阳光春色。西南角是盆景展,夏日的时候,争奇斗艳,小径通幽,此时一派肃杀。但是,仰望红色的墙楼,感慨万千,那是天安门。正面仰望天安门,神圣不可侵犯,从初到现都是如此感觉。在这个园子里,摸下红色的墙,此时的神圣变得那么亲切,大地的芳香徐徐飘来。</p><p class="ql-block"> 太庙庙门前,一列北京市劳动模范榜,在冬日暖阳里微笑着。</p> <p class="ql-block">  太庙有外墙和内墙,前述均为内外墙间的景致,把目光对准庙门的时候,今天的主角出场了。</p><p class="ql-block">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与天安门西的社稷坛(中山公园),组成“左祖右社”的格局。走进庙门迎面是戟门,远望疑是一座宫殿,雄伟壮观,金碧辉煌。门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玉带河,河上有七座单孔汉白玉石桥,称戟门桥。走过戟门两侧小门,正北就是享殿(前殿),祭祀先祖的地方。大殿开放并展览,殿内68根金丝楠木,据说,每根价值50亿。享殿后是寝殿(中殿),是平时先祖牌位休息的地方,故为“寝殿”。寝殿后是祧庙(后殿),是存放远祖(未及帝位)牌位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座大殿相距很近,殿角相连,犬牙交错,勾心斗角,在蓝天下,组成一幅壮美的宫殿图。</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太庙北门,又是列兵训练的地方。太阳挂上中天,风轻了。宫墙暖意浓浓,淸庭的贵族沿河看柳,多了几分妩媚和柔情。</p><p class="ql-block"> 为方便坐公交计,复路东门出,南池子到天安门东站回家。</p>